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了這么久,還是很愛回家。
回憶像陣風(fēng),每走過一個熟悉的地方,都像電影般一幕幕地在眼前上映。
回家的最后一輛班車上,路過一個站,恰好一個車上的老奶奶在到站前說了句某某站下車。
聲音和當(dāng)年的那句某某站下車像極了。
初中,我和家門口的一個小伙伴每天上學(xué)放學(xué)都一起搭車。某天一個售票員問一個老奶奶到哪里,老奶奶的回答以及當(dāng)時的表情和動作逗笑了我和那個小伙伴。
而前幾天,我聽到那個聲音正是想到了回憶里的這一幕。
回到家,我趕緊在微信上敲了一段文字把這個巧合的事情發(fā)給了那個小伙伴。她正在準(zhǔn)備考研,不知道微信會不會看到。
晚上11點多她用地道的家鄉(xiāng)話回復(fù)了兩句話,大意就是很感動,也很開心,說自己每天坐著看書都長胖了很多。
我回了兩句就說不打擾她了,讓她好好加油。
其實,我還是挺開心的。
因為,自從初三畢業(yè),我們進了不同的高中之后,就再也沒了交集。
而高中之前的時光里,與她有關(guān)的回憶實在太多太多了。
后來加了微信,也沒有聊過天。
朋友圈大概是我們了解彼此生活唯一的橋梁了。
時常點贊,偶爾評論。
僅此而已。
其實這樣越走越遠的朋友真的有太多了,但是,如果遇上了當(dāng)年青春里只屬于我們回憶的事物或人,我都會立馬分享給她們。
想起了兩周前,也是一個初中很好的同學(xué),后來再也沒聯(lián)系過。她在扣扣上說加一下我的微信。我開玩笑似的說是不是做微商了,她的回復(fù)還真的有讓我感動到。
“雖然我們不常聯(lián)系,但你的微信還是要加上,至少這樣我們就不會看不到對方的生活狀態(tài),因為把你放在一個幾乎不用的社交軟件里其實就和刪除好友沒什么區(qū)別了。”
我想,她要表達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2-
現(xiàn)在每次回家都必定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早上起個大早和老媽一起去鎮(zhèn)上的菜市場,因為那里有超級好吃的肉絲面。
我的美食列表里說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肉絲面,都不為過。
后來在外面吃到的面條都不及它的味道。
放假那幾天,必然還是要早起去街上吃一碗面條的。
從我家到鎮(zhèn)上的菜市場大約2、3公里路。
一般都是走到馬路上等公交,幸運的話可以碰到家門口的人開車去街上的就捎上我們一起。那天剛好碰到老李開著他的三輪車送人到我們家那邊,我們就可以在他返回的時候搭上他的車,這樣就少走了很多路。
老李,估計現(xiàn)在也有60多歲了吧。他開的三輪車也快有十幾年了。
我們村上的這群孩子從小學(xué)起就總是搭他的車上學(xué)放學(xué)。一搭就是好幾年。
老李的三輪車,大約可乘坐四人。一輛小小的紅色三輪車,不知不覺已經(jīng)行駛了這么多年。
從小學(xué)到初中,每天早上固定的時間,老李都會把車開到家門口,等我們這幾個小孩都坐滿他的三輪車就載著我們?nèi)W(xué)校,車費是一塊錢一個人。
尤其下雨天的早上,搭車的人就更多。老李的車一開進家門口,就立馬被擠滿了。稍微動作慢點就擠不進去。
小小的一輛車,下雨天竟然也可以擠進去七八個小孩。然后在車上的就開心的聊起天,因為不用擔(dān)心遲到的問題。
而實在擠不下,又動作慢的孩子,只好走去馬路上等公交車或者運氣好的話,可以搭到其他的三輪車。
當(dāng)然老李每次都會想方設(shè)法盡量把每個小孩都塞進他的車里,或許你認為他只是為了多掙那一塊錢。可我總覺得老李是為了不讓每一個孩子落單,從而擔(dān)上遲到的風(fēng)險。
當(dāng)然了,老李的開車技術(shù)一直很穩(wěn)。那么多年都沒有出過一次意外。
就這樣,老李和他的三輪車伴隨著我們到了初中。初中我們陸續(xù)都買了自行車,很少會搭老李的車了。
再后來,去了縣里讀高中,去外省讀大學(xué),我們一直在往外跑,老李和他的三輪車,一直都停留在那里,承載著我們太多太多童年的記憶。
直到現(xiàn)在,老李的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那輛一直陪伴他的三輪車也破舊了許多。
而我們這群當(dāng)年的小孩,也早已經(jīng)長大成人,讀書,工作,成家.......
兒時的伙伴,初中的同學(xué),早已年邁的老李,那些被封存進記憶里的人,偶爾想起他們,心頭還真的會一熱。
不知道他們現(xiàn)在都過的如何,我希望,是很好,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好。
盡管早就淡了聯(lián)系,卻還是希望有機會再見一面時,她們都還如當(dāng)初那般模樣,對生活盡顯熱情,對未來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