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覺之五----有所得
? 自4月28日開始于山西祁縣加入五臺朝圣行腳的行列, 于5月14日在五臺山大寶寺圓滿結束行腳和文殊心咒的修行, 歷時17天, 行走300多公里。回顧整個行腳的過程中,師父適時的開示, 幫助我對自己內心所起的觀照和調整; 行腳過程團隊中發生的故事,帶給我點點滴滴的啟示和感悟; 在文殊菩薩加持下, 朝拜和共修的過程中碰到的奇遇偶遇以及各種示現。。。。。。內心只有滿滿的感恩!
? 在決定跟隨師父行腳五臺時, 我給自己發的愿是:希望通過此次行腳,打開心量,生起智慧,發起菩提心。通過行覺的歷練, 我看到自己收獲良多。 特此總結如下, 以法布施供養三寶及眾師兄。
1. 管好自己, 不要管別人的閑事
? 平時自己帶團隊,往往有各種無奈, 因為總有各種狀況發生。 這次以一個參與者和觀察者的角色來看整個行腳團隊的紀律和秩序, 非常贊嘆師父的智慧。
? 師父在行腳過程中多次開示: 管好自己, 看住自己的心, 不要落入貪嗔癡傲慢中; 閉上嘴, 不要亂說話, 引起別人的煩惱; 收攝自己的行為, 不要給別人添亂. 管不好自己的人就會心隨境轉,到處攀緣, 也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心里念五字真言,有可能可以無形化有形(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化解內心糾結),也可能有形可以化無形(咒語可以度無形的生命)。
? 少管閑事多做正事:管閑事會管出很多是非,閑事里有是非,是非里有煩惱。我們會去管閑事, 貌似關心別人, 其實不是攀緣就是虛情假意,或者在不了解情況時好心辦壞事。而行覺是對自信的訓練,我們去管別人, 又會讓對方形成依賴, 壞了別人的因緣。
? 在過程中, 我們總會在凡夫心的串習下犯了沒管好自己,去管別人閑事的錯, 然后被師父呵斥。 反思自己, 觀照到其實我不是我以為的那個我,在貌似關愛別人的背后,隱藏的是對自我的陶醉。師父如果不借機呵斥我們,就是在助長對自我的貪愛的滋長,所以能被師父呵斥是一種福報,是認識自我,打破自我的良機。保持對自我的觀察,隨時把自我的偽裝撕破,才是真正的自新,才能回歸自性。也進一步體會到師父的慈悲:隨時觀察到每個人的狀況,并用不同的方法來攝受調教。
正因為有這樣的紀律,這樣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龐大的團隊,每個人靜靜的行走, 靜靜的用功,這是最好的修行機會。也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有力量的團隊?!?/p>
? 所以,管好自己,莫管他人閑事,是大智慧??!我需要在今后的每一天中不斷實踐。
2. 觀因緣
師父在行腳過程中, 不斷調整路線和行程, 調整人員的分組, 用心良苦, 才促成了行腳的圓滿.反思自己, 對于因緣因果的道理, 理論上是知道, 但是遇事就忘了, 碰到不如意的結果, 還是會覺得:怎么會這樣啊?抱怨或沮喪隨即升起.現在明白了,如果能時時保持覺照, 從因上就可以預見結果, 也就可以從因上調整自己的行為, 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師父所開示和演示的處理事情的智慧, 即是身教和榜樣.
? 在南山寺看到一副對聯, 是對因果的最好總結, 也令我對因緣因果有更深的體悟:
? 因是緣果是緣萬事豈無始末
? 心即佛善即佛眾生皆可如來
3. 承擔
? 學了菩提心教法后, 天天嘴上喊要發菩提心,但是遇到事情時, 固有的執著, 總是會把我的需求在排在眾生需求的前面。 然后菩提心就變成了學佛的裝飾。 一直很苦惱:菩提心怎么發起來?這次行腳中的一個體會就是要從承擔做起。
? 一方面自己的錯誤要勇于承擔, 并勇于改過.人非圣賢,凡夫豈能無過? 在佛菩薩眼里我們都是可憐憫者.然若是執著于自己的狀態中, 其心剛強, 難調難伏. 錯路走到底, 就無邊苦海難有出期了. 如果無法從自我中走出來, 放不下,心量不打開, 菩提心根本無法升起. 行腳中的各種實例和示現, 給我很大的震撼和啟迪. 正好在大寶寺的平等門看到一副對聯, 很有啟發性: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覺覺生于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 另一方面, 需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佛性. 師父無數次婆心切切的開示: 認識自我, 覺悟自我, 超越自我.但我們常常會陷入對業障的恐懼和對佛性的迷茫中. 師父說過:念五字真言, 你就是文殊菩薩!這就是承擔.而文殊菩薩的十大愿, 每一愿都是愿一切眾生"令發菩提,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以前如果有人說我哪里做的好,第一反應就是謙虛的說"沒有沒有”"哪里哪里”,其實真是虛偽的應對.師父說發菩提心要以真誠的心面對一切眾生?,F在我可以自信的回應"太好了,愿我能成為一盞小燈,點亮自己,照亮你”.
每一個小小的轉念和改變, 都在把我導向菩提之道.有師父這盞明燈的引領和加持,,我們才可以在菩提路上不偏離. 無盡感恩!
? 一盞明燈照我行,菩提路上赤子心。
? 愿得明師常提攜,煩惱盡除智慧明。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