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書的時候寫作文,就是拼命湊字數,記得有次寫衛星發射,我居然一字一字從十數到零,且加上標點占格!現在想來,真是啞然失笑~
今天重讀李笑來的這篇《我們重新認識了剛需》,確實是溫故而知新。大多數人賺錢是為了花錢,少數人花錢是為了賺錢。2個詞僅僅顛倒一下順序,背后的觀念卻是截然相反,前者是消費,而后者是投資。
一切的進步與成長,都是“重新選擇剛需的過程”。像我以前,寫作文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現在逼自己每天完成一篇則是為了自身的成長。
明確了目的,就會去選擇正確的剛需,就會有耐心的去進行刻意訓練,一點點的積累,然后改變現狀。
一個事情是錯誤的,那不管它多容易,都不應該做,因為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積累。反之,如果一個事情是正確的,那不管它多困難,都應該做。即使做得不好,對于自己,也是正向的積累。正如我以前在周圍大部分人靠投機取巧,考試時作弊混到一個大專或本科文憑時,我選擇自學英語專業,也正是這樣一個考慮:文憑的含金量才能決定未來的發展。我要的不僅是文憑,更是能力。
我相信,一切能力都是可以習得的,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當然,這需要“選擇正確的難受”作為代價。
當然,在精進的過程中,也能樂在其中。一個新手仰望一個高手,往往會生出這樣的疑問:日復一日的堅持,您怎么做到的,不覺得苦嗎?高手嘿嘿一笑,他知道沒法向一個菜鳥解釋唯有精深才能體會的樂趣,這種感覺必須親歷,對之如癡如狂還來不及,何苦之有?
把技能的磨練當成自己的剛需,不做才是真正的難受。有了剛需的動力,就能堅持練習,并取得進步,而進步反過來,又能激勵自己持續下去,從而讓自己的這項技能變得越來越好,于是就真正的熱愛了。
你有什么樣的剛需,決定了你會過什么樣的生活。主動的選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命運,即使困難,也要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看看郎朗的時間表,就知道即便是如此的有天賦,也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成就今天的他,才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選擇了正確的難受,持之以恒的去踐行,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于是附帶的就改變了現狀,這樣就是活在了未來。
牢記三個公式:
注意力>時間>金錢
成長>成功
未來>現在>過去
專注在注意力上,專注在成長上,專注在未來上。不糾結過去失去的機會,不抱怨過去做錯的事情,無論對己還是對人。把當下作為新的起點,開始積累,關注成長,著眼未來,活在未來。
也許現在的寫作,不能給我帶來金錢上的收益,但寫作本身,就是以上三個專注的踐行。甚至因為開始寫作,倒逼著自己閱讀和做筆記,不自覺的優化了作息時間,而注意力的集中,逐漸甩掉了腦子的無數雜念和焦慮,失眠竟然也不治而愈,設好鬧鐘,甚至中午都能睡上半個小時了,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訂閱專欄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直到從十幾天前的寫作開始,才真正感受到踐行的力量,像笑來老師說的“即便你知道了所有的道理,正確的道路也是你自己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