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上大學一年了,居然找不到男朋友呀?”
我不解釋,只是白了一眼說這句話來嘲諷我的親哥哥。
自從上了大學總有人問,喲,怎么還單著呢?
一開始我還會認真又無奈的解釋,感情這事得認真對待嘛,又不是說來就來的……
后來,我學會了既坦然又一臉無所謂的說,哎,單身很好啊。
每次說完“單身也很好啊”,身邊的人總是以一副難以置信又同情的模樣看著我,好像是在心疼一個沒人要的孩子一樣。
至于嗎?就單身而已,而已。
Ⅰ.
好吧,我承認,有時候單身真的不太美好。
初中有次放假,我在一個人回家路上看到了小樹林里有我學校里的四個女孩,遠遠看去,其中三個頭發又電又染的戾氣女孩圍著一個斯文安靜的女孩,這種情景在這邊的農村學校其實是可以經常看到。
看著那三個女孩擼起手就要開始欺負那女孩,我也不敢沖進去救人,但正在我準備大喊救命企圖嚇跑她們的時候,一個少年騎著摩托車飛進樹林里。
少年和三個女孩說了幾句話之后,女孩就坐上了車的后座,蜷縮著身子,摟著少年的腰。
余暉下,松了一口氣之后,我只能和我的影子看著這一幕幕電影般的美好。
那時候,我想,如果我有男朋友,即使他不能替我打架出氣救我,但起碼也能幫我背著書包陪我回家啊。
高三的時候,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我從高一高二的悠閑式散步加速成了大步流星。
有次下了晚修,我沖出去校門口買了一份宵夜趕回宿舍,但在一條便捷卻狹小的石子路上被堵住了,因為前面有一對情侶牽著手,在夜色里慢悠悠的吹風。
就這樣被他們擋著去路,又不好意思打攪他們,只能跟在他們后面一步步慢慢地走。
那時候,我想,如果我有男朋友,我絕對不會和他一起擋著別人的道,我會和他一起沖去后門買宵夜再一起跑回宿舍的。
然而,我的身邊只有一陣陣風吹過。
我的青春都是單身的,把自己沉迷于書本的古詩、并不可愛的公式里,好像這樣就能忙碌又豐盛起來了。
Ⅱ.
上了大學,身邊的情侶更多了,從校門口的燒烤檔到教學樓里的課室,出雙入對是再普通不過了。
時光和成長逼著我往前走,見多了也經歷多了,才發現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狀態。
前幾天的集體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同學們都在商討中午飯吃什么,有好幾個同學都說去吃檸檬魚,我平時也吃魚但是那個時候就是不太想吃魚,我說吃自助火鍋吧。
結果他們一致說天氣太熱,不想吃火鍋。
最后我們七個人分成了兩隊,一隊去吃檸檬魚,另一對去吃肯德基。
吃檸檬魚的有六個人,所以吃肯德基的只有一個人,而那一個人就是我。
我在街頭里,看著藍天白云,朝著肯德基的方向走。
點了一個單人套餐,坐下來吃著,周圍都是成群結伴或者出雙入對的,那時候看似格格不入的我卻不會覺得一絲尷尬,即使沒有男朋友貼心的用紙巾給我擦嘴,我也能把炸雞可樂吃得喝得香噴噴的。
叫滴滴車回去的時候,沒有男朋友的懷抱可以依偎,那我就和滴滴司機聊起天來。
“姑娘,你是廣醫的學生呀?”
“是啊。”
“你們學醫得學幾年”
“五年呢。”
“聽說鼻炎很難治愈,是嗎?”
“嗯,如果是慢性的話一般是挺難治愈的了……”
“……”
在和陌生人的閑聊中,看著窗外的一路上的風景,一個人也可以從無聊中享受到《從前慢》里的悠閑。
我知道,我學會了和一個人相處,和自己相處。
Ⅲ.
在圖書館,一個人認真起來,書也是一種陪伴。
在生理期,就算忍著疼痛也要起床給自己泡紅糖水。
經常一個人扛著巨大的壓力,熬著熬著,好像也沒有那么難受了。
因為身邊沒有人,所以不得不學會了獨立去承擔,突然一瞬間發現自己已經可以怡然自得地穿梭于這個繁華的世界里。
有人問我,你經常一個人不孤單嗎?
我會微笑著回答,沒什么,習慣了也挺好的。
嗯,我的回答是發自內心的。
因為漸漸的,我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生活,即使看上去有點孤獨。
喜歡塞著耳機,然后一直走在夜色里,看燈火闌珊,看路邊的燒烤小吃氣球,看來來往往的手牽手的情侶,低下頭換下一首歌,我可以一直走下去,多晚回去也無所謂,洗個澡,躺下床又是一天,好像很孤單,但我卻認真而愜意的說,一個人真好,真好呢。
習慣之后,一個人也能活成一支隊伍。
Ⅳ.
曾經有個追求了我大半年的男生對我說,你總是單身一個人,有時候我覺得你挺可憐的,所以讓我和你一起吧。
因為我一個人,所以可憐?
因為我可憐,所以接受你?
請問,這都是些什么道理?
最后我只回了那個男生一句電影《One Day》里的臺詞:我不要你同情我,我不孤單,我只是單身而已。
談戀愛很美好,天冷了有人幫暖手,過馬路有人牽著手,哭了身邊有人遞紙巾安慰你,就連買支礦泉水都有人幫擰蓋子。
單身也可以活得很自在,叫上一群朋友去逛街登山游泳,天冷了還可以大伙圍著吃火鍋,在家可以靜靜的一個人看書聽音樂睡覺。
一個人在陌生的街巷里悠閑的游蕩也可以邂逅更多的風景。
對的人不是像風一樣就能吹來的,在那個人對的人來之前的單身生活里,因為不能及時被保護,所以我們得更加愛護自己。
沒有兩個人的浪漫,那就享受一個人的熱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