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重逢不會那么快,誰知某天接到一個常州業主電話,說了解下超聲波,我本行是做超聲波的(超聲波的話題有機會以后談),電話中約好時候去下。
去了業主那兒,一屬危廢處理中心,收集小化工廠的廢水集中處理的。與老板交流溝通了一番,沒聊到什么核心,我說我不太懂細節,但認識些做環保的技術人,拿點水做實驗吧。
出來路上,第一個電話打的是另一個人,在業內也有名的,但沒接電話,現在回想也慶幸他沒接(是因為難度的確有)。
后來想到那位“環保專家”,于是打了電話,很痛快說:送來吧!送就送吧,不遠,貌似那廠距他家不到30公里。
送去后,打開聞聞,看看,說簡單,放著吧,水樣好多,忙不過來,要等幾天做。但貌似是一直在做那個曾見到的垃圾滲濾液。
走前我與業主聯系了下,說水送到這兒了,有事你們聯系,我暫時不懂什么,不摻和細節問題,“環保專家”做成了,也自己不會忘記我。
文章開頭說,原本沒想到重逢會那么快,但重逢就因這個業主的水,還真快。有時的巧遇還真是他人安排的。
大約一周后,“環保專家”打電話來,電話中說:“小譚,Z總的水檢測出來了,很好,Z總很滿意,要繼續實驗”。我回:“那很好!”
心里想,還真厲害,貌似Z總說之前試過好多技術,來過好多人。感嘆真是高手在民間啊!實驗上去就效果這么好!
我忘記是誰與我提起這個后續現場實驗的事情了,但實驗是收費的。實驗費是3萬元,過程是他倆直接談的。
那我就等到新設備做好后,現場實驗再過去看看了。一個字:等。
在這個等的過程,我與另兩個人去了一回“環保專家”的家,此兩人是環保群中認識的,但其實也是幕名去拜訪“環保專家”。
同在一群中的群友,他倆從福建而來,我在蘇州,“環保專家”在宜興,因我曾去過,再聚聚也無妨,其實還是想學知識為主。
曾經好喜歡熱鬧,而如今卻喜歡清靜。
如是約好,某日早上一大早到達“環保專家”家中,“環保專家”介紹的那些話,與我初次去也差不多,暗想:初次是不是流程都一樣啊!
因為我也在了,我提出再試試Z總那個水樣呢?看看效果,上回我沒看到嘛!但回那個說好等到現場在做了。我這個W總的垃圾滲濾液這幾天要穩定做,業主急,很快就要簽合同的。
貌似是這次,也見到另外兩個人,他的小徒弟與W總,但都沒說什么話,也沒太多的介紹,也不知道各自什么關系。就看到都很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