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母,請給我們一點獨立的權力!
?好像中國式的家庭都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你要考好的大學,這是你的出路”“女孩子嘛,就當個老師啊,安安穩穩”“小姑娘家的,就不要去外面了,就在家附近找個對口工作吧”...
?是吧,可能我更精準的來說,這是一個上海式父母的標配 總想著,孩子是寶,舍不得讓他吃一點苦頭。兒子,要寶貝;女兒,更是要寵愛。捧在手心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爺爺奶奶們更是一口一個弟弟,妹妹,囡囡。所以,現在大部分上海孩子要么耍大牌,要么選擇恐懼癥,?總之大多嬌生慣養。包括我,我也是一位在父母的操控之下生子的上海姑娘。
有一位老師曾和我們說“我當時大學畢業,有外企的入用聘書,有學校的入用聘書,其中還有比這里更好的學校。當時,我不能,可以說是,不會選擇,我媽就說,那就帶著這里吧,當個外語老師,女孩子就適合這個,離家近,在媽媽身邊,也當心。所以,現在我就呆在這里了,來教你們了。現在我想想,要是當初會自己選擇,獨立點,我是不是會有其他成就。可是,沒有如果。”
很簡單,從這不難看出,不論是什么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望是很強烈的,盡管他們是出于好心,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中考的時候,也在讀高中還是?中高職中糾結,也是我媽媽一槌定音,上了高中。可是 三年來,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語數英提醒改革,各方面都是壓力重重。當然,我并不是在傳播負能量說,讀高中不好,讀高中我后悔過,但也只是當玩笑話說過。高考最重要的是填志愿,還有半年時間,我的爸爸媽媽已經給我說他們 寧在上海讀專科,也不要去外面讀本科 的思想。感覺?自己沒有一點獨立,自主的權力,雖然,他們真的是為了我好。
父母這種思想,就有點像《巨嬰國》里描述的那樣(原話已記不清),大意是,人們總是拿著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去要求別人完成。
其實,我們可以獨立,并不需要父母時時刻刻地關心。可不可以給我多一點獨立的權力?至少,可以讓我們自主地呼吸。
(有感而發,忽然想到,不是為了寫而寫,只是個隨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