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間細流
告別了大年初一初二,熱鬧的村莊又恢復寧靜。我安靜的坐在丈母娘家院子里,曬著太陽,喝茶發呆,享受難得的空閑時間。幾聲高亮的喊叫聲把我從幻想中驚醒。遠處百米外的河岸上有幾個人移動著,抱著好奇心,我穿著一雙黃色的棉拖鞋跟過去湊熱鬧。
走到眼前才發現原來他們拿著高壓電魚機在不到50厘米深的河里觸魚。紅色小桶里漂浮著很多只有兩個手指大小的鯽魚。旁邊一群人圍觀著,指指點點,叫喊著:“這邊有一條,在哪里,快,哪邊也有。”枯萎的蘆葦草邊時不時被電出幾條魚和泥鰍,一群人站在堤岸上熱鬧極了。瞧著他們的模樣,我真想不明白這有什么好興奮的。
過了這一波,萬萬沒想到在第二天下午,又有一群人結伴來到這里電魚,這次桶里只有幾條翻著魚肚的小魚,看情況收獲明顯比昨天少了很多。
沒有收獲就沒有樂趣,拿著電具的人似乎不甘心,手握著工具從河邊到河中間仔細的來回電著。幾百米長的河兩側被他們整整電了兩遍才不甘心的回家。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我站在水泥堤岸上,心情很是失落,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實,現在居然還有人喜歡拿著電具在河里電魚。不斷的問自己,這條河里的魚連續兩天遭到迫害,還會有魚兒存活下來嗎?
我記得第一次來到丈母娘家的那個夏天,那時這條河還沒建堤岸,河水幾乎淹沒了長著雜草的泥岸,里面長滿了綠色的蘆葦,一片生機勃勃。在對岸上幾個人休閑的坐在那里,拿著漁具垂釣著,與藍色的天空編制成一副美麗的畫面,是那樣的和諧。現在時光一去不復返,他們轉眼變成了劊子手。
很多年前,我的父輩們在村莊后山上腰修建了一個小型水庫,每天清澈的溪水從水庫底流出來,沿著村莊一直流向村口的河里。它成了村里婦女都常去的地方之一,每回家里有臟衣服時都喜歡把它們拿到溪邊去,用木棍敲打著衣服。而這條小溪也成了我們這群淘氣孩子玩鬧戲水的地方,偶爾運氣好時,在小溪中央的淺石頭堆里,還能撿到從下游往上沖的小鯽魚。
夏天時,常常和小伙伴們拿著父母下海掏海瓜子口子,長三十、寬二十、深二十厘米的網具去小溪里抓魚,它成了捕魚利器,使我們經常能從草叢里撈到幾條顏色各異的小魚,每次看到它們,小伙伴都會興奮的不得了。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離開家鄉去城市里學習,小溪成為了村里喜歡捕泥鰍和電魚人的樂園,他們時常拿著自制電魚機在小溪的深水潭里觸魚。一次,兩次,這條溪里開始很難尋找到魚兒的影子。而再次成為它新主人是一群家養的鴨子,隨著它們的到來,婦女們都不再去溪里洗衣服,從此以后這里沒有歡鬧聲,變得寂靜。沒有了婦女們的阻撓,村民們在田地里施肥后隨手就把桶往溪里沖洗。時間久了,這里變的骯臟,垃圾成堆。
幸運的是近幾年,在整個縣旅游整體開發的帶動下,村民們對整潔的壞境和保護意識都明顯提高。村委會在每家村民門口放了一只帶蓋的小型垃圾桶,每天派有固定的人掃馬路和定時來收垃圾。
曾經泥濘的土路被改建成水泥路,那條滿是垃圾的小溪也被重新清理,他們在原來洗衣服的深水潭外側建起一座小型堤壩,還專門在兩側修建了水泥搓衣板,它開始恢復到以前的清澈的樣子。最開心的莫過于那些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舍棄家里的洗衣機,提著大桶到小溪里去洗衣服,唯一遺憾的是那群顏色各樣的小魚再也沒有見到。
時代在前進,我們越來越明白青山、綠水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想不到在這里他們還把這種行為當作是一項娛樂消遣項目,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還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