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很多人都處在一種盲目的忙碌之中,疲憊且焦躁著,工作侵入生活打破了結界,我們整個人的狀態都很糟糕。明明不得閑,卻又無所獲,還會頻頻出錯身心受挫。
? ? ? 這個時候我們該停下來,列一個清單,給生活排個序。我們不是超人,面面俱到即面面不到,我們需要放空自己,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當我們真正停下來去思考的時候,會發現有些事真的可以pass掉,不但不影響工作及周圍人的評價,反而會讓你的生活更輕松,工作更高效。
? ? ?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閱讀了很多專業書籍,以勤奮的態度投入學習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其他方面的涉獵稍顯薄弱。所以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責任和要做的事情,缺少的事如何協調安排、做出選擇的能力。《精要主義》這本書就可以告訴你方法,它的副標題是非常誘人的一句話:如何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這是我們多少人都想解決的難題!
一、專注當下
? ? ? 有一句話說:萬事向前看。如果當下的分秒我們做不好,向前又怎能“柳暗花明”呢?一行禪師告訴我們:生活只在當下。如果放棄當下,你將無法細致深入地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刻。
? ? 書中把精要主義和非精要主義做了準確清晰的對比:非精要主義者滿腦子充斥著過去或者未來,考慮過去或未來的重要事務,為未來擔心,為過去焦慮。而精要主義者專注于當下,專注于當下的重要事務,享受當下。
? ? 無數個過去也曾是每一個當下,無數個未來也將是每一個當下。提醒我們專注當下,過好當下才能收獲美好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需要清楚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專注于此,不要沉浸過去的種種,也無需受未來干擾。聽從心的聲音,給工作和生活排序,我們才能夠專注且充實的把握每一個當下。
二、放空思考
? ? 世界變得越喧鬧,我們就越要開辟出一片可以安靜反思的空間,真正實現全神貫注,心無旁騖。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從早上5點到晚上9點一直都在不間斷地開會,那天結束后他發現他的時間和精力完全由工作擺布,及沒有絲毫發言權,對此他非常沮喪。后來,他堅持每天在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兩個小時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他最終發現知識最具價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將之視為一種黃金法則,保證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為這一天的奴隸。
? ?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工作幾乎占去了我們80%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應該是工作的主導者,用思考尋求高效工作的方法,拒絕陀螺式的忙碌,解放自己。
? ? ? 其次就是閱讀,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世界那么大,不是誰都可以自由出走看風景。既然不能行萬里路,那我們就可以讀萬卷書。就連比爾·蓋茨也是經常性地從日常工作中抽出一個禮拜的時間,僅僅是為了思考和閱讀。我們不能像他那般自由掌控時間,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瑣碎的時間,化零為整來讀書。
? ? ? 閱讀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激活大腦的想象力,催生靈感。當然,更好的是讓我們有更加精致的思維進行更好的思考。
三、聚焦精力
? ? 特別喜歡林語堂先生的一句話:生之智慧,在于摒棄不必要之事。人生海海,不過百年。我們要面對很多人和事,不加選擇的話我們會精力渙散,不堪重負。
? ? ? 對于非精要主義者一切都很重要,都是必須做的,總是思考怎樣把一切都安排妥當。而精要主義者會選擇更少但更好,會思考如何權衡取舍做出選擇。
? ? ? 反思我們的日常盲目地追求更多,會不假思索地滿口答應,卻又會在最后一刻才倉促執行。承擔太多任務,工作成了折磨,感到不知所措,精疲力竭,甚是盲目。讀了這本書,你會知道停下來區分、辨別重要事情特別重要,非必要事務要有勇于拒絕的勇氣,要逐漸養成“自律地追求更少”的習慣。
? ? 大道至簡,審視自我,精簡生活與工作。于喧囂處覓寧靜,于繁雜處求簡單,返璞歸真,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