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宮梓桐
小妹子待情郎——恩情深,
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
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
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王鐵匠情歌
上面這首洞庭湖邊的情歌,在《飛狐外傳》中出現了兩次。兩次所傳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金庸先生在這里的設計很巧妙,做到了首尾呼應。
藥王莊初相遇,胡斐見程姑娘身材瘦小,俠義之心驟起,便幫著她挑糞澆花,打理一切。后來,更是多次出手幫程姑娘“解圍”。
你為什么對我這般好?程姑娘從小跟隨師父,除了師父沒人對她這般好過。缺愛的人,很容易被感動的。尤其是對于異性,拿捏不住感動就容易變味,甚至變成愛。程姑娘便是如此。殊不知,并非胡斐對她好,而是他對其他人也是這般。只是,為時已晚,程姑娘卻早已當真了。
王鐵匠道:“好,胡爺,咱們再見了,你這一輩子可得好好待程姑娘啊。”
胡斐一怔,并不知道他話中之意。王鐵匠哈哈一笑說:“胡爺,王鐵匠又不是傻子,難道還瞧不出來么?……人家對你一片真心,這輩子你得多聽她話。”話說到這份上,胡斐已然明了,便含糊答了一聲。為什么含糊,只因他心中想著、念著的是那位姿色絕倫的紫衣姑娘。
這首歌,程靈素當時并未聽見,如若聽見了,她該作何感想?我想,她會無奈一笑,道:“你的紫衣姑娘不在身邊,你天天要十遍八遍把她掛在心。”多么悲涼的一句話。
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
去北京的一路上,胡斐和程姑娘當然是天天見著面的,他是否待她好呢?是有的,但這種好是作為一名大俠對世人的那般好,并不是王鐵匠口中的那種好。
而程姑娘時時想著的都是他,一路上,他的衣食住行她都考慮周到,吃飯時用銀針替他試毒;衣服破了挑燈為他縫補;他為了還人情夜闖元帥府替他解圍;甚至最后幫他吸了劇毒。用盡全力,護送他到了最遠的地方。
那一天,胡斐說:“我想跟你結拜為兄妹,你說好么?”程姑娘臉色瞬間變為蒼白,大笑一聲,跳下馬,在路旁撮土為香,雙膝一曲,便跪在地上。
那一天,一個少女的夢幻愛情徹底破滅了,她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一個男人的枷鎖徹底解除了,他可以隨時把那位紫衣姑娘掛在心里了。
程姑娘傷心、難過,但是她又能怎樣呢?那一刻她的心情如何,我們無法理解。或許,只有另一位程姑娘(程英)能夠理解吧。
“我師父說中了這三種劇毒,無藥可治。因為他只道世上沒一個醫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來救活病人。大哥,他決計想不到我……我會待你這樣……”
每次讀到這里,我的內心都是極不平靜的,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意難平。但是,細細想來,心下又有些愧疚。我們的人生總是充滿矛盾的,閱讀武俠,關照現實,你會發現,多少人暗自惋惜程靈素,但卻癡心袁紫衣。從現實回歸武俠,就能更好地了解胡斐,理解他的選擇。
胡斐看著地上那具冰冷的尸體和那枚黯淡的蠟燭,心中凄涼無比。此刻,他才真正地去了解程姑娘,去思考,去回憶。
程姑娘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當時滿不在意,此刻追憶起來才明白了其間的柔情蜜意。
他又想起了王鐵匠的那首情歌,當他真正想要待她好的時候,她已經死了。
正如大話西游中所說一般: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胡斐后悔了嗎?我們不清楚。
小說結尾,圓性(袁紫衣)縱馬離開,胡斐看著她小小的背影漸行漸遠,耳邊又響起了王鐵匠的情歌: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他想起了誰?袁紫衣?程姑娘?還是兩人都有?人性之復雜,我們很難揣度,尤其是情愛。
多年后,他還會記得程姑娘嗎?那時,他耳邊還會響起王鐵匠的情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