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2018年出版了,當時由于準備考研的事情沒有看。最近看完了。
怎么說,大冰在書中也說了這本書是對《他們最幸?!返恼砗驮鎏怼:芏喙适率侵貜偷?。
看完之后沒有以前的感覺了,最早看大冰的書的時候,很感嘆于書中人物的故事,對于平行世界,多元生活很是敬佩。可能也是隨著閱歷的增加,加上之前看到了部分關于書的不好的言論,看《我不》的時候會帶著一種批判的眼光在看,也會有更加客觀的思考。
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說,《我不》算得上文學作品嗎?我覺得還達不到這個歸類。最近也是比較迷早于20世紀中葉之前的文學小說,他們的創作背景,人物故事,加上作者自身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他們的故事讀起來帶給人的思考非常多,特別是對于時代背景和人物成長上。但是對于這些作品有一個很直覺的評判,就是他們經歷是幾十年上百年讀者的考驗,最終才流傳下來的優秀之作。當然對于一部作品,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有褒有貶。非常多的人給一部作品作出好評的話,那自然這部作品有它優秀的地方。而現在出版的作品,時間較短,經歷的是部分人的評價,當然有好的作品被埋沒,當然有不好的作品被捧高,還需要時間的沉淀。
王強老師曾經談到過他對于選書的看法,首先暢銷書是堅決不讀的,其次看作家寫作這部書的狀態是什么。傾向于經典的作品。這固然可以作為我們選書的參考,但凡作為一個主觀的觀點,自然有人同意,有人反對。
有點偏題了,說回《我不》。大冰的作品從《他們最幸?!烽_始我都看了,書中的人物也確實讓人感慨,對于他們的人生道路無不感嘆,對大冰身邊有這樣的一些朋友感到羨慕。但反過來,我們從大冰的故事中學到什么,不僅僅停留在故事本身帶給我們的觸動。我覺得是對于人生的態度和選擇吧,大冰書中的人物的人生歷程大多數不同的現在大眾所看到,所走的人生道路。對于敢于走自己不一樣的道路,對于年輕人的來說是一種十足的吸引,他們受夠了這種千品一律的生活,向往自由,毫無束縛的生活。還有人甚至看了大冰的書,也選擇離職去漂泊,這個我覺得就太表面了,畢竟別人的人生道路,并不一定適合自己。
書中的很多詞句,寫的很不錯,選了一些摘抄如下:
于無常處知有情,于有情處知眾生
世界很大,有故事的人很多。
每個有故事的人都有一個共性:他們有生活。
有夢為馬,隨處可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