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一個新的字:醴(音同李)。釋義為甜酒,也作“甜美的泉水”。
《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記載的是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涌泉之事。此碑為歐陽詢晚年奉敕(奉皇帝的命令)之作,被歷代學書者奉為經典范本。
古人說唐代書法“尚法”,而《九成宮醴泉銘》則是這種“法”的集中體現。所謂的“法”就是一種寫字的規則。古人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九成宮醴泉銘》的點畫結體都有明顯的規律,初學者極易從中獲益。
很多學習者在練習一段時間,寫字基本上手之后,會出現“很難再進步”,“容易把字寫死”等難題,這是由于字帖本身的“法度”造成。如果被“法”束縛,不擅學“法”和用“法”,就會導致寫出來的字毫無生氣。
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基本過程為:
發現——臨習——記憶。
發現
發現,就是指讀帖。讀帖是臨帖前非常重要的準備活動。也是自古至今學書者最簡易、方便可行的學習手段。它不是簡單的欣賞書法作品,也不是釋讀書法作品承載的文章,而是一個“與古人對話”,“與經典交流”的過程,也是對自己所選字帖的范字進行細致地觀察、揣摩、分析、對比、研究、品味、記憶、理解、消化的過程。
讀帖培養的是觀察能力,只有深入讀帖,臨帖時才能胸有成竹。
讀帖的要點:
1、仔細觀察筆畫特點
點畫藏頭護尾,筆意不是十分明顯。雖方筆居多,但筆畫含蓄均勻,取勢遞相顧揖,相互呼應,長短合度,粗細折中。讀帖中發現這些規律,臨摹過程就可以抓住不同筆畫的變化,通過大量練習寫出比較豐富的筆畫形態,為創作打下基礎。
2、認真體會用筆方法
歐陽詢用筆干凈利落,點畫之間用筆勢來形成呼應。書寫時行筆速度不快,但果斷而不猶豫,這樣的用筆使點畫滋潤豐滿,觀之有清朗之氣。
3、反復研究結構特點
《九成宮醴泉銘》的字形相對其他楷書而言稍長。歐陽詢處理字的結體是因字成形--筆畫少的,字形略小,點畫粗壯;筆畫多的,字形略大,點畫稍細。有明顯的“縮左伸右”的特點,這也是歐書“法度”的一個表現。
讀帖鍛煉眼和腦的密切結合。若對范帖不了解而貿然臨習,就會對其中的“美”熟視無睹。通過“讀”發現范帖中的“美”,這才是提高臨寫興趣的關鍵。
臨習
讀帖之后,步入對原貼臨習的階段,這一步要做到理性的分析和逼真的臨習,把范帖中的筆法、字法最大限度地掌握住,才能在以后的創作中運用自如。
臨習分兩步:摹帖、對臨。
“摹帖”是基本功,是學習和繼承書法藝術的重要過程,也是初學者的“不二法門”。摹寫過程目力集中、全神貫注,才能夠達到“形似”的要求。
“對臨”,摹帖和對臨的字的大小以10cm見方為宜。依照范字的結構、筆法、筆勢和筆意,在摹帖的基礎上,一一對照書寫。這個過程不是隨意行筆,必須專心致志,一筆一畫的對照臨寫,力求逼真。
臨帖需要用心琢磨、觀察、分析、比較。通過“臨”達到“像”,甚至“亂真”。因為只有“像”才能真正學到方法,體會到古人書法的奧妙和真諦。也只有臨得像,才能使書寫者的觀察力、眼力得到提高,并使自己駕馭毛筆,掌握字法、結構、墨法以至章法的能力越來越強,基本功越來越扎實。
記憶
啟功先生曾經說:“功夫不是盲目的時間加數量,而是準確的重復,以達到熟練。”這就是說,臨帖有兩點必須做到:一是準確,二是熟練。準確是質量要求,熟練是數量要求。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就要靠記憶。在記憶原帖的前提下背臨,是走向意臨乃至創作的必經之路,也是臨摹學習過程中從摹帖到實臨的一個重要階段。
《九成宮醴泉銘》整體規矩,法度森嚴,在歐陽詢的筆下意態叢生。他能夠大膽地突破,在筆法、結構和意態的變化上,有著獨具特色的風格和體式。也正是因為歐體楷書的特點明顯,更容易讓初學者記住,為背臨此貼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在書法的臨習中,“背臨”是最能考查學書者記憶能力的方法。要努力達到不看原帖、不照范字也能臨寫得惟妙惟肖,做到臨帖“不走樣”的程度,是“背臨”的最終要求。這主要鍛煉和檢驗的是學書者對范字實臨的熟練程度。靠著記憶,默寫范字是臨帖的一個飛躍。
背臨《九成宮醴泉銘》應該注意默寫與核對相結合,默寫是憑借記憶將反復臨寫過的范字寫出來,核對是將默寫好的字與原帖上的字對照觀察。背臨之后的認真核對極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寫不像的筆畫和不準確的結構位置,進而去糾正。核對要嚴格,必須一絲不茍。
很多初學《九成宮醴泉銘》的人都說“臨帖難”,“寫不像”,原因很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多寫、多練”,這需要花時間、下功夫,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沉得下心境,穩得住情緒,經得起考驗。練習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當你能夠精準分析出它的用筆、結構、章法和風格特點,并且能熟練地書寫出與范字相像的字時,就可以進行創作了。
學習歐體楷書,要研究歐體的法度,但又不能把“法”作為教條,不敢越雷池半步,須知學“法”是為了用“法”,并且在日后的書法實踐中逐步破“法”,最終形成自己的“法”。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這“無法”是指他的作品已打破了前人的成法,“意造”則是指按照自己的“法”來創作作品。
以上是我剛剛得到這本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后,認真學習序的筆記。一邊學習一邊記錄,以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此篇作為正式練習之前的預習,希望自己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用心努力,靜心沉穩。生活即是修行,而興趣愛好可以成為修行的助力。
凡事都是憑借,凡事都有因緣。
親愛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