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輕醫美起死回生“九字經”
什么才是輕醫美?
輕醫美自本世紀初伴隨伊維藍進入大陸,2008年前后進入旺盛期,不少專科室開始建立專門的注射室,由經過培訓的整形外科室醫師施術。2010年后,“輕醫美”概念隨著“微博”、“微電影”等微生活潮,被廣州大型醫美機構首先應用于各種學術活動中。2011年前后,中國大陸大部分民營醫院不斷擁有了“輕醫美”科室建制,還擁有自己專門從事“輕醫美”專業醫師,研究人員。
輕醫美,是利用高科技的醫療技術,不需開刀,短時間就能變美變年輕的特性,取代過去的整形外科手術,輕醫美有安全,沒有傷口,恢復期短、隱密等的優點。
輕醫美的出現讓整形如同做美容與皮膚護理一樣簡單,在某種程度也能達到了傳統整形的功效,從而將整形帶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無創的時代。
所以“輕醫美”,通俗地講,就是“微到極致,真到無形”的一種醫學美容技術。
輕醫美定位誤區
輕醫美興起之初,不少臨床醫生將之與當成一個專門的產品,以針劑產品的特點來定議“輕醫美”,在認識上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一:輕醫美=針功膚?
為了給輕醫美這個抽象的新醫學詞匯,新醫學術語一個更明確的解讀,也就是“接地氣”,易于讓廣大顧客接受,又在市場競爭中不致于落敗,以華美為首的民營醫美品牌機構,包裝了一系列的產品名稱。其中之一就是頗負盛名的“針功夫”,意為針劑注射中的“真功夫”。
筆者認為,如果叫“針功夫”,不如更名“針—功—膚”更為妥貼點。
針:治療工具;功:治療技術;膚:治療適應癥。
類似這種“抓字眼”,“吸眼球”,將錯就錯的“找碴式”營銷方式,過去曾流行甚廣,有如某些行業宣傳推廣中常用的經典廣告用語——“頂頭上絲”(理發店)、“默默無蚊”(蚊香)、“無屑可擊”(洗發水)、“騎樂無窮”(自行車)、百衣百順(電熨斗)……?這些經典廣告用語,不是成了某店的招牌,就是成了某種產品的代名詞。后來筆者不小心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發現部分詞匯居然出現在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試卷中,供孩子們糾錯。
筆者認為,“輕醫美“是一個準學科名詞,“針功夫“是一個項準注射操作技術;兩者自然是不能也不應該劃等號的。
誤區二:輕醫美=皮膚+注射?
隨著輕醫美的“發跡”,中國大陸與臺灣等地學術組織紛紛興起,有學科相互交叉的,也有各自獨立的,海內外初略統一下應該過百種官方、半官方、民間等形式的協會組織。原來人員通常半“輕醫美”視為“注射美容”的認識進一步改觀。
輕醫美,本意為極微創的創傷,人們首先將之定義為“無創傷”,那么皮膚美容通過“IPL”、“激光”、“電磁波”等光電原理用于臨床的美容儀器,如美國科醫人生產的嫩膚儀器“OPT王者風范”、“M22王者之心”,以及超級射頻“塑美極”、拉提王“U美極”、冷凍溶脂王“酷塑”、范冰冰最新體驗的新一代色斑克星“蜂巢皮秒“等,同樣可達到不損皮膚,達到溶脂塑形、凈膚美顏效果。
于是,隨著美膚技術從非侵入式治療至“準侵入式”治療技術邁進,幾年來,“輕醫美”家族將涉及到“皮膚美容”等學科的項目納入囊中成了不爭的事實。
但接下來的發展并不出人意料。“輕醫美”開始繼續野蠻生長,攻城略地,很快超越了“兩個成員”。
誤區三:輕醫美包打天下?
2015年,業界人士提起“輕醫美”,幾乎都有些迷茫了。就如同,我們過去對未婚女士叫“小姐”,叫同事稱“同志”一樣,特定的稱謂到今天擁有不該擁有的太多的含義。
那么,“輕醫美”到了今天,它基本等同于“光療+針療+水療+理療+微創手術治療”,也就是說,“輕醫美”幾乎“包打天下”,無所不能了。
十年輕醫美蛻變“危”整形
任何人類文明與科技成果的進步,都不會一帆風順。輕醫美興盛之時,正是注射豐胸漸漸式微之時。于是為了規避針劑注射美容曾帶給30萬中國大陸婦女乳房近乎損毀的惡夢,凡類于“注射美容”詞匯一夜之間消失。
在輕醫美興起到泛濫的十年間,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大量不具備醫療資質的美容機構、會所,非設有整形外科科室的醫院,幾乎都在搭“輕醫美”的游戲快車,大量偽劣產品、偽專家、偽機構肆意橫行。幾乎發展到學過三天“扎針”的護士都儼然成了輕醫美“名醫”。
此外,輕醫美與“無創美容”、“無創整形”等概念的確立之初至今,國家衛生部門始終未將輕醫美這一學科正式列入醫療美容專科醫院一級科室目錄中。這讓真正從事輕醫美工作的醫生十分的尷尬。
市場永遠是走在前面,立法永遠是個徐步緩行的老者。在“輕醫美”早應該得到尊重、得到規范的今天,輕醫美界魚龍混雜的局面衍生的次災害已勢不可當。輕醫美毀容事件、死亡事故屢見報端?某些不明究理的媒體小記們則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有意無意地對“輕醫美”進行不實的報道。于是,不少顧客一時談“微”色變,寧死都不受“微整形”。
輕醫美如何轉“危”為“威”
輕醫美要轉“危”為安,經營管理必須牢記“九字真經”。
一是“透明化”。材料真假透明;治療儀器設備來源透明;治療醫生資質透明;價格透明……讓顧客可迅速鑒別——“材料真偽”,“醫生真偽(是否具備上崗執業資質,是否經歷專門技術培訓,通過過有關機構的技術認證)”以及“設備安全性”。
每個操作流程都能讓顧客看得見,聽得清,這是應對亂局,作為醫美機構必須提供的服務。
既然是要透明,產品自然要明碼實價,童叟不欺。玻尿酸、膠原蛋白、保妥適、化妝品等只分原產地,行業協會發布的市場建議價。
正所謂:“明則公,廉則正”矣。
二是“超市化”。有了“透明化”這張“名片”,還需建設“透明化”的便捷消費平臺。
有條件的醫美機構可在輕醫美區域興建“超市”區,將輕醫美所用的材料在超市貨架上展示,展示方式有——供應商提供的標準“設備治療視頻”、“學術活動視頻”,“經典案例體驗視頻”、“新聞媒介報道視頻”,以及紙版“產品項目手冊”、“商品防偽識別書”等。
既然是“超市”,產品不但要有多、大、全的特點,上架的所有商品質量都必須經得起法律法規的檢驗;包括各類輔助治療的化妝品、耗材等;
此外,顧客對象自己的治療方式或產品選擇,要有話語權與知情權。醫務工作人員不可像過去那樣霸王硬上弓,強勢推銷,整個消費過程要讓顧客安心、放心、省心。
三是“生活化”。輕醫美要長久的發展,就需要逐漸讓更多的顧客認識到,輕醫美對皮膚的治療、保養、調整、護理等多種功能,輕醫美對顧客肌膚、肌體是一種綜合治療,長期維養的過程。讓顧客選擇輕醫美,如同使用“化妝品”一樣輕松;選擇“輕醫美”如同選擇生活用品一樣必須。
要使輕醫美“生活化”,就能讓輕醫美進入到顧客的生活中。比如建立像“保妥適會員俱樂部”的方式,將顧客進行分類分級分項分興趣愛好等進行管理,促進同類顧客的交流,實現醫患一對一的管家式服務。
近來,不斷有“春雨醫生”以及“郎中模式”機構興起,醫療產業百花齊放。但輕醫美不可能做到上門治療服務,也不應該背離“醫療”安全本質。但我們完全可為顧客在醫院醫療安全保障的條件下營造生活化的服務氛圍,在顧客到院起,我們可提供免費皮膚自檢服務;到科室候診時,可為目標顧客提供潔面、皮膚保養、護理、美牙等無償服務。鼓勵顧客多頻次到院接受理療,多層次掌握相關醫學美容美體美膚養護知識。
“輕醫美”經營管理九字真經只能轉危為“安”。要轉“危”為“威”,還需掌新的銷售手段,實現產品的溢價。
由于新經營管理模式從保護品牌出發,摒棄了過去天天優惠,月月促銷打折的做法,那么高效消費的“一卡通”銷售手段成為可能。那么不同級別的醫師收取不同治療費,從而使“醫療技術溢價”成為可能;不同的適應癥采用不同的聯合治療方案,從而實現“診療模式溢價”成為可能;不同級別顧客擁有不同的服務標準,從而使“服務溢價”成為可能……
更多的“可能”將使顧客帶來的是美好,帶走的也是美好!更多的“可能”將真正使輕醫美起死回生,轉危為安,轉危為“威”,重現當初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