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0年代之前,換親,是一種很常見的嫁娶方式。你家有兄妹或姐弟,他家有姐弟或兄妹,年歲上下差不多,經媒人一撮合,兩家兒會很快同意換親。這樣不僅兩家的兒子說上了媳婦,還都省下了一筆可觀的彩禮錢。
朱五嬸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嫁給朱五叔的。嫁過來的時候朱五嬸兒沒有哭鬧,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因為她自己就知道會有這樣的命運安排:她上面有一個哥哥,三個弟弟,她不去換親誰去換?
朱五叔自然高興得合不攏嘴。逢人便說,我老朱家咋會說不上媳婦?老祖宗朱元璋庇佑著他的后代們呢!從此后,連扛著鋤頭下地都哼著小曲:“一道道山來一道道坡,娶個媳婦暖被窩……”
朱五嬸,人老實,嫁過來之后自然都是朱五叔當家說算。哪頓飯吃什么,做什么都是朱五叔事先吩咐好。
朱五叔的妹子可不是省油的燈。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鬧得朱五嬸娘家雞犬不寧。嫁過去沒多長時間就鬧著要當家做主,公婆不同意,就哭著喊著鬧離婚,往娘家跑。
為了鞏固各家的利益,在換親這種模式的嫁娶中,一方姑娘因為打架從婆家回娘家,另一方姑娘也要被父兄強迫接回娘家。朱五嬸自然當天被他的爹和哥接回娘家的,盡管朱五嬸不愿意回娘家。
后來經過兩家協商,朱五嬸的娘家答應五年后讓朱五叔的妹妹當家,這件事兒才塵埃落定。朱五嬸被朱五叔接回了家。
以后朱五叔的妹妹再和公婆吵架回時,朱五嬸就堅決不回娘家了,回了娘家也沒人給她好臉看。
02.
后來朱五嬸兒生了一個閨女、一個兒子。從閨女二十歲到二十四五歲,有人上門提親,朱五叔從來沒有愿意過,嫌對方給的彩禮不夠多,不能拿來用在兒子身上娶媳婦。家里條件不是很好,他怕自己的兒子說不上媳婦,也想讓自己的閨女給兒子換一個媳婦。朱五嬸堅決不同意,她不愿意自己的閨女重復自己的人生軌跡,為了家庭的利益,犧牲自己,沒有快樂可言。
朱五叔抽煙、喝酒、遇到不順心的事摔東西、罵娘,有幾次還把朱五嬸打得鼻青臉腫,朱五嬸從來都是忍氣吞聲,在村子里更加沉默。
閨女漸漸長大了,朱五嬸偷著把閨女送出去,到遠房一個拐彎親戚家里去打工,并囑咐閨女沒啥事兒就不要回家。
朱五叔知道朱五嬸為什么會這樣做。喝完酒后,借著酒勁兒又把朱五嬸暴打了一頓。兒子也對朱五嬸充滿了怨氣。
從此朱五嬸更加省吃儉用,從來不給自己添置衣物,好在閨女時常寄回些錢來。兒子27歲了還沒有人給說媳婦,在打聽到可以從遠處買回來一個媳婦后,朱五叔帶著兒子拿著兩萬塊錢,在媒婆的帶領下,從東北一個離朝鮮很近的小村子里帶回來一個女人給朱五嬸的兒子做媳婦。
娶媳婦那天,鞭炮紅散落了朱五嬸家一院子,殺豬宰羊,好不熱鬧!前來道賀吃酒席的人整整坐滿了八大桌。那天朱五叔和朱五嬸都高興得合不攏嘴,這是朱五嬸最高興的一天。
老兒子結婚大事完畢,可以安生些了。起碼朱五嬸是這樣想的。
03.
兒子結婚不到半年,朱五叔患上了腦血栓,在床上癱了一年以后,就撒手去了。
又過了半年,朱五嬸的孫子出生了,在忙忙碌碌帶孩子和伺候兒媳婦的日子里,朱五嬸淡漠了朱五叔去世的憂傷, 雖然再也聽不到朱五叔酒足飯飽后哼著的小曲,但也沒有人再劈頭蓋腦的打她了。
孫子上小學后,有人介紹朱五嬸給一個退休的老頭兒當老伴兒,朱五嬸本不愿意去,年歲大了,背井離鄉,再說她這輩子都沒有出過遠門。
“你不去,在家待著干啥?我一個人養活四口子嗎?”兒子很不高興。
朱五嬸只好答應了,給兒子掙下了一萬塊的彩禮錢。
朱五嬸什么都沒帶,去了南方。
兩個月后,朱五嬸被人家送了回來。原因是朱五嬸做飯菜過于簡單,不會使家用電器。
朱五嬸的兒子見朱五嬸被送回來,臉拉得很長,提出要分開過。
朱五嬸心里一陣難過,倍感荒涼,面對兒子的無情不孝,也只能點頭同意。
離開這樣的兒子也許是好事。
快70歲的朱五嬸每月能從大隊領到老人補助,身體還不錯的她有時也出去打個零工,再加上已經過上幸福日子的閨女平時給她些零花錢,日子過的也算安穩。
再見到朱五嬸時,她的臉色竟比以前紅潤起來,講話的聲音也變大了,臉上有了之前從沒看到過的笑容,穿的也不落后了。
村里人都說朱五嬸沒有了朱五叔,離開了她的兒子,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倒是精神了!
換親嫁到我們村子的朱五嬸,在歲月里走到今天,什么都看淡了,早就丟掉了該丟棄的,也一定找到了她向往的。就像朱五嬸說的,活著,就要往前看。
如果喜歡,點亮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