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學類學習
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是沒有人能教你的。它無法通過語言傳授,因為語言中能傳達的信息太過于貧乏,而文字就更差了。它有各種叫法:隱性知識,默會知識,靜默知識等等。這些知識只有在實踐中,通過世界對你行動的評判,自己總結出來。而且,由于每個人的天賦和機遇不同,每個人的隱性知識也不盡相同,這些隱性知識就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以下六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提煉自己的隱性知識時,提供一些幫助。
1)目標性學習。
目標性學習的思路是找到一個目標,然后參考目標學習。這是在古典老師課程中看到的方法。目標性學習分為五步:
一、問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有沒有目標人物可以參照?如果有,他的成功因素是什么?如果沒有,觀察周圍的領導、高層等,看看他們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二、問自己:“我今天學習的東西對我達成目標有幫助嗎?有多少幫助?”
三、問自己:“有沒有其他對達成目標有更大幫助的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方式?”
四:問自己:”下一步,我可以做些什么?“
如此反復迭代,不斷邁向更高的目標。
2)貝葉斯學習。貝葉斯學習法是我們日常每個人都在用的一個方法。簡單說就是根據新的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觀點。但問題是日常中,我們對觀點的調整往往是劇烈的。要么頑固不化,要么180°徹底掉頭,而貝葉斯方法是不斷的進行微調。
王爍老師介紹過一個便攜式貝葉斯模板。
1)對于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假設三種情況。變好,不變和變壞。
2)根據理性推斷,給予每種情況一個基數。如果不清楚,就給每種情況相同的基數。
3)根據新的信息,給對應的基數加分。加分的大小根據新信息的強度。
4)根據以上方法,進行一段時間打分后,得出自己的判斷。
王爍老師的貝葉斯模板是:“上中下各配基數33.33(用100除以3,平均分配),每次加分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5,最強5分,最弱1分(如果認為信息強,就賦值5,信息弱,就賦值1)。”
貝葉斯學習有三大要求。一、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你不能主觀判斷,必須有客觀依據。二、中立客觀。不能由于自己的偏好,而改變打分。三、判斷和新的證據之間不一定有聯系。我們要尊重已經做出的判斷,也要能清空存量,接納新的信息。
貝葉斯學習的局限性:貝葉斯學習是對信息的歸納和提煉,所以它對抗不了了黑天鵝-小概率事件。
3)庫博學習圈
庫博學習圈是從行動中歸納出經驗,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用規律指導行動。
一、從行動中歸納出經驗
經驗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從自己行動中獲得的直接經驗。這類經驗由我們親身經歷,感受最深。我們要用復盤的方法從自己的行動中,總結經驗。另一種是他人的經驗。我們無法對他人的經驗感同身受,但是他人的經驗可以讓我們體會自己從來不曾,不會,不愿體驗的經驗,從而避免很多其他人踩過的坑。
二、從經驗中總結規律
經驗不是規律。要從經驗升華為規律就需要進行反思和驗證。反思時,找一找有沒有正面例子、有沒有側面例子、有沒有反面例子,然后總結出一個更加符合規律的結論。驗證時,用行業數據、概率分析和他人的經驗等進行驗證,可能驗證后你會再次修正結論。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已經經過總結和驗證的規律。
三、用規律指導行動
不能用于實踐的學習是在“假裝學習”。有了規律后,就要馬上投入行動,用行動檢驗學習的成果。在行動前,你應該先用規律預測結果和制定行動方案。然后,執行行動方法,最后,復盤整個事件,從中調整自己對規律的認知。在開始新一輪的“行動->經驗->規律->行動”的庫博學習圈。
4)元認知
元認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于自我認知的知識,另一方面是認知思考的過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我認知的知識,我們才能有意識去認知自己的思考過程。認知自我的思考過程后,我們才能迭代思考的過程,更好學習新的知識。所以,李笑來老師認為元認知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從現代腦科學的角度看,元認知是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和反思自己已有知識的能力,是由大腦前額皮層掌管的高階認知技能。”元認知能力開啟后,思考過程會有這樣的轉變。首先,發現自己的原本的思考過程;然后,發現原本思考過程中的問題;最后,改進思考過程。當思考的過程被改善和提高之后,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改進和提升。
5)復盤
復盤是從完成的事情中提取經驗,總結規律,提高效率。復盤分為四步:
一、回顧
目標是什么?
目標的設定復合smart原則嗎?
有沒有降低目標,以自我滿足?
團隊對目標有認同感嗎?
二、評估
如果滿分是100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差了多少分?
差在那些地方?
三:分析
回憶整個事件,分析是什么造成了目標和結果的差異?為什么?找到關鍵因素,然后分析:
這個因素是我可以控制的嗎?
如果是,那么為什么我沒控制好?是我沒有全力以赴,還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達成路徑?
如果不是,那么我是和人合作,共同控制這個因素嗎?
如果是,那么我把自己部分的工作做好了嗎?有沒有給合作者提供充分的資源和時間?有沒 有及時和充分得溝通,消除障礙,保障項目的推進?
如果不是,那么我有沒有保持溝通,即時跟進進度?有沒有辦法將他人的工作納入控制?有沒有管控風險?
四、總結
思考從中我能學到什么?
有什么經驗?
行動中,有哪些動作是正確的?有哪些動作是錯誤的?
有什么過去認為是正確的經驗和規律被證明是錯的?
對于再次被證明正確的經驗和規律,我們有什么新的認識?
從中,能總結出什么新的規律?
五、行動
有什么事情應該堅持做?
有什么事情應該放棄做?
有什么事情可以改進?
下一步,我該做什么?
6)頭腦風暴
這是將《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加上劉潤老師的《私人董事會》結合得到的方法。目的是通過交流,啟發思路。進行頭腦風暴需要有4~6人聚集在一起,投票選出一個問題,然后大家花20-60分鐘的時間,針對該問題提出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法,最后在現實中進行實踐。具體分為以下步驟
一、提出問題
1)你需要提出一個學習中發生的具體問題,并且你已經努力嘗試過解答問題。
2)問題不能包含解決方案,比如:“我應該怎么樣刻意練習提高學習成績?”其中“刻意練習”就是一種解決方案。
3)問題要具備開放性。“我要不要學習英語?”就不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是為了出國,可以改成:“我怎么才能提高英語溝通能力?"
二、選定問題
大家投票選定一個問題。
三、了解問題
1)問題提出者闡述自己的問題。要說明: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個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做了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幫助?
2)其他人對問題提出者進行提問?
四、休息熱身
休息一會,用一些即興練習,讓大家進入一種輕松,有創意的環境中。《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中,推薦玩培樂多彩泥。
五、澄清問題
如果問題提出者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偏差,就可以重新說明自己的問題
六、集思廣益
每個參與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記錄下來。
注意:
頭腦風暴的意義在于啟發思路,所以想法越多越好。
不能評判和否定他人的想法。
可以在他人的想法上進行進一步的創新。
鼓勵別人說出更多、更瘋狂的想法。
限制每人每次發言的時間為3分鐘,以免有人滔滔不絕。
七、命名總結
問題提出者對想要進行總結,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決定接下來進行實踐的幾條想法。
八、反饋結果
下一次開會時,問題提出者要想所有人報告自己的實踐情況,并咨詢進一步建議。
頭腦風暴的意義在于打開思路,而不是辯論賽,討論誰的想法更正確。越多的想法,越能為你解決問題提供思路,但解決問題的具體工作還是需要自己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