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學習小結。
今天讀到@趙昱鯤 作為譯者為《園丁與木匠》寫的譯者后記,這篇文章的內容非常好,能引發我的思考。也讓我想買來這本書好好看看。原文鏈接如下:《你在“焚琴煮鶴”你的孩子嗎?該讀讀這本書了!》?[1]
焚琴煮鶴
焚琴煮鶴的意思是焚燒掉琴去煮白鶴,比喻隨意糟蹋美好的事物。出自宋·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翻譯過來這幾種煞風景的情況就是:用極清的泉水洗腳;在花叢下曬內褲;在山的背面蓋房子;把琴劈了當柴火煮仙鶴吃;賞花時沒有酒或有酒不喝,只喝茶,既聞不到花香,也品不到茶味;在清靜幽雅的松林里,忽然有官老爺的車騎人馬呼喝而過。[2]
孩子的琴鶴
本來琴是被用來彈奏美好的音樂的,卻被用來當木頭燒柴;鶴是用來欣賞的,卻被用來當做家禽吃肉。
那么這本書里說到的琴鶴是什么呢?就是孩子的天賦。每個孩子的出生都有自己的天賦,家長們不應該辜負了這種天賦,應該享受育兒的過程而不是去毀掉孩子的天賦。
園丁與木匠
文章里把家長分成了兩個類型:園丁類和木匠類。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區別,園丁打理的花草是有一個大致的規劃的,但是會根據花草成長的具體情況做一定的調整;木匠做的家具則需要非常精確,嚴絲合縫,否則就做不出一個成品。
家長也是類似,如果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的非常清晰,沒有留夠自由度,那么對于家長和孩子都會很痛苦。家長會痛苦于孩子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而孩子會痛苦于需要很費力的迎合父母的要求。教育和成長的樂趣都不存在了。
反思
文章里有一段話我很喜歡:
“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他/她的內隱自尊:他/她與外界反復互動中習得的潛意識中的對自我的看法,這決定了他能走多遠走多高、敢不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然而父母往往更關注最表面的成績、地位、榮譽,反而可能壓抑扭曲了孩子的自我。”
我要提醒自己也不要落入木匠式的育兒。短期的、眼前的成績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信心、和快樂。
最近我和草莓媽媽的工作都有點忙,草莓的課外班也很忙,我就有種疏離的感覺,和草莓的交流過程里也缺乏了一些耐心。有的時候,真的是累得不想說話,不想講道理,這些都是不對的。孩子的自尊一旦傷害了,可能很難再挽回,我需要更多的耐心。
下面總結一下草莓今天的學習情況:
閱讀方面:閱讀了一些課外書。
References:
[1] https://mp.weixin.qq.com/s/fMXUusV4r1PRWpu0bQUWhw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4%9A%E7%90%B4%E7%85%AE%E9%B9%A4/855013?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