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技巧
? ? 一歷史選擇題特點及解題技巧詳解
? ? 歷史選擇題通常是在一組內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的一種題型,屬于客觀性試題。它一般由“題干”和“題肢”(也稱選項)兩部分組成。所謂“題干”,就是用提問句式或不完整的陳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創設解題情景,明確解答的要求;所謂“題肢”,就是題內列出的備選項,包括正確項和干擾項或者多項選擇,或者單項選擇。
? ? 1表述型選擇題,也稱肯定型選擇題。
? (1)特點:兩種形式
? ? 一在“題干”中提出歷史概念,在選項中表述對概念的闡釋;二是在“題干”中進行闡釋,在選項中列出相關概念。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實質、含義、目的、標志、特點、表現、反映、性質”等。
? (2)解法
? ? 關鍵在于復習備考中正確把握和理解相關歷史概念的實質和內涵。
? ? 2否定型選擇題(又稱逆向選擇題),亦稱逆向選擇題。
? (1)特點:否定型選擇題即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逆向選擇題。
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不是”、“不正確”、“不包括”、“錯誤的”、“無關的”、“不屬于”等。
? (2)解法:
? 在做此類題時,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歷史概念,要注意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分析問題時要注意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此類題的主要做題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過排除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②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后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
③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直接確定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 ? 3排序型選擇題。
? (1)特點:即把打亂了順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排列出正確的順序。
? (2)解法:
首先可采用逐個序號判斷法解答,以時間先后,人物、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確答案。其次還可采用首尾判斷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確定正確答案。
? ? 4比較型選擇題。
? (1)特點:題干中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相同”、“不同”、“新特點”、“新變化”、“繼承了……”、“發展了……”等。
(2)解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組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 ? 5因果型選擇題。
? ? (1)特點: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 (2)審題方法: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三是在做題時要準確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 (3)解答方法:①采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么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
? ? 6時空型選擇題。
? (1)特點:它是在題干中設置一定的條件,要求選擇出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重要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和地點等。主要考查考生對歷史時間的推算,包括公元紀年的推算和世紀的推算的識記,再現認知歷史事件能力。
(2)解法:一般注重平時熟練掌握,對重要歷史年代、歷史地圖等時空概念的記憶,加強強化訓練。
? ? 7材料型選擇題。
? (1)特點:有兩種形式:一是在選擇題的題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據材料創設新情境,并根據材料設置備選項。二是題干中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
? (2)解法:
? ? a文字型材料選擇題:文字型材料選擇題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這些材料包括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言論、詩詞等,它的選擇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試題一樣,必須首先讀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來意思,然后將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識與教材“掛鉤”,借助教材知識進行選擇。
? ? b表格型材料選擇題:對于表格型的材料選擇題,首先要讀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數字反映的問題,再按照題目要求,結合所學內容,確定正確的選項。
c圖片型材料選擇題:圖片型材料選擇題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圖片為依托,綜合性地考查了多項能力,既有圖片的處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歷史闡釋的能力,對學生認識歷史發展特征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解答這類選擇題,對圖片要“三看”:一看圖片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圖片反映的問題實質,確定答題方向;三看圖片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
d地圖類材料選擇題:地圖型選擇題以戰爭形勢圖、軍事行動的進軍路線圖、政治形勢圖等,設問多依據地圖與相關的史實,考查史實的背景、原因、作用、影響等。解答這類選擇題,首先審題干,觀察地圖,找出地圖中關鍵信息,然后明確考查知識點,最后結合設問和備選項得出答案。
f漫畫類選擇題技巧:漫畫類選擇題通過漫畫考查學生對相關事實的理解。解答這類題,首先閱讀題干,觀察漫畫,分析漫畫標題、漫畫反映的背景,最后結合所學得出答案。
? ? 對被選項要“三思”:一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二思考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不符合題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緊要的。
? ? 8程度型選擇題。
? (1)特點:程度型選擇題中的四個備選項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題干要求的標準,但這些備選擇的內容與題干要求的標準之間,“不同于一般選擇題的正、誤關系”,而是一種“質、量關系,或者說是程度關系”。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 (2)解法:程度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有:①史論結合分析法。應用于以具體的歷史事件設計的命題,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觀原因、主觀原因、重大影響等,根據試題的內容,聯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通過將具體的史實同基本理論相結合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佳選項,即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②具體特征分析法。應用于考查基本歷史理論的命題,或者某一階段、歷史時期社會特征的命題,在做題時要聯系具體的歷史事件和現象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得出能體現歷史發展趨勢的規律性內容,即用史實證明理論。
? ? 做好程度型選擇題不僅應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時復習時還要注意對教材中隱性問題的挖掘,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加強歷史理論的學習,并將史論結合,形成自己的歷史思維方法,形成正確的歷史思辨能力。
? ? 二、文字材料題技巧:
? ? ? 一讀:
? ? ? 1粗讀設問,明確每個問題,了解答案獲取途徑是材料還是材料和教材知識。
? ? ? 2讀材料,要讀全(包括材料主體、注釋、出處等),帶問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地點、人物、事件、作者觀點等)
? ? 二想:
? ? 針對設問類型,采取相應對策
? (1)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
先在設問部分找到關鍵詞,然后帶著關鍵詞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或句。通過關鍵詞句的分析,結合相關知識信息,對號入座,對問思答。一般情況下,問題就解決了。
? (2)找出材料與教材相關點
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系確認材料與教材哪個單元哪課內容相關聯?這樣編將材料與教材系在一起,只要判斷準確解析的大方向明確了。
? (3)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一般情況下,每則材料圍繞同一個主題設計的,即使有些材料觀點完全相反,但也是圍繞同一個中心設計的,找出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教材知識進行遷移,邊找到突破口。
? ? 三答: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
? 三探究題
1探究原因類
(1)“對比特點,探究成因”2018年中考真題中的新形勢打破了以往觀點論證類的思維模式,體現能力遞進特點,但還是圍繞著周年熱點設題。
? (2)要注意的問題是:
a應對材料描述內容進行理解,歸納回答第一問;
b探究成因。探究成因可以從背景、條件、原因(根本原因、國際原因、國內原因)、目的、因素、影響等角度思考。
? (3)技巧:
首先明確探究的對象
其次根據設問
a設問明確指明依據材料的,需要歸納材料信息,一般材料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即為所考查信息,或一個分號為一小點;
b設問指明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的,需歸納材料信息,并聯系到涉及此對象的教材知識點,根據考查內容找到對應要素,如背景、條件、目的等。
最后作答:根據評分標準,按點作答,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