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每個人都應該受到懲罰
七個人七宗罪
?影片開始,一個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殺了,之后連續的幾天,每天都有一個人被離奇的手法殺害,而每次現場殺手都會留下特意的字樣,這個時候劇情已經很復雜和詭異了,等到大家都頓悟的時候,殺手卻突然自首,相信所有人都會迷惑不解,或者有些天真的以為,殺手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但七宗罪還有2罪沒完成,可是殺手坦然的承認了犯罪事實,并且招認還有2具尸體,愿意帶他們去找,而這時米爾斯受到一個旁人送來的包裹,打開一看,竟然是新婚妻子的頭顱,而殺手約翰卻平靜的告訴他,是因為“嫉妒”,他的妻子才招殺身之禍,而自己就是“嫉妒”,悲憤的米爾斯無法控制自己,開槍打死了約翰,而他自己也因為“憤怒”的罪名完成7了條訓誡。
宿命和信仰
?殺手借上帝的名義對人類進行了所謂的審判,他瘋狂而又理智著,瘋狂是因為他人格的變態,他已經忘記自己是一個人類,是一個社會的公民,他無所忌諱的進行他計劃中的罪惡懲罰,殺死一個人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藝術,他覺得他在做一件偉大和崇高的事情,他不親手殺人,而是用這些人所代表的罪惡手法叫他們痛苦的死去,做為標榜。他也理智,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在與警察的周旋中,他自信而從容不迫,引導著警察一步一步走進他的陷阱,他也很正視自己,他把自己列為7人之內,嚴格的按照自己的信條,因為信仰,他甚至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對于這樣一個殺手,我們又不得不再一次的承認,即使他再高的智慧,再忠誠的信仰,再理智的心態,都無法逾越自己內心的本性,最終逃脫不了本性的束縛。
《三種心理學》—三個人的三種心理
?《三種心理學》大概介紹了主流的三種心理學,精神分析,激進行為主義,人文主義,代表人物分別是弗洛伊德,斯金納,羅杰斯。可以想象,如果這三個人坐在一塊開座談會,場面應該很熱鬧,因為他們所倡導的理論幾乎是對立的。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內心決定人的行為,而他又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認為人性本惡,人的兩個根本動力是性和毀滅,說白了殺人放火,而大多數人看起來都挺正常的原因是我們的本性被社會等各種因素壓抑住了。所以在他看來人類戰爭那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那是人性的釋放。
?而斯金納完全不認同弗洛伊德,他認為決定人的行為的是外界環境,而不是人的內心。比如一個人學習成績好,是因為他天生智商高嗎?斯金納的答案是,不! 在他看來這是外界環境影響的結果,套用學術詞兒就是一個不斷被強化的過程。
?羅杰斯和上面兩位的想法也不太一樣,我的理解是,他認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內在心理和外界環境的和諧統一。比如一個人找你訴苦的時候,你不能顯得不耐煩,不能自以為是指手畫腳,而要傾聽,順著他的意思,鼓勵。但這一切有一個前提,羅杰斯認為人性本善,自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觀察人物:
超市的阿姨
?阿姨打扮的很樸素,很普通,但聲音很溫柔。有一次孩子把吃的東西掉在了地上,阿姨并沒有靠近孩子,在很遠的地方阿姨特別溫柔的跟孩子說這樣不行,孩子也就沒吃。后來有一次,東西忘在了超市,覺得估計找不到了結果第二天去的時候,阿姨特別熱情的說,你們的東西昨天給你們收起來了。
?后來時間長了才慢慢發現,阿姨很喜歡笑,感覺一直都在笑著。
元認知
?每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很容易進入全神關注的狀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狀態。
?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如果做的事情太多,但都不是有效的,那就等于浪費了時間。
所以首先要全神貫注才能做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