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是誰?當我看到這個主題,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名字、是某某的妻子、媽媽、女兒、是什么工作者等等這樣的社會化標簽。這些標簽現實了我在這個社會群體中的位置,也標定了我在社會中的角色。它們像我穿在身上的衣服,在社會交往中讓人一目了然的外在形象,同時也可以隨著我的需要而變化的。
揭下這些標簽,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本真的我又是誰呢?我是個敏感慢熱、理性與感性并存、柔軟有力量的人。我喜歡老子《道德經》中對水的描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我覺得我的性情中有著這樣的剛柔并濟,或者說我愿意向這個方向努力成為這個樣子。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家教嚴格,而我卻是個隨性的人。我一直覺得規則是一種束縛,而現在追求內心自由的我,卻意識到,自由是需要有邊界的。適當的規則是一種保護,而只有限定了邊界,自由才有了意義。而邊界,也劃定了界限。我是需要自我空間和清晰界限的。
在生活里,我喜歡看書,以此與作者交流;喜歡獨處發呆,以此與自己內心對話;喜歡與家人朋友玩耍交流,以此感受彼此的愛意;喜歡接觸大自然和小動物,以此與自然產生連接,感受自己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每個人之間都以微妙又獨特的方式產生著鏈接,并互相影響著。人類的生命以物質和意識組成,當身體消失,意識是否還會存在。這個念頭仿佛追溯到了另外兩個哲學終極問題“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我想思維可以飄到很遠,但之所以要考慮這些終極問題,我想最根本的還是聚焦生活的當下。我以此身此心經歷著感受著身邊的一切,這些構成了當下的我,而當下的我又借由此創造著未來的我和我的經驗體會。如此,我便是自由的、流動的、生動的、鮮活的。帶著對自己和世界的善意,真誠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我,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