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冥想,很多初步接觸的人,都會認為它很玄乎,認為它通過呼吸,讓人頭腦一片空白,心無雜念,從而擺脫焦慮、釋放壓力,獲得內心的平靜。我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也帶著目的參加了二期的冥想班,但是發現,在原本匆忙、焦慮的生活中,擠出5分鐘學習關注自己的呼吸,仍然做不到心如止水,更別說10分鐘、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了,冥想的失敗,讓我更加焦慮,慢慢的就放棄了。
讓我真正認識冥想的,理解冥想,并重新開始練習冥想的是我今天推薦的這本書:《簡單冥想術》。
《簡單冥想術》這本書的作者安迪.普迪科姆是英國保健委員會的注冊臨床冥想導師,為了理解和掌握冥想的真諦,他大學畢業后來到亞洲成為了一名佛教徒,在寺廟隱修數十年。2004年,他決定從寺廟回歸俗世,帶著簡單的目的回到英國,為更多人指引冥想和內觀的道路,讓人們了解冥想,真正的去感受它、實踐它,擺脫負面情緒,并最終收獲自由平和的人生態度。
在這本書中,作者安迪結合他的個人人生經歷,闡述了冥想的本質乃是人內心的修煉方式。我們通常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鍛煉身體,現代人每天都面對著自身生存和發展所帶來的壓力,但已經不能僅僅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化解和處理,因為它涉及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想法,而非身體機能和肌肉。我們需要的是修煉我們的內心。
內心修煉與身體肌肉鍛煉的差別在于,身體肌肉的鍛煉是學會控制,內心修煉的前提卻是放棄控制,讓內心帶著“平和的好奇心”去觀察、觀望、注意內心情感來去時的身心變化,而不是在我們的大腦內控制和驅逐各種情感和想法,將他們當成入侵者,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一定空間距離下看見、感受并了解它們,與他們相處共生卻不屈服。這運用了這本書的三個核心概念:冥想、內觀、頭腦空間。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作者的禪修經歷收獲,運用馬路、汽車、天空、白云、野馬等生動、貼合的比喻讓人理解三個核心概念,同時教授了日常冥想和內觀的練習技巧和方法,對于冥想初學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簡明易懂又正確深刻的指導書。
所以,對冥想有興趣的小伙伴,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