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那天,姐姐找我聊天。吐槽說她其實并不想生二胎,但是迫于壓力,這兩年都在備孕。
我安慰她說,既然沒辦法,那就好好調養身體,早點生,然后早點出來工作。
其實,我并不支持姐姐生二胎。但是這是她的選擇,我并不想站在所謂的制高點去強迫她一定要抵住壓力,不要生。
就像看《生門》《人間世》里面那些為了生個男孩連命都不要的媽媽,很心疼,卻也很難去指責。畢竟,你不處在那樣的環境,你不知道她們面臨著什么樣的壓力。
有的時候人言可畏,亦可致命。
我本來充當知心妹妹的角色,去安慰姐姐。可是,后來姐姐說的話,讓我分分鐘想炸。
她說你應該早點結婚生孩子了,這樣的人生才完滿。我說不要,我還沒有真正地活過,不想就這么糊里糊涂走進婚姻,生兒育女,承擔另一個人的人生。我就活這一輩子,我希望自己活得開心。
姐姐說,你這樣不行。
說做人不要太理想,隨大流就行。
不要想那么多,人才能活得不累。
過的多好才算好,也許得到了想過的生活,才發現沒有那么高興。
姐姐今年剛三十出頭,可是她卻告訴我要“知足常樂”,告訴我要“順應世俗”,告訴我“不要太偏激”。
我希望自己活得開心點,難道錯了,這怎么就偏激了,怎么就是不知足了,怎么就是太理想化了?
??
你知足常樂,你過得好嗎?
我問姐姐,你隨大流,你順應世俗,你過得開心嗎?你活得累嗎?
姐姐說,理想不大,并不那么累。除了沒要二胎,沒有工作,其他的都可以忍受。
對,都可以忍受。
與婆婆總有摩擦,想要有自己的小家卻不能,總是生悶氣到胸口疼;房間冬涼夏暖,空調總是跳閘,電暖不能常開,冬天手凍到開裂,夏天熱到冒氣,卻也除了吐槽沒有別的辦法;姐夫常常要去外地,掙錢又不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出個門都害怕多花錢;作為家庭主婦,沒有外出工作,卻被年幼的女兒嫌棄,認為家里都是靠爸爸掙錢的,對姐姐呼來換去……
我未見她的生活如她所愿,更多的是散落一地雞毛,更多是忍字當頭,方能相安無事。
姐姐所謂的不累,全靠忍,身體是不累,心卻累。可是她會安慰自己要知足常樂,好像以此就可抵抗生活中的雞零狗碎。
生活中這樣的人似乎很多:
你積極工作,努力提升自己,那些上班懈怠,一下班就跑的人說,你裝給誰看呀,自己天天加班,倒顯得我們不敬業一樣!
你勤勤懇懇,努力掙錢,那些“高尚”的人說,你看這個人怎么這么不知足,真是掉到錢眼里了!
你喜歡健身,保持良好的身材,他們吃著薯片,躺在沙發上,玩著手機說,干嘛呀,做人就是要享受生活的,何必那么折騰自己,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對,那些懈怠的人,工作多年不過也只是重復第一年的經驗,扭頭卻吐槽,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這么多年,怎么升職加薪就沒有我,肯定是他們塞錢了,要不就是被潛規則了,算了,我才不要那錢呢。
你看,他們也是不知足的呀,不是說要享受生活嗎,那還要什么升職加薪呢?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卻很會標榜自己。
那些說你掉到錢眼里的人,去商場搶打折商品的時候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請人幫忙帶東西的時候會自覺忽略零頭,借的小錢,就選擇性遺忘了。
不是說別人不知足掉到錢眼了,那你為什么要借錢不還呢,你為什么要把零頭抹掉呢?
那些說你健身是自討苦吃的人,卻也忍不住羨慕別人結實有力的肩膀,羨慕別人的八塊腹肌,羨慕別人的馬甲線,轉身摸摸自己肚腩上的肉,下定決心要去健身,只不過去了兩次就不知道把健身卡丟到哪里去了,還說什么,人不能被綁架,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以瘦為美是病態的!
這些指責你不知足的人,自己其實也不知足,只不過他們并不承認。好像承認了,就揭穿了自己懶惰、無能、不思進取的真相。他們擅長偽裝自己,將自己打造成無欲無求,脫離低級趣味的圣人。哪怕一無所有,也可以站在精神的高度上去蔑視,去指責那些努力奮斗的人。
該有的沒有,就說自己潔身自好,不去趟渾水;該給的不給,就說自己大度,心胸寬廣;曾有的失去了,就裝作無所謂的樣子,不屑地一笑而過;渴望的得不到,就說真的得到了也不過如此罷了。
他們擅長安慰自己,卻總有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滋味。
他們所謂的“知足常樂”,不過是懶惰的借口,不過是無能的托詞,不過是懦弱的遮羞布。
他們死死守著現狀,不肯離開,不是因為真的滿足于現狀。只是因為將就的人生,輕松不費力。畢竟,他們將“忍”術已發揮到極致。
知足常樂,不是得過且過
知足常樂,本是對貪得無厭的人的勸誡。卻不知為何成了得過且過的人的自嗨,成了不思進取之人的護身符。
同事被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只是抱怨,問她怎么不考證,跳槽去更好的單位,她說現在的就挺好,我是個安于現狀的人;朋友工資不高,去菜市場買菜,發現菜漲價了,說以后不吃菜了;姐姐總說沒有工作,讓她趁著孩子上學的時候去考個證,去上個成人本科,她又推說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現在這樣挺好的。
胡適說:“東方的文明最大的特色是知足。知足的東方人自安于簡陋的生活,故不求物質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安于‘不識不知’,故不注意真理的發展與記憶器械的發明;自安于現成的環境與命運,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樂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圖安分守己,不想革命,只做順民。”
那些說著知足常樂的人,不過是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明明受盡了生活的苦,卻安慰自己知足常樂。可是,這所謂的“知足”,怕是沒有辦法常樂。
你所謂的“知足”,消磨掉了你的斗志。讓你日復一日都在啃食老本,讓你沒有辦法進步,沒有辦法提升自己,沒有辦法緊跟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的步伐,那么你就只能被這個社會淘汰。
就像唐山收費站的大姐,收費站被取消后,她去找領導哭訴: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么東西了。
可是,你的青春并不是交給了收費,而且交給了安于現狀,交給了知足常樂。你享受了多年安逸的生活,就別怪社會將你拋棄。
你所謂的“知足”,腐蝕著你的精神。你自以為無欲無求,高人一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眾生。看他們努力奮斗的姿態多狼狽,看他們一心掙錢的樣子多丑陋,看他們沒事健身、旅行,自找苦吃的活法多傻,于是你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你看不上努力的樣子,你看不懂豐富生活的精彩,你不看慣努力掙錢的態度,你漸漸變得狹隘,漸漸變得促狹,漸漸成為唾液橫飛,飛短流長的中心,漸漸成為沉迷于在網上“伸張正義”的鍵盤俠。
你所謂的“知足”,透支著你的生活。你的生活似如履薄冰,似在刀尖上行走,沒有抵御未知風險的能力。一場大病,一次意外,怕是都能將你的生活打破。《讀者》上曾有篇文,題目是“一場大病,我從月入3萬的準中產變成了負債30萬的窮光蛋”,月入三萬尚且無法抵抗風險,遑論月入三四千的我們?
不要在該奮斗的時候說“知足常樂”
姐姐說,要知足常樂。姐姐剛三十出頭,我卻覺得她已經老了。或者說,在很多年前,她就已經老了。
姐夫曾想過開一個淘寶店,他在外地賣貨,讓姐姐在家里賣貨。我們都很支持。可是最后卻不了了之。因為姐姐并不怎么會用電腦。我說過她很多次,家里有電腦,就好好學著,真做起來,她不用上班也挺好的,可姐姐說太麻煩了,太難了,太折騰了。
而那個時候姐姐也才25吧,可是她卻不愿接受新鮮的事物。
直到現在,她也只會用電腦刷個網頁,看個電視劇,消磨時光,打發寂寞,用所謂的知足常樂安慰自己。
馬云說: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游,干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不要在該奮斗的時候說知足常樂。年輕的我們不應該躺在床上消磨時光,不應該沉迷于追劇無法自拔,不應該在無用的逛街中耗掉青春,不應該在無謂的游戲上浪費精力,這個世界有無限的可能,為什么不去嘗試呢?
在該奮斗的時候努力奮斗,你才能有更多的選擇,你才能挺直腰桿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你才能無懼時代的變化,你才能無懼未知的風險,你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不要掉進所謂的“知足常樂”的陷阱,不要用所謂的“知足常樂”麻痹自己,不要把后悔與遺憾留給未來。
你想要的就去爭取吧,好不好,也要你真正體會過了才有資格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