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
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里。
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
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
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艷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贊美著勇氣。
莎士比亞說,
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
試想一下,
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
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那很多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在《朗讀者》第八期,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又一位朗讀者身上的勇氣。
江一燕,她是一位演員,她被鏡頭記錄著,她也是多年堅持支教的志愿者,她是小江老師。從2007年起,她每年會抽取一段時間去廣州山區支教,為廣西山里的小孩傳道授業解惑,而她身上的這份勇氣來自于她的老師章燕。
她學舞蹈的時候,遇到了她的啟蒙老師章燕,在她最孤獨的階段,正是老師的關愛和陪伴給她帶來了溫暖,也是燕子老師的諄諄教誨改變了她的一生。
老師雖然已經離去,帶給江一燕追逐自我,追尋未知的勇氣猶存。江一燕也作為“小江老師”把這份愛和勇氣傳遞下去,讓千千萬萬的孩子的人生因她而改變。
她朗讀了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獻給她最最親愛的老師章燕還有在大山里的孩子們。
汪明荃、羅家英,她們的愛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二人相識相知相愛20多年,病魔的突然來襲,更加堅定他們邁進婚姻殿堂的決心。
幾次戰勝癌癥,歷經艱難,她們最終在六十出頭的年齡鼓起勇氣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花甲之年決定結婚,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面對婚后的小摩擦,她們又用勇氣去面對,用勇氣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她們朗讀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獻給彼此。“她倆仿佛倒在一起的兩杯水,吵架就像在這水面上劃道兒,無論劃得多深,轉眼連條痕跡也不會留下”,這是老夫老妻最可愛的相處模式。
秋爸秋媽,他們是名牌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被人稱贊郎才女貌,誕下雙胞胎更是幸福。
然而不幸的是兩位孩子秋歌秋語雙雙被確診為自閉癥患者,他們可能終生都需要有人看護下去,也完全不懂父母付出的愛,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2011年,長子秋歌又被診斷為白血病,那是他們一生最黑暗的時光。
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并沒有擊垮他們,愛和為人父母的使命感給了他們勇氣,勇氣給了他們堅強,給了他們力量,讓他們坦然地面對現實,去戰勝重重困難。
“苦不苦,看看秋爸,兩份堵;累不累,看看秋媽,兩份罪”,他們聯手自閉癥患者家庭搭建免費的互聯網平臺,將這份勇氣傳遞下去。
他們朗讀了海桑的《給我的孩子》獻給兩個孩子秋歌秋語。“當我伸出偌大的雙手,卻不知如何抱你。你究竟走了多長的時間多長的路,才從生命的源頭,跌進我的手里。”當世界給以他們痛苦的時候,他們報之以歌,鼓起勇氣保護孩子,讓孩子快樂地活下去。
李寧,他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先后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贏得106枚金牌,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體操王子。28年前,他告別了熟悉的賽場,奔向陌生的商場,幾經風雨,幾經沉浮,依然勇于擔當。
有人說“李總這一輩子,活了別人好幾輩子”,他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取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就。在此過程中,他幾度沉浮,歷經挫折,公司曾一度發展到頂峰,也曾一度經歷低谷,2012年公司虧損高達19.79億元。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因為有夢想就會有沖動。面對困境,他挺身而出,破釜沉舟,親任首席執行官,鼓起勇氣力挽狂瀾,帶領公司扭虧為盈。
他朗讀了巴金的《做一個戰士》獻給陪伴他一起成長的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假象絕不能迷住戰士的眼睛,支配戰士的行動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一切痛苦,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歷經艱難,李寧仍勇于擔當,像一個戰士一樣屹立在他的戰場不倒。
翟墨,他用兩年半時間,完成了自駕帆船環球航海一周的壯舉,由此他也成為中國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第一人。
他在新西蘭拍紀錄片時,遇上一位老船長,得知他環球航海一圈半,這給他了很大的啟發和勇氣,毅然買了一艘船開啟環球航海。不知怎么掌舵,如何揚帆,就開始環球航海,在航海之旅中幾度與死神擦肩而過。他這樣的莽撞之舉需要的是挑戰大風大浪,無畏生死的勇氣。正是有了勇氣的燈光,才使得他無懼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勇往直前。
他朗讀了高爾基的《海燕》獻給與他一樣有勇氣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們。“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在翟墨的朗讀中是勇于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信念,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對大海充滿渴望的勇敢之心。
文學史家樊錦詩,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從北大考古系畢業之后,便與莫高窟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從青春年少到滿頭華發,她用了五十四年的時間堅守在大漠深處,為莫高窟永續利用,永久保存傾盡了全力,而她為敦煌所做的一切,也被季羨林先生譽為功德無量,她也被人們稱為“敦煌的女兒”。
念中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有一段描寫敦煌莫高窟的話,讓樊錦詩為之深深著迷,從此那里便是她夢里的天堂。她畢業之后,便放棄了城市生活走進敦煌,為莫高窟傾盡全力,她的青春和心全部獻給敦煌,獻給莫高窟。
她和她先生相識在未名湖,相愛在珞珈山,相守在敦煌,相敬在莫高窟。為了敦煌莫高窟,她把在武漢大學執教的丈夫也帶到敦煌;為了敦煌莫高窟,她將身邊的孩子送回了農村老家。莫高窟正以緩慢卻不可逆轉的速度消逝著,她努力把莫高窟記錄下來,送到千千萬萬人的眼前,那是“逆天”的勇氣。
樊錦詩院長的同事和好友朗讀了余秋雨的《莫高窟》節選,獻給以她為代表的幾代莫高窟人。“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木,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千年生命得以延續是靠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帶領無數敦煌人的堅守。
就像茨威格所說,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擁有了改變的機會。“對付貧窮要有勇氣,忍受嘲笑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營壘里的敵對者也要有勇氣。”世事無常需要勇氣,危機四伏需要勇氣,風云變幻需要勇氣,排除萬難需要勇氣,艱難抉擇需要勇氣,愛真的需要勇氣……沒有勇氣的人生是蒼白無力的人生,沒有勇氣的生活是暗淡無光的虛度。
正如魯迅所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人生苦短,惟夢想和勇氣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