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董王莊鄉中心小學? 趙紅強
感謝領導信任,派遣我參加宜陽縣新教育學習代表團,遠赴海門市學習新教育。4月15日上午,第一站所達到的學校是海門市通源小學。進入校院,便聽見校園中悠揚的歌曲,還伴隨著稚嫩的誦讀聲。剛開始以為是哪個班級在上晨誦課,往教室里看看,空無一人。往里面一走,見操場上整整齊齊的站滿了學生,原來他們正在進行升旗儀式。
只見一男一女兩位同學,手拿話筒站在旗臺上,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正在朗誦著一首詩歌。仔細聽他們朗誦的詩歌內容,大概是寫對殘疾女孩石像的同情之心,很顯然,借這樣的詩歌培養學生的同情心,確實是很有意義。當然,他們之前,肯定要奏國歌升國旗,不過我們來的有點晚,沒跟上。參觀學習嘛,就要多拍照片,多拍錄像,回去讓同志們具體感受。我就抓緊時間拍照、錄像。國旗臺前還站著許多同學,大概他們是一個班的學生吧。上面兩個同學朗誦完,我以為完了,又有兩個同學上臺,他們唱起了一首歌,下面的同學還做出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伴舞,但內容還是與同情心有關,看來他們這一周的教育主題應該是同情心了。接下來又有兩個同學上臺了,這一次他們又在朗誦一首詩歌,但朗誦方式變了,是分角色朗誦,上面的同學領誦,下面的同學,分小組朗誦。他們朗誦的形式還挺多的。這一次他們朗誦的詩歌是關于王陽明的一首詩,贊美王陽明那種刻苦學習的精神。這個節目完畢以后,又有一個同學上臺進行演講,演講的內容還是圍繞著王陽明,給全校同學推薦有關王陽明的一本書。
小小的一次升旗儀式,基本是按照晨誦的要求來進行的。但又不單單是晨誦,這里面又有唱歌,又有演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參觀學習的任務是,要保存具體的影像資料,還要學到具體的操作方法,有自己的感悟。當時我頭腦中蹦出的一個想法就是,這樣的升旗儀式很別致,設計的很有藝術感,內容非常豐富。融合了晨誦、卓越口才、每月一事和藝術教育等等新教育行動,確實是很高效,很有特色,海門的教育確實值得學習的。
這樣的形式,不僅盡可能融合了新教育的行動,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思等各個方面的與教學成績有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操,關鍵是非常有感染力。整個操場的學生,鴉雀無聲,他們被這種藝術美所感染。通源小學的教育人,把一件小事做得這么精致,深入挖掘它的教育內涵,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實際上,在我們學校的日常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也可以抓住一些小事,進行深入挖掘,把它做成像這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具有豐富教育意義的活動。
比如說,我們學校在剛剛過去的第五屆縣運動會上獲得了四金一銀的成績,而且接力賽因為下雨道滑隊員摔倒與獎牌失之交臂。取得了成績,肯定要對這些學生進行表彰,這個活動是多么良好的教育機會呀,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精心設計,把新教育的行動融入進去,以期收到像通源小學這樣的有豐富內涵的教育效果。
按照我們以往的想法,像這樣的活動,無非就是,搞個集會,然后老師講一段話,給這些學生發獎狀、獎品完了。如果這樣設計啊,教育效果就非常有限。而通源小學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啟發了我們落實新教育十大行動的思路。
下面我們就可以按照通源小學的做法,嘗試一下,把新教育的行動,融合到這個表彰儀式中去,看看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效果。首先,我們設計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同學刻苦訓練、團結一致、奮勇爭先、追求更快更強這種精神,通過表彰宣揚,使他內化為我們的學校精神。具體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參與策劃。要把十大行動中的各個方面,盡可能的融入進去。第一,要進行演講。要讓獲得金牌的學生,上臺演講,來敘述他們為學校榮譽刻苦訓練奮勇爭先的具體細節,來感染教育全校學生。那些沒有獲獎的,在訓練中非常刻苦的,應該選一些代表,讓他們也進行敘事。特別是接力賽隊員,因為意外,丟掉了第一,他們隨后惋惜和失落的那種情景,要描述出來,通過他們的敘事來宣揚集體榮譽感,教育全校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拼搏努力。不僅可以讓參與訓練的同學來講,也可以讓與這些運動員的好朋友、同班同學、教練員來敘事,通過他們的視角來感受這些運動員為了學校的榮譽刻苦訓練奮勇爭先的品質,這樣能使參與面更廣,更為具體感人。在這樣的過程中既內化了精神品質,又是一次良好的演講訓練,即培養卓越口才的行動,也是一次師生共寫隨筆的行動。在活動中,還可以采取靈活的形式,讓臺上臺下互動。
他們在演講以前,要進行寫作。要讓他們自己寫,鼓勵他們寫真實具體的事情,可以讓幾個同學進行互相啟發,互相修改,按照他們的意思來敘事。寫完后,老師看看,也說說自己的感受。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反思能力寫作能力提升了,在他們反省的過程中,要引導他們從具體的事例中認識到他們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和品質。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師生共寫隨筆的行動,是對生活的反思和認識。我想,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會內化這種集體榮譽感,內化這種團結一致、不怕辛苦、奮勇爭先的精神。還可以發動家長參與,讓他們談談對這件事的感受,讓老師也表達自己的一些簡短的寄語,讓全校同學都來寫寫聽到這個消息后的內心感受,并選派一些代表上臺發言。通過這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師生共寫隨筆的方式,內化學校這個集體共同生活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和品質。
對于下面聆聽的同學,他們有集體榮譽感,他們看到了這些學生取得巨大榮譽,內心肯定也充滿了歡欣和鼓舞。這些學生演講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在下面認真的聆聽,在聆聽的過程中,受到這種高尚精神品質的教育,同時又是一次聆聽的訓練,是一種聆聽窗外聲音的行動。
在這個表彰會開始的時候,第一個環節,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晨誦的形式,先朗誦兩首詩,一定要與學生這種體育精神有關,和集體榮譽感的精神有關。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誦。最好能配以精美的畫面,悠揚的音樂,那樣效果就更加藝術化了。學生就會被一種非常高雅的藝術氛圍所陶醉,這樣的表彰會就是一種藝術的熏陶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學生晨誦的能力又得以訓練,語感培養得到加強,結合運動員的這種實際表現,更加真切的體驗了詩中所表述的感情,悟到了理解詩歌內涵體驗詩歌感情的方法。當然,如果能讓一些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舞蹈就更好了。
還可以唱一首歌,選擇與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有關的歌曲,讓學生上臺來唱,或者是幾個人的小合唱,配上簡單的舞蹈,配上音樂和優美的畫面。這就是一種藝術的熏陶。
在表彰會的末尾,又可以回到詩歌的朗誦上,彰顯學校的品格和精神,讓全校學生一起朗誦。我想在這種共同朗誦的氛圍中,結合當前的具體事例、具體感情、具體精神,學生的靈魂一定會受到震撼,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一定會更加深刻。
表彰會后,可以讓每個班辦一次板報,同學們都寫些自己的感受,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些具體事,我想學生一定會有許多話想說想寫。這樣呢,我們學校的所有的黑板報都是學生從心里流淌出來,不是從網上照抄一些東西之類的。整個學校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學校當然也要做幾個版面來,精美的非常有藝術性的版面,豎立在校園中,達到一個強化這種導向的作用,鼓勵全校師生,像他們一樣拼搏向上。
按照這樣的設計,活動的進行可能要用一些時間,但是整個的過程,學生會被具體的事情所感動,會被昂揚的精神所鼓舞。在這樣的活動中,既有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又有培養卓越口才的行動,又是師生共寫隨筆的行動,更重要的它是一種為學校立魂的行動,它的價值就更大更長遠了。
這樣的設計,遠遠要比簡單發一個獎狀啊,講幾句話,要好得多了。
新教育,號召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它是生活,我們要把學校中的一切的生活,納入到我們的教育視野中,把每一個生活的細節,感動人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那種生活的情景,賦予它豐富的教育內涵,擦亮每一個日子,點燃每一個細節,讓更多的美好匯集在日常的生活中。
我想新教育要做乘法,不要做加法,大概就是這樣吧,就是要具有點石成金的慧眼,給日常的生活,賦予美好,賦予幸福,讓她具有更豐富的教育內涵。
不僅僅這個體育表彰活動可以這樣設計,其實,我們的期中期末考試表彰,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教育活動,比如說班會,比如說升旗儀式,比如說開學典禮和畢業儀式,等等一些必須的活動,都可以這樣來。把新教育的十大行動,與教育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這符合新教育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的行動要求。不是在原有的教育活動外,再另搞一套,而是把原來的教育活動,用新教育的精神,改善它,提升他,賦予它更高的品位。讓他的教育效果,成倍的放大,達到積大于和的那種效果。
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中,假如理想課堂是他的頭腦,教師專業成長是他的一條腿,那么其他行動所指向的學生活動就是他的另一條腿。在學生的所有活動中,營造書香校園,晨誦、午讀和暮省的生活方式是核心行動,其他的行動,都可以采取這樣的生活方式來進行。這種生活方式它不僅僅是課程,不是說在早上20分鐘、中午20分鐘和晚上20分鐘才做這些事情,要把它當作兒童的一種生活方式,滲透到教育的其他行動中去,滲透到原有的不可少的教育生活中去。讓學校的教育生活詩歌化、書香化、藝術化。在這樣的改造中,兒童的自然而然的變得高雅起來了,充滿了書香氣息。同時,學生讀的詩多了,讀的文章多了,寫的文章也多了,交流演講也多了。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的語文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會迅速的培養起來,而且這種聽說讀寫思,是帶著鮮活的情景、鮮活的思想、鮮活的情感去進行的。這對于那種有品位的語感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和那種在語文課堂上,沒有學生生命在場、情感參與的活動,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表面上來看我們這樣做,好像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但是從實質上來看,訓練量不僅沒有少,反而是增多了,標準反而更高了,而且他們每一天都在感動中、精彩中度過。
對海門市通源小學而言,這是一次普通的升旗儀式,卻啟發了我對如何落實新教育行動的思考。
對于學生是這樣,同樣的,對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要把我們的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得有豐富的成長意義,擦亮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個日子。
下午許衛國老師在報告中提出,海門市教學成績的提高,其中一點就是用營造書香校園活動,讓農民子弟養成讀書的生活習慣,成為真正的讀書人,縮小和城市學生的人文差距,直接的縮小文科成績分數,同時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使其他學科成績也提高。以營造書香校園行動為核心,把農民子弟變成真正的讀書人,單單從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上來看,也具有重大的意義。而這一點,給我們農村學校如何進行新教育實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指明了一條道路。
那就是,要把營造書香校園,作為一個重要項目,堅持做,做出水平,把農民子弟培養成真正的讀書人,把日常的學校教育生活詩歌化、書香化、藝術化,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打造厚重的文化基礎和知識背景,養成了積極向上的心理,成功遷移到除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的學習,為農民子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