71如果你家里有對應的資源,可以讓你在對應的行業里發展更快,那么,別猶豫。選擇這個行業。
有人會說了:胡說八道,我喜歡什么是我這個人活著的根本。憑什么由父母做什么決定我做什么?
我最開始做游戲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對游戲喜歡的不得了,覺得游戲是另一段兒人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所以我毅然決然拋棄了投行拋棄了金融,轉而做游戲,做IP,做大泛娛樂產業。
我沒后悔過。我現在仍然覺得游戲是藝術。但我現在玩任何游戲,都已經不分泌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了。換句話說,我現在玩游戲,已經沒有任何的快樂可言。
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時候,你要把興趣與工作分開,你才能在興趣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能用父母的積累去在一個行業更快的了解到實質內容,能為了自己的興趣提供太多的助力,很多時候,提供的助力,比你直接去做你的興趣,來的更快。
當然,很多人說:“我擔心我自己做了那一行,自己的興趣就耽擱了?!比绻沁@樣,那么要不然就是你毅力不足,不配雙修,要不然你就是真的沒那么有興趣。這種情況,即使你直接選擇去做興趣,也未必會有大成。
對普通來說,父母的幫助,行業的人脈,對行業的理解,可以讓你更快的吃透這個行業,讓你有更多的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曲線救國,會大大加快你的速度。
所以,子承父業未必不好。李澤楷最后不還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并沒有活在李首富爸爸的陰影下。王思聰不也是大搞特搞泛娛樂,也并沒有被父親的傳統行業影響。
普通人,更要把握這樣的機會。你要知道你的自由,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2 一窮二白的出身,那你就選擇自我和時代。
沒有家庭支撐的人,是社會的大多數。你們或是考上了好大學,或是考上了一般大學,或者直接去了職業高中等等。這不是重點,每個人的起點都有三六九等,無所謂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清華畢業的。
這種情況下呢,你需要讓時代來選擇你。讓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你。
什么意思呢?
普羅大眾,各行各業,總歸有這個時代最好的行業,不要太過于相信各行各業都一樣。各行各業做到頂尖都一樣,關鍵你能做到頂尖么?現在讓你去做鋼材生意,或者讓你去做房地產,你選哪個?
近二十年,下面幾個行業可以保你有機會進入中產階級:
2.1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用說了?,F在BAT招人大學畢業生一個月就是1萬5,程序員給的更多。就算你以后不再這里,跳出去去互聯網公司照樣可以加薪。記住,互聯網只有20年的光景,傳統行業可能已經上百年了。
2.2 尖端科技公司,諸如華為,大疆等。記住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值得去的科技公司,要看它做的東西現在有多大市場,國外有多少市場,能吃下多少市場。(做手機的不是科技公司,做電腦的也不是。做芯片和顯卡的才是科技公司)
2.3 未來大有前景的公司,你自己呢,很難判定什么有前景,沒關系,風投都幫你判定好了,因為風投公司就是投未來的公司呀。人工智能,尖端醫療,生物工程,新能源,這些一直都再說,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2.4 壟斷部門,這里的壟斷部門,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你要知道,時代變化的很快,移動聯通的短信費幾乎被微信壓到什么也不剩了。壟斷的概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總有些行業,是很“抗變”的,比如軍工企業和教育企業和醫療企業,因為這是涉及到安全的問題。
2.5 金融,如果你家境一般,但是有了好出身,比如說考入了很不錯的,受到金融行業認可的大學的話,做金融也是進入中產階級的好方式。當然,走這條路,是一個中期回報較高的行業。當然,這里也有三六九等,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識,選擇你能選的最好的,然后慢慢奮斗。
所以,對理工科生來說,要么走科技路線,要么走碼農路線,是你晉升中產的不二法門。而科技路線呢,又分兩種,去搞科研,走教育路線。走這一條路是一個看長線的過程。去搞尖端科技呢,走企業路線。這兩條路線,最后其實在某個階段會互相融合的,所以不要擔心。(尖端人才在企業里當獨立董事,又在學校里當教授的例子屢見不鮮)。
對文科生來說呢,首選做金融,其次做互聯網的非技術崗位。律師和好學校的教育崗位也要考慮。其實文科生選擇的范圍也非常廣泛。中國的精神層次發展還很慢,未來文娛類,文化類等可能會發展的更好,但也可能沒什么發展,如果你想晉升中產階級,你賭不起。
3 術業有專攻,任何行業到了中上層后都一樣。
前文我說過了,當今社會有一些行業發展更快。但是牢記,任何行業發展到中上層后,其實差別都不會太大,而且都可以在同一個層次上流動。體制內的局長和企業里的高層管理層可能會互相熟悉,一個教授也完全可以和一個知名導演坐在一起探討話題,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速度問題。
如果你真得發現在某方面你很有天賦,比如別人寫文章很累,你寫文章分分鐘搞定,而且有內涵。比如你的音樂天賦,比如你的繪畫功力,你的數學天分。別總是妄自菲薄,和一般人一比,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天賦,沒有必要和畢加索比,也沒有必要和郎朗比,只要你能超過大部分人,就足以保證你做這一行的進步速度。
你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的天賦,然后用這天賦比別人更快的在對應的行業里,爬到中高層的位置,到時候,你就會脫離迷茫,你就會發現其他行業的殊途同歸。
好,怎么發現天賦?問題來了。這就是好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差距,越早的發現天賦,你就能越早的擺脫迷茫。優秀的家長和家庭能夠讓孩子多嘗試,進而發現自己的天賦。但如果你到了大學依然迷茫,畢業工作了依然迷茫,那只能說明你沒有把利用天賦發現天賦放在心上,甚至說我上面講的這些邏輯,你都沒有徹底搞懂過。
很簡單,大學期間,多嘗試,多實習,多看書,多了解你內心最想了解的東西,就是發現天賦的過程。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學期間,是你最后的,可以安心發現天賦的過程了。一旦你工作了,工作壓力,生存壓力,社會認知對你帶來的改變,會讓你再也沒法反省自我,更不要說發現天賦,然后就渾渾噩噩的每天工作下去,直到你有了家庭孩子,收心認命。
天賦是很重要的東西,希望你不要浪費大學僅有的時光。我見到的,現在在社會里發展優秀的孩子,無一例外,全部是大學時候,或者是工作時候發現了自己的天賦,然后用這個加速度去努力成功的。家庭普通,那么就盡快的梳理我上面的這種邏輯,然后回頭,努力,馬上行動,今晚開始,就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擅長什么,以后要做什么,別在渾渾噩噩了,你浪費的每一天,都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
4 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首先第一點,把態度給我擺正,體制內和體制外都是工作,都能鍛煉人,趁早拋棄掉所謂的體制內養人的態度。把兩者的位置擺到一致上。
如果你家在體制內,符合上面說的第一大點,那我更建議你安心在體制內里,不排斥,同時利用自己的其他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30-35歲左右,能夠達到內外兼修。體制內可以很優秀,你的業余工作也可以更優秀。沒什么不可能的。
更何況,現在體制內沒你想的那么清閑,也更沒你想的那么沒用。政治,是社會構成的很大一部分,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其實是分不開的。不要總覺得體制內的工作是如何無聊如何枯燥,你要知道,體制內的工作,最后是真的可以造福一方百姓,關注一方民生的,這比很多企業單純賺錢賣東西,要來的更有趣,而且更復雜更有成就感。
如果你是一個一般人,沒有什么背景,那我勸你遵從內心的想法。如果你真的在體制內很有天分,相信你最后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無非是爬不到很高點,但一般人爬到中上層也足夠你保住階級和下一任孩子了,其余的就讓你孩子去奮斗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覺得不適合體制內,那就安心的去外面闖蕩。沒什么不對。但請你記住,你適不適合體制內,不是靠你自己臆想的,而是你要真的去聊,去體驗,去實踐,去發現自己的天賦適不適合。別武斷。
5 出國還是讀研還是就業
老生常談的問題。
活在這個世界上,誰都希望自己能夠見識更多的世界。
出國的好處:讓你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后看問題的時候的感覺確實會和沒出過國的人不一樣,有時候會比較宏觀,但有時候也會比較偏激。而且出國也給了你更多發現天賦的機會。所以建議沒有經濟壓力的同學,以及相關專業的天賦所在在國外更發達的同學出國。什么?你問我什么國外更發達,這個都沒了解清楚你還出國干嘛?
互聯網,很多的細分領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比如移動支付。類似互聯網這種行業,其實一畢業就就業,反倒比你出國讀個書什么的更接地氣兒。
但有的行業,就是國外比我們強,如果你不缺錢,那就出去體驗。
讀研?同樣,讀研可以給你額外幾年時間,讓你發現你到底喜歡什么。無論是科研還是讀書還是實習。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在讀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了自己的天分,然后一畢業就曲線救國的朝著方向去了。
而且,讀研是你提高學校資本的好途徑,特別是針對金融行業的同學來說。金融非常認學校。名校的碩士,遠遠比普通學校的本科更容易邁入金融,邁向中產階級。
6 工作后,發現不適合自己,很焦慮,很迷茫。怎么辦
同上,看完上面這幾點,你的問題無非是在以下幾點交叉:
6.1 你根本不適合這個職位,天賦不足
6.2 這個行業太落伍,沒互聯網金融那么刺激
6.3 你還處在上升期,還沒有看到這一行的精髓
6.4 你的能力還不足以讓你勝任這個崗位
6.5 你本身太懶,讀的書認識的人少還總愛瞎想
6.6 人脈少,父母也不能幫你。
你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的不足。到底在焦慮什么,然后用我上面這些邏輯去套用,去發現自己該在哪里進步。你到底是真的不喜歡這個行業,還是能力不足?好好分析一下。然后采用對應的策略,解決焦慮。你永遠懶不去思考,你就永遠無法脫離焦慮的怪圈。
7 工作中,如何才能實現我想實現的狀態
很簡單,明白你的訴求是什么。你是要穩定?還是要發展,還是要人脈,還是要金錢。這些都獲得,是很難得事情。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里,多獲得上述某個分類的工作路徑,都是不同的。你很難兼顧,你也很難保持。這個問題,以后有時間我們再詳細的去講,本篇文章僅針對職業和行業選擇,希望解答了你的疑惑。
最后呢,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是沒法開天辟地成為馬云王健林的,也沒有這樣的爸爸。焦慮呢,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房價飛漲,生活里的誘惑又多,人難免焦慮。這些都很正常,非常正常。
重要的是你不能急著一口吃個胖子,底層的邏輯建立起來后,那就要慢慢的去實踐,去思考,去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的思維,這樣才能再你20年后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不要沖動,更不要武斷。
大部分人呢,這輩子其實都注定了平凡的,你要做的,就是不斷思考和反省自己,才能有機會突破這個限制。社會就是個金字塔,你不努力,你安于現狀,你渾渾噩噩,你思考犯懶,你就滑到中下層里,你的孩子就會跟著你受苦。你所有犯過的懶,都會要某些人替你背負,或者是你的父母,或者是你的愛人和孩子。請牢記于心。
許多人口說的穩定工作,并不是你應該有的穩定工作,那是穩定的活著穩定的累著穩定的活在中下層里罷了。如果你要為生計打拼,那么請一定要更努力,這樣你才有時間去思考和反省自己,上面這些邏輯才能夠幫到你。
不然,你只能一輩子的穩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