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又發新歌了。
在39歲生日凌晨如約為歌迷送上全新單曲《等你下課》,作為杰迷,這種凌晨等偶像發歌的感覺真的很幸福。
這個現在既要帶孩子又要打游戲的男人還沒有忘記自己的看家本領,依然保持著平均一兩年出一張專輯的節奏。
即使將要邁入不惑之年,他心里依然住著此間少年。不信你聽他的新歌《等你下課》,從歌名到詞曲,依然是周杰倫味十足的青春感:
高中三年 我為什么
為什么不好好讀書
沒考上跟你一樣的大學
......
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
教室里的燈還亮著你沒走
......
39歲的周杰倫,還是19歲的青春。
就算是身體發福了,他依然是那個受人歡迎的中年男人;就算他已經有了家庭,他還在鼓勵他的歌迷勇敢追夢。
如果夢想和迷茫會伴隨人的一生,那這兩個詞應該是相生相克的。
當今天的我們被生活逼迫到了生存的角落,還有多少人有勇氣在心底燃起對未來的美好幻想?
混吃等死仿佛會是青春的宿命,碌碌無為好像就是人生的寫照,當金錢的力量足以支配一條狗讓它在你面前狂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在某個瞬間想過投降?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慢慢向這個世界妥協了。
可是從古至今,那些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從來不會主動低頭認輸。
當你累的時候,還請你再堅持一下,畢竟你才20多歲,人生才剛剛開始,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給你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要從39年前說起。
01
1979年1月18日,依照古希臘人的歷法計算,此刻的太陽應該在黃道帶上運動至“十二宮”中的第十宮,也就是摩羯座。
在臺灣新北的一戶普通人家,一聲嬰啼,美術老師葉惠美迎來了她的獨生子。
這個孩子叫周杰倫,這是很久以后我們才知道的事情。
此時的“周杰倫”三個字,直到新世紀以前,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引起過任何轟動。
其貌不揚,靦腆內向,單親家庭,沒有人看好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更沒有人相信他將來會是華語樂壇的標桿。
就像若干年后,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周杰倫的音樂才華把他視作偶像的時候,很多人并沒有想過,周杰倫之所以成為偶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跟你一樣來自最普通不過的家庭,和他一鳴驚人之前與你一樣吃過的很多苦:
當別的孩子在享受著美好的童年時,3歲的周杰倫已經開始學習鋼琴了。
在他的身后,站著的是手里拿著棍子的媽媽葉惠美,母親的教育讓他很小就打下了扎實的樂理基礎;
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只好輟學在餐廳打工,他當時過得可能還不如現在大學畢業坐在辦公室里面的你;
鼓起勇氣去參加歌唱比賽,全程沒有人為他喝彩,甚至連攝影師都不愿意把鏡頭多分一秒鐘給他。
1997年,周杰倫遇到了吳宗憲,并加入了他的唱片公司擔任音樂制作助理。
18歲的少年以為自己很快就要實現當創作人的夢想,當他把自己天馬行空的作品送到當時樂壇前輩們的案桌上,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唱他寫的歌。
磨難對于年輕人來說,從來不分什么年代,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
若干年后,當他已經成為天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年學音樂就是為了多掙錢,掙很多的錢,這樣媽媽就不會那么辛苦。”
誰年輕時不是為錢所困,誰努力不是為了讓媽媽不再辛苦。
在《聽媽媽的話》里,他寫道: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么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游戲 我卻靠在墻壁背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
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后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這是母親葉惠美告訴周杰倫的道理:
先苦后甜從來不是假道理,沒傘的孩子真的要努力奔跑。
遇到吳宗憲的那年,憲哥壞笑著對他說:“如果你能在十天內寫五十首歌,我就幫你出唱片。”
誰也不知道憲哥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當真,但是周杰倫當真了,他知道這是他必須要抓住的機會。
20歲的少年一個人睡在租來的房間里吃著泡面就著燈光作曲寫詞,十天后真的帶著五十首歌站在了吳宗憲的面前。
吳宗憲是震驚的,不光是因為這個年輕人如此執著認真的態度,更是因為這五十歌的質量讓這個混跡樂壇多年的音樂公司老板耳目一新: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正在開創華語樂壇的一片新大陸。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還是在《聽媽媽的話》里面,他寫道:
長大后我開始明白
為什么我 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 我寫的歌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聽他歌的年輕人,真的要聽媽媽的話。
他在歌里寫:
“對了
我會遇到了周潤發
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耀,
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他如愿以償的和周潤發演了一次父子;
他在歌里寫:
“你會開始喜歡上流行歌
因為張學友開始準備唱《吻別》”
在他的演唱會上,歌神真的坐在下面為他打call。
聽媽媽的話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那個在你很小的時候就耳提面命告誡你“要努力啊!”的女人,其實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女人。
因為一直在努力,所以夢想成真,夢想成真的感覺,真好。
02
周杰倫是音樂家,自然要說一下他的作品。
時間回到周杰倫遇到吳宗憲的那年,當他在十天內把五十首歌放在憲哥面前時,吳宗憲也不得不從其中挑選十首歌為他發行了人生的首張同名專輯《JAY》。
那年周杰倫才21歲。
在他人生的第一張專輯中,周杰倫一手包辦了十首歌的制作、作曲、合聲編寫,以R&B和New Hip-Hop的新曲為主,加上古典巴洛克式弦樂伴奏和Band的加入,形成一種英式復古風格,更特別的是,他還在其中融入了西班牙式風格的弦樂演奏,這種全新的音樂創作類型在當時的華語樂壇可以用前無古人來形容。
讓我們再重溫一下17年前21歲的周杰倫寫的是哪十首歌吧:
《可愛女人》 《完美主義》
《星晴》《娘子》《斗牛》
《黑色幽默》《伊斯坦堡》
《印地安老斑鳩》《龍卷風》《反方向的鐘》
2000年-2006年被稱為華語樂壇“最后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候不僅有周杰倫,還有五月天、王力宏、林俊杰、潘瑋柏、SHE、陶喆等眾多優質音樂人,他們在那幾年時間里輪番輸出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作品。
如果把音樂分為市場屬性和賞析屬性,當年的那一批創作者絕對是兼具賞析屬性和市場屬性的。在那個版權意識模糊的年代,那一批華語樂壇音樂人的高度絕對不會是當下口水歌市場包裝出來的歌手能相提并論的。
高手一定要和高手過招,才能稱之為高手。
毫無疑問,周杰倫是這兩者屬性的集大成者。
一方面,無論是華語歌曲全球第一的下載量還是演唱會第一的記錄保持者,亦或者是參加不完的頒獎典禮,都足以證明他的市場號召力;另一方面,即使你不喜歡他的一些歌,你也總會喜歡他的另外一些歌;即使如你爸大你20歲,也能在類似《東風破》這樣的曲風里和你有一次共鳴。
周杰倫的創作很神奇:他的作品曲風多變到令無數創作者望塵莫及,但是你一聽,又立馬就能感覺到這就是他的風格。
周杰倫是流行歌曲中國風的開創者,是打開華語樂壇Hip-Hop缺口并將這種外來文化根植民族文化的天才。
就像我之前關于國內某些嘻哈歌手詞曲低俗時寫過的那樣:
“中國是一個缺乏嘻哈文化土壤的地方,但這并不代表嘻哈作為一種音樂類型不能流行于中國。
打開這個缺口的人,正是周杰倫。
周杰倫剛出道的時候,是孤軍奮戰的,把華語樂壇這種陌生的音樂形式與特有的中國文化結合起來,在當時面對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可這正是真正的嘻哈精神:叛逆者,挑戰者。
即使他的作品沒有彪臟話,詞曲中的各項指標都堪稱上乘。優秀的嘻哈作品所需要的元素和內核,周杰倫的歌里全都有。
17年過去了,當這些口口聲聲說自己深受美國黑人嘻哈文化影響的歌手依然打著節拍數來寶,bitch臟話滿地跑的時候,周杰倫早已經把hip-hop和中華文化結合在了一起。”
在周杰倫的歌里,你總能發現他的創作天才之處,比如《以父之名》里面的那段意大利歌劇間奏過場,比如《稻香》開頭的那段夏日蟲鳴,又比如《將軍》里面結尾加入的公園大爺下棋的聲音......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這樣的作品實在是聽者有幸。
就像高曉松在《曉松說》里面談起周杰倫時說的那樣:
“毫不夸張地說,周杰倫在華語歌手里的節奏感是第一號,咱們不像黑人,節奏感就天生那么好,但周杰倫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我認真地記過他的譜,很不好記,既不是三連音也不是后十六,是介乎兩者之間,非常獨特的節奏。KTV,我從來沒聽見誰把《可愛女人》完整唱對了的。”
“要我說,周杰倫壓根不是R&B,你聽他唱歌拐彎兒嗎?王力宏、陶喆才是純正的美式R&B,而且如果不是ABC,也玩不了這個。周杰倫是自己的風格,他的歌分成兩類,慢歌非常傳統和東方,快歌用的是他獨特的節奏感,我數過他的拍子,既不是R&B也不是Hip-hop,甚至沒有出處,完全是屬于他自己的節奏。”
“周杰倫的音樂創作里,慢歌負責傳播的廣度,快歌負責創作的高度。慢歌如果別人努努力還是能夠著的,快歌完全學不了,因為他不是一個可以去模仿學習的流派,而是靠自己的天才去創造。我不敢說他還有上升空間,至少他的創作能力遠遠沒有衰竭,就算不當天王了,也依然是一個優秀的MUSICIAN(音樂家)。”
03
成功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即使你是天才,也必定會遭受世俗社會的束縛。
當少年憑借天才獨特的創作曲風在華語樂壇攻城略地時,主流社會依然對他的作品抱有一絲懷疑。
這個社會總是這樣,如果你不能把那些嫉妒你的人甩得很遠,如果你不能站在頂峰去俯視那些人,你就要飽受他們的言辭。
2003年夏天,已經小有所成的周杰倫受邀參加第十四屆金曲獎,滿懷期待的他希望能夠拿到這個臺灣地區最主流的音樂大獎。
他特意帶上了外婆,希望外婆能在現場一起見證屬于他的榮耀時刻。
當晚的結果就是他顆粒無收。
作為一個孝子,他覺得自己的表現讓外婆失望,同時也對金曲獎評委感到不滿,于是在第二年的專輯《七里香》里寫下《外婆》這首歌,直抒自己對保守的評委會不滿:
記得去年外婆的生日 表哥帶我和外婆參加
她最最重視的頒獎典禮 結果卻拿不到半個獎
不知道該笑不笑 我對著鏡頭傻笑 只覺得自己可笑
我難過 卻不是因為沒有得獎而難過
我失落 是因為看到外婆失落而失落
大人們根本不能體會 表哥他的用心
好像隨他們高興就可以徹底的否定
否定我的作品 決定在于心情
想堅持風格他們就覺得很ok? 沒驚喜沒有改變
我已經聽了三年 我告訴外婆 我沒輸 不需要改變
表哥說不要覺得可惜 這只是一場游戲
只要外婆覺得好聽 那才是一種鼓勵
暫時改變不了規則,我就做好自己,總有一天我要把陳舊的條約撕得粉碎。
尼采說:“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04
成為偶像很難,成為影響很多人青春的優質偶像更難。
總有很多人,無時無刻不拿著放大鏡找你的缺點,總有很多人,隨時隨地等著你落下懸崖后給你扔石頭。
出道快20年,除了早期被曝光的幾段戀情之外,周杰倫并沒有被“人紅是非多”的魔咒困住。
他很愛國,即使身在“臺獨”思潮涌動的臺灣地區,他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
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要他用韓語跟韓國粉絲打個招呼,他說:“我一直強調我們不要崇洋媚外,我認為中文歌曲才是最屌的”;
北京開奧運會,他寫了一首《千山萬水》,他說自己寫這首歌:“是因為在自己國家舉辦奧運會,所以必須要寫一些跟自己國家有關的東西”;
汶川大地震中,他一個人捐了4000萬人民幣,刷新了臺灣藝人的捐款記錄。
他三觀超正,寫《聽媽媽的話》來告誡小朋友要聽話,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恩,甚至直接用媽媽的名字來命名專輯;
他早在2003年就寫了《梯田》這首歌來呼吁大家重視環境保護;
他反對戰爭,寫下《止戰之殤》這首歌來喚起人們重珍惜和平;
他告訴年輕人不要因為好奇就去吸毒,不僅寫了《懦夫》這首歌來告誡大家要勇敢對毒品說不,而且親自擔任中國禁毒形象宣傳大使;
他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本草綱目》《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每張專輯都有一首中國風曲目來弘揚民族文化。
他知錯就改,去年在西安開演唱會時,誤會了維護秩序的安保人員,在演唱會結束了解情況后立馬錄制視頻向工作人員道歉;
他和大嫂結婚后,很少合體上節目,也很少像其他明星夫婦一樣動不動就上頭條秀恩愛炒作,始終把工作和家庭分得很清楚;
即使他現在是受很多人喜歡的天王巨星,在成為段子手以后,他也依然會在跟某個人開過玩笑后加上一句“沒有,開玩笑。”
出道這么多年,華語樂壇排行榜的新人換了一波又一波,每一個剛出來的新人粉絲都說他們的愛豆要顛覆周杰倫,結果卻是周杰倫變成了樂壇常青樹,人民藝術家。
05
好萊塢電影《超人》中,超級英雄是無所不能,不知疲憊的。
周杰倫是歌手、制作人、演員、導演、老板,也是兒子、丈夫、父親,還是各類綜藝的嘉賓、導師,他用自己的整個青春證明自己是當代華語樂壇最偉大的音樂人,可是再牛逼的人,他也曾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他的歌《超人不會飛》中,他表達了自己的疲憊:
唱歌要拿最佳男歌手
拍電影也不能只拿個最佳新人
你不參加頒獎典禮就是沒禮貌
你去參加就是代表你很在乎
得獎時你感動落淚(落淚)
人家就會覺得你夸張做作(做作)
你沒表情別人就會說太囂張
如果你天生這個表情 那些人甚至會(怪你媽媽媽媽)
結果最后是別人在得獎
你也要給予充分的掌聲與微笑
......
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
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
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
......
不要問我哭過了沒 因為超人不能流眼淚
在他沒有成為周超人之前,他也只不過是一個跟你一樣渴望去更大世界看看的年輕人。
很喜歡《以父之名》這首歌,鬼才黃俊郎在為杰倫的填詞里寫道:
“沒人能說
沒人可說
好難承受
榮耀的背后刻著一道孤獨”
也許,這就是周杰倫十幾年來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故事有些長,但卻足夠精彩。
在這個故事里,你能看到一個人的天賦,也能看到天才努力吃苦的樣子,還能看到那個伴隨著天才一路走來的自己。
生而為人,沒有誰是輕松的。
2018年1月18日是周杰倫的39歲生日,即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活躍在華語樂壇的最前線。
“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教室里的燈還亮著你沒走”
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你是不是也會想起曾經的自己?我不知道你那一年的夢想是什么,但我知道:
曾經那個叫周杰倫的年輕人,那一年的夢想,也不過是希望自己得兩個獎后讓憲哥給他買一輛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