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桃夭》
作者: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作品譯文
編輯
【桃之夭夭[1],】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灼灼其華。】花兒開得紅燦燦。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有蕡其實。】豐腴的鮮桃結滿枝。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其葉蓁蓁。】葉子長得繁密。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樂共白頭。
作品讀解
《桃夭[1]》是《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一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此詩運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yōu)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一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一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夸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我們現在熟悉的、誰都能唱的《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小芳》一類的歌。魅力恰恰就在這里。
它符合天地間一個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妝艷抹,厚粉濃膏,不僅艷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的貨色,或許卸下妝來是半老徐娘一個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刻意修飾是媚俗,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說的惡俗。 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的一種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