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覺得,其實,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和別人比較和競爭的人。
尤其,是面對一些我覺得無關痛癢的事情,我寧愿所有的東西都讓給別人。
但,有些時候,自己在意的事情,在意的場合,還是希望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努力。
或者,在某些場景下,一些事情,其實自己想偷懶的,但會發現,一些力量在把你往前推。
突然,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突然,自己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如何在自己在意的場景下,做成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同樣場景下的80%以上的人做得要好一些?
上周日,在學校搞了7個多小時左右的本科生答辯。
突然,在問自己一個問題。
為什么有些學生,比起其他學生答辯狀態和平時工作都要好很多?
為什么?
想了一兩天,終于,心中,或多或少有一個答案了。
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學生思維。
而有極少的學生,經過社會歷練的,他有著雙重思維。
所以,水平顯而易見。
同樣,今天下午的院級互聯網+評委工作。
再次,在我這個認知框架里,填充了一些信息。
學術、技術、商業、社會價值等等,多維度思考,才能分析和拆解一個項目,才能讓自己做到公平公正。
反觀自身,如果以后我面臨同樣的競爭場合。
對于,我這種不太喜歡和別人進行正面交鋒的人來說,但又想脫穎而出,我該怎么辦?
要么,單一維度做到極致。
要么,要么利用多維度的二八法則。
怎么從多維度來進行競爭呢?
我們知道,對于任何一件事情,一個人的評價,往往都不是單一向度的,而是多維,是基于一定指標體系來進行衡量的。
如果以后,競爭在我的世界中一定要發生的話。
我很想獲勝的話,一種新的高級策略,就是三體中的降維打擊。
我的格局,視野,角度,思維廣度,比競爭者,高出兩三個維度,那自然競爭這件事情,就變得不是那么的讓我糾結了。
知道的這么多,我該怎么做?
希望以后的自己,無論在面對什么事情的過程中,都保持著極度開放的心態,極度透明大腦,以及多元和多角度的思維模式,深刻、剖析和洞察每一件事情背后所蘊含的道理,即發現那個所謂的一。
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你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希望你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