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考古證實廣東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廣東是中國的南大門,處在南海航運樞紐位置上,早在3000-5000年前廣東就已經形成以陶瓷為紐帶的貿易交往圈,并通過水路將其影響擴大到沿海和海外島嶼。
改革開放后,廣東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引進西方經濟、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驕人的成績。
1922年,南巡將改革開放的春風帶到了深圳,那時候的深圳還只是東南沿海的一個破落的小漁村,當地人靠打漁維持生計,而幾年后,深圳卻華麗搖身一變,高樓大廈層層而起,一掃曾經的灰頭土臉。
如今的深圳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在世界經濟貿易中都扮演著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深圳的發展讓廣東當地政府越發重視經濟中心的培養,如今廣東將建設新深圳,而出現在候選名單里的卻不是我們熟知的東莞,而是很多人認為并不起眼的汕尾市。
汕尾市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廣東省下的一個地級市。它東西狹長,東西最大跨度132公里,南北最大跨度90公里,東面、西面與北面分別與惠州市、揭陽市和河源市相接,而南面的海域就是我國的南海。
汕尾市土地資源豐富,地形地貌也非常具有嶺南地區特色,它的內陸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地貌,而到了沿海則多為平原,多樣的地形地貌使得汕尾市土壤類型也相當多樣,比如赤鐵礦含量豐富的紅壤,由于地表水土流失嚴重變成的石質土等等。土壤類型之多樣,一一統計下來竟有七十多種之多。
汕尾市有港口10個,通過這些港口,我國國內與海外互通有無,這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貿易的發展。除了有眾多港口外,汕尾市所管轄的海域還有將近一百的島嶼,海湖則有三個。水系水域發達為多種類水產品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
如今,捕漁業已經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之一,漁業產值早已是全省第一。汕尾市海陸交通便利,物產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具有發展成我國經濟中心城市的潛力。
廣東政府將此地作為新深圳建設關注的焦點,確實無可厚非,盡管比起東莞市,如今的汕尾市沒有那么大的名氣,但在未來,相信其也會不負所望,成為我國新的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