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曾節(jié)選過《哈姆雷特》,由于小時候很早就讀過,所以沒怎么在心,那時教學(xué)條件蠻落后的,語文作業(yè)還要抄黑板上的題來做,通常是MK來抄,字總是那么漂亮。忽抄到被后人贊譽(yù)為“文學(xué)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哈姆萊特》,《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 這句話時,我呆了下,“怎么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確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個悲劇,但它不是莎翁的四大悲劇。其實當(dāng)時是因為讀過的也就《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總覺得它應(yīng)該就是。再后來,每每計劃著有空要讀完莎翁的四大悲劇,誰料一拖再拖,到了現(xiàn)在才闔上它。
我讀的是朱生豪先生的譯本,其譯作質(zhì)量頗受好評,還是為國內(nèi)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rèn)的。更讓我欣喜的是,這本集子在四大悲劇之外特地加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算是真正的莎翁悲劇集了。
有人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你看,誠然,莎翁的悲劇也是這樣的。悲劇的美麗在于他的壯烈,這壯烈又不同于戰(zhàn)爭的犧牲----一瞬間血肉橫飛,它的美在于對生命的思考,對人性的追問,對人的尊重。
“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么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這是哈姆萊特在他父親去世后說的話,這也讓他走上了復(fù)仇的悲劇之旅。深愛的父王不明不白就死去,母后改嫁叔父,一國之君寶座倏爾成了叔父的囊中之物,深愛的女子總是搖擺不定,作為王子,他真的是窩囊極了。可是當(dāng)真相浮出水面,打草驚蛇之計讓殺人兇手原形畢露,他不再消沉,斗志昂揚(yáng),深謀遠(yuǎn)慮。為了復(fù)仇,他失手殺死了心愛的戀人的父親,戀人受驚落水身亡,平添了新的敵人。叔父想先下手為強(qiáng),哈姆萊特毅然決然粉碎了他的陰謀。新的陰謀,決斗,淬毒的劍,毒酒,母后死了,戀人的哥哥死前冰釋前嫌,叔父死了,哈姆萊特也死了。
縱使看似哈姆雷特復(fù)仇成功,卻沒有人是勝利者。它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人,活著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他選擇了毀滅,和敵人,和心愛的人,和無辜的人。“罪惡的匆促,這樣迫不及待鉆進(jìn)亂倫的錦被”,哈姆萊特不理解母后亂倫的作為,卻又愛著母后;“人性因為愛情而格外敏感,這敏感又常常把自己最珍貴的部分奉獻(xiàn)給所愛”,奧菲利亞為了心愛的人和父親爭吵,父親卻被心愛的人失手殺死,仿佛上蒼在捉弄這個可憐的女子,挑戰(zhàn)她的忠貞,試練她的虔誠,終是天涯陌路人,這樣帶著鮮血的命運(yùn)已然是最悲拗的落幕。
悲劇的故事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便又是一個。他為了她愿意放棄他的名字,就因為在人群中看了她一眼,頓時兩顆世代宿敵的家族年輕人的心互相為彼此而輕顫,不顧家族的恩怨他們秘密成婚了。然而,“親愛的朱麗葉,你的美麗使我變得怯懦磨鈍了我勇氣的鋒刃”,這是多么無奈的話語。愛情在生命逝去面前顯得那么蒼白。親王義正言辭地說“你們雙方的仇恨已經(jīng)牽扯到我的身上,在你們殘暴的斗毆中,已經(jīng)留下了我的親人的鮮血”,羅密歐被放逐,朱麗葉不得已要嫁給伯爵,偽死天意弄人變作真死,“凱普萊特!蒙太古!瞧你們的仇恨已經(jīng)受到了多大的懲罰,上天借手于愛情,奪去你們心愛的人,我為了忽視你們的爭執(zhí),也已經(jīng)失去了一對親戚,大家都受到懲罰了”,這樣的結(jié)局算是刺痛人心的了,終是要用愛來化解仇恨,這代價太大,所以“古往今來多少悲歡離合,誰曾見到過這樣的哀怨辛酸!”
莎士比亞悲劇里面的勇士很多,除了哈姆雷特,《奧賽羅》便又是一個,這是一個用愚蠢佐證輕信的故事,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功卓著的主帥卻在小人的讒言中喪失對愛人的忠誠,對戰(zhàn)友的信任。他口口聲聲說“可愛的女人,要是我不愛你,讓我的靈魂永墮地獄,當(dāng)我不再愛你的時候,世界也要復(fù)歸于混沌”,然而陰謀詭計總是讓山盟海誓不堪一擊,泰絲蒂蒙娜是忠貞不二的女子,我始終覺得,這位“黑將軍”配不上她,配不上她的美貌,更配不上她的品格。戰(zhàn)場縱使可以磨礪出英勇的戰(zhàn)士,卻擦亮不了被謊言蒙蔽的雙眼,這是難以扭轉(zhuǎn)的悲哀,更是這“床上的一雙血尸”的不可阻擋的命數(shù)。
至于另外的兩部:《李爾王》和《麥克白》,悲劇中夾雜著諷刺,象針刺入骨髓一般,發(fā)人深省。年老的李爾王用女兒們的言語判斷他們對自己的愛,卻用斷絕關(guān)系來回應(yīng)小女兒的質(zhì)樸,“總有一天,深藏的奸詐定會顯現(xiàn)出它的原形,罪惡雖然可以掩飾一時,卻免不了出乖露丑”,誠然,很快,分得領(lǐng)土的兩個姐姐便放棄了李爾王。相較于棄親,兩姐姐對一個男子癡情而兵戎相見,考狄利婭出兵尋找父親,肯特始終不棄主君,更讓人感到一絲溫暖。然而,悲劇讓心的意愿在天平上放上生命的籌碼,棄子復(fù)仇,愛人殞命,三個女兒終究先他而去,李爾王的命運(yùn)在自己的手中葬送,叫人不禁喟然長嘆。“為什么一條狗,一匹馬,一只耗子,他們都有生命,你卻沒有一絲呼吸?你是永遠(yuǎn)不會回來了,永不永不”,這最后的話語怕是說上一千遍一萬遍也無濟(jì)無事。
至于《麥克白》,貪婪的惡果終究復(fù)還給了作惡的人,“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但即使是這樣,我也不認(rèn)為將自己的生命用來加害他人,讓預(yù)言成真,讓摯友化為尸體才是它登場的意義。
忽想起這句詩,“人是高貴的,終究是高貴的”,看悲劇不是說我的意志脆弱,悲觀情緒泛濫,相反,它揭示了人心中那些不可見人的東西,暗的,丑陋的,社會的不合理,矛盾,一同展現(xiàn)在戲里面,一幕又一幕,血與淚相交織,愛與恨共同駛向終點(diǎn),生命的意義也就在這起起伏伏的畫面里,透出一絲光,一點(diǎn)亮,一份新的思考與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