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一年,可謂是內容如火如荼的一年。什么是內容?在我的認知里,內容的對立面一直是形式。做網站,或者博客,有一句話叫做「內容為王」。這句話是告誡站長們,不要醉心于網站花哨的排版和特效,或者是SEO的奇技淫巧,只有持續不斷的提供給用戶有價值的原創內容,網站或者博客才能長久獲得流量。
這跟內容創業推崇的原創,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的地位有所下降,社交和內容平臺的地位上升。內容相對于形式,地位更上一層樓。
但其實,我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就內容而言,形式固然是它的對立面,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視角,在另外一個視角,內容的對立面,是應用。
就像名詞的對立面是動詞一樣,應用和內容不一樣,它不直接提供信息,它提供的是一個計算,或者說計算能力。
最近,內容領域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蘋果公司判定微信公眾號文章的贊賞必須走內購通道,作為應對,微信直接取消了蘋果手機中的贊賞按鈕。這一事件,被很多人認為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但其實,蘋果和騰訊早就交上手了,那次是應用號的命名權。
作為繼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等另一項重磅功能研發的應用號,在發布在即時,突然改名為小程序。很多人認為,這是蘋果認為應用號這個名字,沖撞了他的「APP STORE」的名字,騰訊為了應用號能順利在蘋果平臺發布,不得已改了名字。
在蘋果公司再次出手,打在了微信公眾平臺的贊賞按鈕上之后,微信小程序的更新速度突然加快了,連續幾天,天天更新,一反以往克制的形象,各種勁爆的開放功能層出不窮。我不認為這是個巧合。
內容之爭,如火如荼,應用之爭,事關生死。
我記得,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人們在那艘巨輪出海時感嘆:「連上帝也無法讓她沉沒!」然而,一座小小的冰山就讓她沉到了水底。
更加鮮活的例子,是諾基亞。我們都是她隕落的見證者。在她最鼎盛的時期,面對她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我們也會很自然的感嘆:「連玉皇大帝也無法撼動她的地位!」但結果是怎樣,我們都知道了。
有一個段子說比爾蓋茨經常告誡他的員工保持危機意識,說微軟公司無論什么時候,都很可能在十八個星期內破產。
現在有個流行詞,叫做生態。如果把生態比作一座森林,那么內容就是森林生長出來的花草樹木,和活動的大小動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個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很強大的,只要有生機在,很快它又可能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那么應用是什么呢?其實,應用就是那「春風」。森林的今年再繁盛,來年環境突變,春風不再,土壤變質,即使沒有野火,也會迅速衰敗下去。
于是,又有一個比爾蓋茨的段子說到,即使微軟破產了,只要我擁有微軟最核心的二十個員工,十八個星期后,我又能重建一個更加強大的微軟。作為操作系統廠商,它的計算能力,都在核心員工的腦袋里存著呢。
微信是一個超級應用。雖然超級,但只是一個。一個應用難以撐起整座森林。為了能涵蓋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的計算,它推應用號,是勢在必行。
蘋果早已形成一座極其繁盛的森林,而且微信是這座森林里最為粗壯高大的樹木之一。如今,這棵大樹意識到自己可以吸收另外的養分、陽光和水,可以形成自己的森林,并開始著手實施。
于是,一場大戰也是在所難免的。
然而,這還遠遠不是應用之爭的全部。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森林還有很多。對于中國來說,每一個有著自主應用商店的手機品牌,都可以是一座森林。華為、O/V、小米甚至錘子。微信的小程序也同時威脅著這些森林。但并非每一個公司都像蘋果一樣重視這塊,或者即使重視,也沒有實力作出明顯的應對。
我們可以試著猜想一下,當大部分的計算功能,必須通過微信平臺來作出,到了那個時候,應該是手機的應用商店求著微信在自己的這里發布和更新了吧?當然,他們更應希求的是,微信不要發布一個微信手機出來。
這篇文章是我近段時間內的一些想法,今天勉強成篇,但我其實對于生態中應用的位置與作用并沒有想清楚,所做的類比也十分牽強。雖然如此,但我認為一切想法仍然是有價值,而這一篇文章可以作為這些想法的1.0版本。
可惜的是,微信對于文章的修訂版本并無支持。所以的文章,一經發出,無法修改,即使是錯別字也不行。
為此,我找到一個變通的辦法,通過在「閱讀原文」處添加一個素材庫里的文章鏈接,來達到鏈接某篇文章不同版本的目的。
素材庫里的文章,在預覽模式下得到的是臨時鏈接,但可以在自定義菜單里找到它們的永久鏈接。而未發表的素材庫文章,通過測試,是可以即時更新的。
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于連載文章。這樣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鏈接到一個可以隨時更新的總目錄了。
堅持獨立思考,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