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候的張揚與輕狂,往往會變成生命中的錯與傷,曾經的沉淪也終將會是生命里不可磨滅的遺憾。我們平凡卻可貴的人生,錯了不會再重來。
我用三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曾轟動美國小說界的讀本《忽然七日》。小說的主線很清晰,女主角薩曼以為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陽光和歡樂,以為自己受到眾人的歡迎,一度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里。在一次交通意外后,她陷入時間的漩渦,不斷重復著那一天的生活,獲得了重生。也正是在這7天的循環日子里,她意識到了很多從未注意的問題,原來自己并不是那么受歡迎,原來自己錯過了生命中那么多的美好,終于改變,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主角是幸運的。在命運的盡頭,她獲得重生的機會,于此看見了內心深處的另一個自己。可是回到現實,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的機會。有人窮極一生去尋找內心深處的所愛,卻終無所獲,可悲。有人在美好的年華里,把握住和另一個自我對話的機會,明確內心,此后按著最愛的方式走到生命盡頭,可幸。
我慶幸自己沒有像主人公那樣“豐富”的兒時經歷。一直以一個乖乖仔的身份長大,在學校不打罵,不調皮,在家里少反抗,不忤逆。我從小就知道要好好學習,我知道現在的汗水是為了往后舒適的生活,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里尋找存在感。沒有因為打架斗毆而讓家人收拾殘局的經歷,也沒有囂張跋扈而和他人結下私仇。也算是平平安安長大,沒有太多的起伏。
我遺憾自己沒有像主人公那樣“多彩”的兒時經歷。童年的記憶是模糊的,或許是我的確沒有經歷太多難忘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兒時玩伴,所以我無法感同身受那些擁有發小甚至至今保持密切聯系的人;和外界旁人的距離那么近卻又那么遠,我回想過去,似乎很少有真正走進他人內心的機會,又或者眼睜睜得看著這樣的機會從我身邊溜走,更別提會有不打不相識,因“武”會友的奇妙故事。
我們不會因為重生而重新審視自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喪失了自我審視的機會。芳華年少,可卻有過數年的生活經驗,靜思冥想,過去的過去,你是否也在無察覺的情況下做錯過什么,不小心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卻對他人造成了莫大的傷害?你是否也曾失去過什么,錯過了一些人和一些事,一個轉身,卻是永久的離別?你是否也曾忽略過什么,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細節被曾經的自己當做是理所當然,忽略了它本身蘊含的暖意。明知錯于你,卻仍然力挺到底的他們(她們);陪你一起傷心難過,一起瘋狂釋放的他們(她們);家里餐桌上定時定點備好的餐飯;家人對你明知故作的嘮叨;甚至是那方一處靜謐的美景?
倘若有回到過去的機會,我想有很多人都會有或多或少想要重新來過的事情。平凡卻可貴的人生,錯過不會重來。它是一段長途的旅程,所幸年少的我們才走過這段旅程的小小部分。遙遠的那方,我們終有一天會到達。用怎樣的方式走過,這取決于個人的選擇。或許從今日開始,關注身邊的每個細節,珍惜身邊的每個人。有愛就大膽說出來;有想做的事,就大膽去嘗試。我們不太能預料下一秒,下一天,下一年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此時片刻的猶豫會不會造成未來某一天永遠的錯過,這種可能性誰也說不準。別人說,人在臨近死亡的那一刻,平生發生的一切會像電影放映一般從眼前掠過。這種說法無從探究,但倘若確有此事,大概每個人都希望那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影片”,而不是連自己看來都乏味的紀錄片。那么從今以后,銘記每一個溫暖的瞬間,與“內心”來此對話吧,去擁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