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傍晚,公園里,一對老年夫妻,乘著夜色,正在一棵樹旁邊做著什么。胡玫散步路過,無意中看見,好奇心起,就走到跟前去看、去問。
胡玫走到了他們跟前,那對老夫妻警惕和不好意思地,暫停了一下手里的動作。胡玫問他們在做什么,是不是采野菜?那兩人支吾遲疑片刻后說,他們在鏟樹皮。
胡玫問他們,鏟樹皮干嘛?蹲在地上往袋子里裝樹皮的老太太,有點不自在地說,往花盆里放呢。正在彎著腰,鏟樹皮的老頭,補充說:老樹皮對花有營養。
原來這樣。胡玫站了幾秒鐘,想制止;或起碼說一兩句,叫他們別這樣,對樹有傷害。但胡玫揣度那兩人的身份和素質,像當地的村民。她怕說了之后,他們與她發生沖突,吵架甚至打罵。所以,胡玫還是沒能鼓起勇氣,制止他們鏟樹皮,而是懦弱地,轉身默默離開了。
背后,依然一聲一聲地響起,鑿樹的聲音。
二
單位換了新領導,以柳絮亂飄太臟、和生了蟲害為由,把院里的柳樹都砍了,要換種別的品種。馬明心疼那些長了十幾年、粗壯高大漂亮的柳樹,就寫了一篇文章,感慨此事。
但這篇文章,馬明卻不敢發朋友圈。害怕被好事的同事看見,反映到領導那里。害怕領導因此對他有意見、對他不感冒、討厭他,并給他小鞋穿。馬明害怕失去現在在單位擁有的一切。
三
前一陣,一些人利用共享單車的漏洞,占單車的便宜時,蘇玉也曾寫過譴責的文章。但蘇玉知道了單車的漏洞后,也曾在好奇心,及占便宜的心理下,在使用單車時,占過幾次單車的便宜。也就是不花錢騎共享單車。
四
在說到和做到之間、意識到和做到之間,隔著遙遠的距離。真是有點悲哀。大部分人,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有著矛盾心理。
一方面,大家看不慣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與事件;但另一方面,在單位、社會、國家這里,大家又想爭取更好的待遇、資源與條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但異常優越的待遇與資源。
大家想要的工作,真如順口溜里說的那樣:錢多事少離家近, 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簡言之就是:在待遇上,越多越好;在付出上,越少越好。
總之,對人對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相反的標準。
全社會,有多少人是這樣的心理和意識呢?
千百年來,人們已養成了這樣的習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只掃門前雪。若吃虧吃到自己頭上了,就會警惕、閉嘴,或者嗷嗷叫著,跑去爭取自己的權益。
一方面,自己做不到絕對的公正,無法100%立的正;另一方面,又像個衛道士一樣,每天一臉義正辭嚴地在那里教育別人,對別人大加議論,大加倡導,大加撻伐。
慚愧地說,我也是其中一員,我就是這種嘴臉和表現。想想,真叫人驚出一身冷汗,慚愧惶惑地無地自容。
五
這是個很深刻的人性問題。
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卻一天價地號召、呼吁別人做到。我們不敢做的事情,卻叫別人去做。我們負不起的責任,卻叫別人去負。這什么心理呢?
整天喊要促進社會進步,為社會進步盡自己的力,負自己的責。但這樣言行不一,這樣多的恐懼,又怎能以身作則,帶動、推動和影響社會進步呢?
所以,社會進步不容易。因為人性里有太多顧慮、恐懼、私欲和牽絆。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欲望,當官的有當官的欲望,各階層有各階層的欲望。誰都想多吃多占,少付出,占便宜。讓別人覺悟高點、自覺點、主動點,行動起來。但自己呢?
從自身做起,不容易。太多人缺乏與不公平、不合理事件做斗爭的勇氣。
六
缺乏勇氣是一個現狀與表現,這可能有點悲哀,但卻也不需要譴責。我們為什么缺乏勇氣呢?
一是欲望太多,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就有太多恐懼?!缎慕洝防镎f:心無掛礙,無有恐懼。但我們人,心有掛礙,自然就會有恐懼。這世上,沒幾個開悟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懼的程度。
那么,心有掛礙,有欲望,想得到,害怕失去,也是人的一個習性或人性了。
從客觀說,在地球這樣一個可見的物質世界里,誰都無法不依賴物質的東西而活。吃飯、穿衣、住房、教育、醫療……簡單來說,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離不開物質,都得要錢。
因此,空談全面拋棄物質,也是非常不現實的。我們只不過要用一顆高度覺察的心,在欲望與淡泊之間,做一個平衡取舍,有智慧平衡取舍。
有一部分欲望是需要,這部分需要是天性,本性,我們要盡量滿足它們。其他超出的部分,要有智慧割舍、取舍。這叫接納人性,拋棄虛幻。
七
缺乏勇氣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從小到大,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以及一生經歷的事情中,我們的勇氣被嚇回去了。
就像人們熟知的一個故事。有一頭小象,它從生下來便被一根細繩系在一棵小樹上。小時候,它一次次試圖掙脫,卻一次次失敗,反把自己勒得皮開肉疼。
后來,小象終于放棄了,它得到了一個深深的結論:這根繩子太強大了,它永遠都無法掙脫它。既然如此,何苦再白白抗爭呢?乖乖就范、一輩子聽命于人吧。
后來,小象長成了大象,但那“我永遠都掙不脫那束縛我的繩子”這一觀念,卻無比深刻地鉗入了小象的頭腦。大象也不敢再掙扎了,因為,曾經的傷痛令那觀念如此堅固。
于是,大象終生的活動范圍,只在那細繩的半徑之內。
我們人也像這頭小象。我們被一些經驗所束縛,形成了相應的觀念與認識。比如,認為自己是沒有力量與勇氣的。我們的身體如小象般長大了,心里卻還像小象一樣,停在小時候的認識上。這些都成了一種深深的潛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我們。
每個人,看似成年,卻依然需要自我成長。自我成長,就是自我解放與發展。我們需要掙脫虛假的觀念束縛,讓生命的力量與勇氣,在每一個當下展現。
八
當我們看到,自己確實缺乏與不公平人和事交涉的勇氣,怎么辦呢?
沒有就是沒有,這是一種實情。先看到這一點,接納,允許這種實情的存在。接納了,也就不抗拒了。
這會減少個人思想的內耗,換取下來能量,來深入分析,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現象。如此所述?;蛟S還有更多這里沒提及到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而豐富的。
然后,在一些小事上開始練習、鍛煉。我們要直面恐懼,在小事上先突破、嘗試。
學著減少欲望,敢于失去現有權益與優越。無欲則剛。
做到自己舒適的程度就可以了。任何時候,都要先接受自己。
因為在地球上,所有的一切,無欲與有欲、恐懼與勇氣、維護與進步、破壞與發展、合理與不合理、公平與不公平,等等,一切講究的其實是一個平衡。絕對不是一刀切、只取一面。在地球世界里,沒有絕對的一面。矛盾對立,在限制中求發展,是一種現實與規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矛盾與限制,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矛盾與限制。我們意識到這些,就不會再求全責備。成長進步與發展,無論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愿我們每個人懷揣寬容之心,熱愛之情,覺知之意,以一種漸進的格調,不斷慢慢成長。
總而言之,我們還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慈悲而堅定地成長,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內在更整合的自己。美好的生命,靠自己去創造。美好的社會,則端賴于每一個美好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