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 ?昨天因為食堂阿姨把一根掉在外面的菜葉用手拿起來直接扔進我的飯菜中,我竟一個人走到學校的某處角落打電話父親開始嚎啕大哭。自己一直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但這一次,所以委屈真切地涌上心頭。
? ? 當時食堂阿姨冷漠的面孔讓我隨之想起的是每次在家中父母都燒著豐盛的飯菜喊著那句:女兒,吃飯啦。伴隨著開飯的叫喚的,還是父母那關切的眼神,在那些關切中,我看到的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吃一點。
? ? 與其說是多吃一點,不如說是:在有機會的時候多為身體儲備一些能量。
? ? 在外面必然吃的沒有家里好的,關于這一點,父母比我們都更早了然于心、心知肚明。只是我們往往只有在外面吃了苦頭才慢慢明白這一點。
? ? 食堂阿姨會抖勺,食堂阿姨也會將掉在外面的菜直接扔進餐盒中,也許抖勺是上級的工作要求,也許后者的行為是為了能夠為自己后續的清潔管理工作省下一點麻煩。
? ? 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揣測,我并沒有證據去證明,證明這些,本就沒有過多意義。與其糾結這個,我想這段時間我更應用來多看幾頁書。這些也都沒什么好抱怨的,但我想把他們記錄下來,以此告訴自己:這個世界,真的沒有那么簡單。
? ? 沒有那么簡單,意味著復雜,但復雜——并不代表著我需要因此而產生內心的排斥。
02
?? 我依舊認為:
? ? 大學的意義不止是學習,大學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個多元化的生活圈子,這里呈現著生活百態,在這個生活百態中,想辦法抵抗、擺脫,都會導致自己無法生存下去。
? ? 遇到與自己意愿相悖的食堂阿姨,或是超市工作人員,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如果僅僅因為他們,自己就不再光顧,那便是一種對自己生活選擇的剝削。少了一分體驗食堂煙火氣息的機會,少了一分為自己采購生活必需品的機會,僅僅因為某個人而剝奪自己的機會與可能,是一種得不償失。
? ? 離家之前我總是無法理解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在外面不要在吃上面節約,一定不要在吃上面虧待自己等等諸如此類的交代,盡管每次的離別都無法脫離這些交代內容,但父母的這些苦口婆心又何嘗不是離家在外生存下來最有力的辦法。
? ? 一個人唯有先用食物將自己充盈自己,達到肉體上的飽足感,才能逐漸開始有精力去生存在這個大環境中,才能開始去適應現實中與自己理想相悖的事物,才能帶著自我認知去追逐精神上的富足。
? ? 昨天電話里的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
? ? 沒事的,重新再買一份飯就可以了,不要哭,趕緊擦干眼淚,走出來,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哭過。
? ? 也正是這句話讓我在抽泣的同時也拉開書包拉鏈拿出厚厚一沓紙巾,將眼淚鼻涕統統交付于紙巾,做到我自以為的“淚過不留痕”,而后繼續大步走出所處的角落。
? ? 當我走出角落,重新面向人群的時候,我在心里堅定地告訴自己:
? ? 這是大學,這是一個濃縮的社會,這是一個“適者生存,不適者回家”的“小型社會”。
? ? 別人不需要你的眼淚,這不會帶來同情,而同情本身也是一種最廉價的共情。
? ?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的也不是眼淚,而是能夠哭過之后擦干眼淚直接走出去的勇氣。
03
? ? 人世間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是一件讓我會深感可恥的事,改變的另一面是遷就,遷就則意味著會因他人而浪費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但這些事卻幾乎是我過去生活的主線,甚至改變到讓自己幾近瘋狂,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這件事如今在我心中如此不堪的原因。
? ? 古希臘悲劇作家歐底庇德斯曾說過:“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p>
? ? ?但我卻認為這句話,不僅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事情上也是有相通過的。不久前我在知乎上看見有知友說:當我想要戒掉手機的時候,我就先瘋狂玩三個月手機,玩到看到手機就害怕的地步,我就不會對手機有那么強烈的欲望了。
? ? 也許這并不是值得所有人借鑒的辦法,這這句話也的的確確折射出“物極必反”的道理
? ? 若將作家歐底庇德斯的話用在我自己身上,句子會變成這樣:“神欲讓我不再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必先讓我先瘋狂為了他人改變自己。”
? ? 的確,倘若沒有過去那些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直至瘋狂地步的經歷,我現在依舊在努力附和他人,做著那些自以為對自己有利,并瘋狂改造自己的行為。
? ? 然而那些,都僅僅只我的“自以為”。
? ? 真正對自己有利的行為是基于自己的需求的,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加健康,如何讓自己的時間更充分地被自己利用,如何比上一次的自己再進步一點,這些從自身出發的,才是真正能夠從內到外改造自己的辦法。
04
? ? 這件事沉淀了一個晚上,我也逐漸慢慢釋懷,也許會對昨天那段浪費在食堂的時間感到可惜,后來的我在路程的中途將那份飯扔了,那段時間讓我食物與精神兩失,但我仍然告訴自己:我不想委曲求全,我想吃干凈的食物,這本身,并沒有錯。
? ? 但沒有這段時間的浪費,我也不會靜下心對大學這個小型社會的本質開始進行思考。
? ? ?父親的那句:走出來,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哭過。我也始終沒有忘卻。
? ? 若說對于大學的本質有什么最好的闡釋,我想任何理論都是片面官方的,唯有這句話,便是最好的闡釋。
? ?走出去,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哭過,大學不需要你的眼淚,這個社會,更不需要你的眼淚。
? ? 也許能夠哭過之后擦干眼淚繼續走出去也并沒有什么了不起,但這,也的確是作為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中必須習得的一種自我調節的能力。
? ?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這個沒有什么了不起,卻足以讓我們的生活持續不息的這種能力。
? ? 也希望你我都能銘記:“走出來,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