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各大行業、各個公司都在緊鑼密鼓的做最后的收官之戰。即使在元旦這樣的國定假日里,也有很多公司以各種理由要求員工加班。
很多人原有的計劃因此而泡湯,于是引發了各種抱怨:加班加班,怎么老是加班;加班又不給加班費;什么破公司,事兒這么多;好不容易有個假還沒完沒了了……
其實,加班沒有什么。如果一個公司讓員工感覺到足夠好,適量的加班是可以提高企業效益的。然這樣的公司太少!
上網的時候看到一個關于“什么時候你會選擇辭職”的問答,下面很多評論,但都是抱怨自己在公司受到的多么不平等的待遇,一個人干著兩個人的活拿著一個人的工資;不被領導重視、不被同事待見;別人升職加薪,生活無憂,而自己一年到頭忙死忙活那點工資就只夠吃飯。可很多說這些話的人,最后也都是準備辭職。
馬云曾說,一個員工離職的原因無非兩種,第一,薪資給的不滿意;第二,工作干的不開心。但有的人寧愿天天抱怨,也不愿辭職離開。
前段時間看《非你莫屬》,有一位求職者在一家公司持續干了五年,期間沒有漲過一分工資。因為想轉行,來到非你莫屬。觀察員問他為什么五年都沒有想過離開?
在大家都夸獎這位求職者忠誠的時候,面試官涂磊一句話道出了一類人的心聲:你們說他忠誠,其實他天天都想走,只是沒敢走,蠢蠢欲動好多年。他只是不甘心,但不甘心又對自己不狠心。
很多人都這樣,明明在一家公司待著并不滿意,卻又遲遲不愿意離開,深入了解,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原因。
一、沒有錢,辭職后沒有了收入來源
現在的人每個月花的錢比掙的錢還多,特別是剛出學校的大學生,工資本就不高,一到月末就只能吃土。成年人的生活壓力更大,各種車貸、房貸和禮金,還有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需要養,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都指望著每個月的工資養家糊口。一旦辭職,如果沒有及時找好下一份工作,生活就會受到影響。
二、體面的工作,感覺很有面子
朋友聚會或者回家過年,總會被問起在哪兒工作,工資多少錢?這時候,如果說在政府機關、國企或者世界五百強工作,即使只是一個小職員,也會感覺特別有面子,倍受人尊敬。甚至到了適婚的年齡,媒人給介紹對象,都會顯得特別有底氣。
三、受“沒有哪一份工作不受委屈”的影響
剛進公司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感覺到委屈,于是找親人、朋友訴苦。然后大家會告訴你,職場就是這樣,不相信眼淚,沒有哪一份工作是不用受委屈的,換了其他公司也會是一樣,堅持下去就好。最后,傻傻堅持,磨滅了個性,也不開心。
四、追求舒適,逃避痛苦
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熟悉了工作環境,建立起一定的人際關系,工作也越來越容易上手,每天不用絞盡腦汁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只用花很少的時間就能解決當天的工作,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換一份工作,又得重新開始。
五、辭職后不知道自己做什么
提起離職,只需要提交個申請,很簡單。但辭職之后能干什么,很多人都沒有想過,因為從一開始,大多數人都缺乏給自己做個職業規劃的能力。平時也沒有什么興趣、特長,一旦辭職,前路茫茫。
六、個人情感,感情用事
有些人在公司干的不開心,同事關系也不怎么融洽,但總有一兩個關系特別好的同事,離開多少有點兒舍不得。還有一種情況,剛開始進公司的時候是因為某熟人介紹,期間也幫了不少忙,說走就走的話顯得太不給人面子。所以,辭職的事一拖再拖。
辭職這件事情確實需要深思熟慮,考慮清楚,不能憑一時沖動,但如果都已經堅持不下去了,與其天天抱怨,何不另謀出路?或許會很痛苦,或許不被人理解,但年輕又有何懼?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全力以赴,才能做得開心,心甘情愿。
當年,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火爆網絡。有人覺得夸張,有人覺得沖動,甚至有人認為是在作秀。但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給自己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以,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要害怕去改變,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今天選擇辭職,明天可能就會換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