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鄉? 的? 秋 作者:歸去來兮
? ? ? 我的故鄉是鄂西的一個邊陲小鎮,屬典型的高山地區。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不會感到酷熱,因此家鄉的秋天來得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早些,每年不到十月,天氣便漸漸轉涼了。
?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又或者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秋天,在詩人眼中是一個多情的季節,或悲壯,或寂寥,或懷鄉,或思人,詩人們總會觸景生情,盡情抒發自己心中豐富的情感。而對于故鄉的鄉親們來說,秋天在他們眼中,有的只是收獲,有的只是繁忙。 故鄉的秋是收獲滿滿的,是令人愉悅的。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遵循的耕種規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秋天,意味著一年的忙碌終于結出了果實,終于有了回報。玉米成熟了,長長的玉米棒子把玉米稈壓得彎彎的;黃豆夾開裂了,好像在對著自家的主人微笑;金黃的稻穗低著頭,如含羞的姑娘,等待著主人的收割。一個個老農站在田間地頭,看著一片片豐收的景象,就如同看到自家長大有出息的兒女一般,心里喜滋滋的,眼角眉梢都是笑。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心底最樸實的愿望,年復一年。因此,哪怕再苦再累,在秋天,他們的心情總是愉悅的。
? ? ? 故鄉的秋是繁忙而勞累的。因地理條件的限制,故鄉的鄉親們依然沿襲著幾千年來中國最傳統的耕作方式。收割莊稼幾乎全部靠人力,因此收獲的季節也是最勞累的季節。玉米棒子靠人工一個一個掰下來,再靠肩挑背馱運回家。每季下來,幾千斤甚至上萬斤要運回家,往往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有時還要和天氣賽跑,累得叫人直不起腰。這僅僅是第一道工序,回家還要脫粒、晾曬、裝倉,每一個環節,都浸透著鄉親們的汗水。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人口鼎盛,很少有人出門打工,每到秋收時節,田野里到處是忙碌的身影,田埂上都是匆匆的腳步,那場景,怎“一個熱火朝天了得”!那簡直就是一場搶收的戰役。
? ? ? 我的童年時代,每年秋天,就是看著父母和鄉親們在這樣的忙碌和勞累中度過。這一切,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記憶中。從那時起,勤勞便成了我的鄉親們刻在我腦海里的印記。盡管已經很多年沒再體驗故鄉秋收的場景,但兒時的印象從未消退過。
? ? ? 現在,每到秋收,鄉親們依然忙碌,依然勞累,但那人聲鼎沸的場景早已不見。青壯年進城打工,家中大多是老年人,種地有限;更有一些家庭,早已拋荒了自家土地,全家搬進城了。故鄉的秋天便顯得有些孤寂。秋收時節,田野里只有三三兩兩的人群,鄉間的小路上也是偶爾才有一兩個行人。
? ? ? 我們現在時常感嘆,故鄉已經回不去了,時而感傷。其實,在人類發展史上,人類遷徙的腳步從未停止,一個地方從荒涼到繁華,再從繁華到蕭條,這是社會的發展規律。如今,中國社會的城鎮化腳步加快,一些鄉村的衰落已是必然,特別是一些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之地,自然不會再成為人們居住地的選項。留戀故園無可厚非,向前看更是不可違逆。
? ? ? 既然回不去,便選擇泰然處之。只要在自己心中的某一個角落,留有那一份眷念的情感,時常記得曾經養育過自己的山山水水,時常憶起那些可親可敬的鄉親們,便可坦然。?
? ? ? 如此,甚好。如此,故鄉的秋天,依然令人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