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頻交易,它的魅力何在呢?相較于低頻交易而言,高頻交易的主要創新之處在于其在電腦驅動之下,對變化的市場迅速做出反應,并且實現資金的快速周轉。高頻交易的特征是交易次數更多,而每筆交易的平均盈利較小。很多傳統的資金管理人持有交易頭寸長達數周乃至數月,每筆交易的盈利為數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高頻交易的資金管理人每天都交易多次,平均每筆交易的盈利不到一個百分點,并且他們基本上不持有隔夜頭寸。不隔夜持倉對于投資者和投資組合經理都十分重要,這是因為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
隨著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大多數的交易行為都可以延長至24小時,并且,以市場現有的波動率來看,隔夜持倉是具有很髙的風險的。髙頻交易策略則規避了這種隔夜風險。
高頻交易策略允許賬戶持倉完全透明,這消除了鎖定資金的必要性。
持倉過夜的頭寸除了保證金之外的部分需要按照所謂的隔夜利率(overnight carry rate )來支付利息。隔夜利息通常比LIBOR略高。隨著LIBOR波動的增加以及可能到來的通貨膨脹,隔夜持倉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以至于會使得很多資金管理人感到無利可圖。高頻交易策略能夠避免隔夜持倉成本,這在信貸收緊或者利率高企的時候,能給投資者節省下可觀的成本。
髙頻交易還有其他的一些優勢。高頻交易策略與傳統的長期買入并持有策略幾乎不存在什么關聯,因此,對于長期投資組合來說,髙頻交易策略是一種很好的分散投資的工具。由于高頻交易策略的統計學性質,高頻交易策略需要的評估時期也相對較短,我們在本書后續的章節中將深入討論這個問題。如果說對于一個以月度為周期的交易策略,需要6個月到2年的觀察期來評估這個策略的可信程度的話,那么對很多高頻交易策略而言,只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對策略的表現下一個統計學上的結論了。
除了上面所列舉的優勢之外,高頻交易還能節約操作成本,并且給社會帶來很多好處。從運營的角度來看,高頻交易的全自動交易方式能夠節約人力成本,并且減少因人為的猶豫或者情緒而造成的失誤。
高頻交易給社會帶來的最大好處體現在以下幾點:
- 提高市場效率
- 增加流動性
- 促進計算機技術創新
- 穩定市場體系
高頻交易中4類最為流行的策略:自動提供流動性(automated liquidity provision)、市場微觀結構交易(market microstructure trading)、事件交易(event trading)和偏差套利(deviations arbitrage)。
策略 | 描述 | 典型持倉時間 |
---|---|---|
自動提供流動性 | 利用量化算法優化做市(market-making) 頭寸的報價和執行 | 小于1分鐘 |
市場微觀結構交易 | 通過對觀測報價進行逆向工程解析,從而獲得買賣雙方下單流的相關信息 | 小于10分鐘 |
事件交易 | 利用宏觀事件進行的短期交易 | 小于1小時 |
偏差套利 | 對價格均衡的偏差進行統計套利:如三角交易、基差交易等 | 小于1天 |
總而言之,高頻交易是一個有難度、但能夠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帶來穩定 盈利的交易策略。成功實施高頻交易需要在金融學、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具有扎實的功底。盡管過去的業績不是未來回報的保證,但是如果一個高頻基金經理扣除交易成本后能夠獲得良好的收益,那么基于其收益的投資管理指標也會向投資者很好地展示該資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高頻交易的全部流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 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對短期價格走勢進行預測的高度量化的計量經濟學模型
- 快速執行復雜計量經濟學模型所需的先進計算機系統
- 在精確的風險監控和成本控制框架下運作的投資資金
傳統投資和高頻交易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后者的開倉平倉頻率加快了,這使得高頻交易能夠從證券價格的微小偏離中獲利。在一日內這些小的盈利不斷累積,到當日收盤時,所獲得的利潤就相當可觀了。
一直到現在,“高頻交易”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官方定義。不過我們可以看看在高頻交易最先被發明、也最發達的美國,監管機構怎么說。美國證監會在2010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出“高頻交易”往往會同時滿足以下特征:
- 使用超高速的復雜計算機系統下單
- 使用 co-location 和直連交易所的數據通道
- 平均每次持倉時間極短
- 大量發送和取消委托訂單
- 收盤時基本保持平倉(不持倉過夜)
高頻交易復雜的性質決定了它只能由專業的交易員發起。正如美國作家Michael Lewis 在他的非虛構暢銷書《高頻交易員》(Flash Boys)所說,數據傳輸的速度決定著交易的價格。交易員們不顧一切,拼的就是速度。而在美國,這個競爭已經到了微秒的級別。
擴展閱讀:
[1] 什么是高頻交易系統?
[2] 國內有哪些頂級高頻交易 (HFT)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