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 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這句名言是馬克思說的,還是鄧寧格說的已經不重要,因逐利而給家長和學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卻是難以評估的。
巨額收益背后的隱秘生意鏈
這是一個名叫《“螢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學營》的活動通知,活動對象是小學3--5年級的學生,活動時間、內容清楚明白,包括“走進自然遺產,體悟自然的鬼斧神工”“對話神奇物種,感受自然魅力”等環節,看起來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雖然通知沒有落款,但誰也不會把活動跟一次“考試”聯系起來。
“那個行程都是虛構的,實際不會按照那個來。(出發)當天給發了個集合定位,大巴車拉著孩子們就走了,目的地誰也不知道。”一名家長透露,出發前一天,機構老師在群里通知了集合時間、大巴車牌號、需要攜帶的物品及注意事項等,并提醒了“考試期間不能自帶手表”“不能有計算器,草稿紙不用帶,考場會發”等等。還特意向家長們強調,對于此次活動的信息和照片“不要發朋友圈、不要發到任何社交軟件”。后經知情人士證實,此次考試最終于8月9日上午進行,其中一處考點位于“北京昌平盛華軍訓基地”。
緊隨其后,“華數之星”(即原“華杯賽”)活動也悄然在線上進行。不同的是,此次活動被包裝成“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華”。
根據某教育類微信公眾號公布的“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華”活動通知,活動內容包括四項,分別為:“線上實地體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用數字視角探訪長征三號火箭廠房、嫦娥工程展廳等”、“航天專家科普知識講座(中國航天素質教育研究院、涼山州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特別為此次活動頒發證書)”,以及“航天知識及綜合素質問答”。
其中,最后一項“航天知識及綜合素質問答”后面用括號標注了“極其重要”字樣,同時強調:“關于素質問答的題型、分值、活動網址等內容,7月底組委會下發《操作手冊》有詳細說明(極其重要)。”最終的獲獎證書上,不顯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而是分別以“航天小博士”“航天小碩士”“航天小學士”代之。
8月底,有機構老師在家長群內發布“喜報”,公布了其學員在各項比賽中的獲獎情況。其中,共177位學員參加“螢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學營(即迎春杯),共279位學員參加“華數航天科技嘉年華”,另外參加“希望數學2022國際精英挑戰賽”個人及團體比賽的分別有505人及470人。
雖然有重重政策的限制,但是巨大的利益驅動,主辦方“聰明”的變換名目、違反政策組織大規模比賽?我們來看看這條隱秘生意鏈獲利空間到底有多大?
這是《“螢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學營》活動的收費標準,4380元/人包含接送車輛費、食宿費、保險費、物資、研學景點及內容等。
保守測算成本部分如下:
1、房費400元/天(容納2人),即每人約200元/人/天;
2、餐食、車輛、保險及物資,按每人每天200元計;
3、景點門票按100元/人次計;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活動負責帶隊的均為報名培訓機構的教師(費用自付),因此主辦方人力成本甚微。綜上計算,活動三天成本僅1300元/人,即利潤約3080元/人,本次報名參與活動的總人數約為3000+人。
由此可以推算出,短短三天,主辦方獲利超過900萬元。
再來看看培訓機構的盈利情況:
活動規則顯示,主辦方全程委托培訓機構代為招募報名。機構安排3-5名工作人員與家長對接。作為中間方,培訓機構會在主辦方價格基礎上加價向家長收取費用,各個機構加價幅度不同。
以某培訓機構為例,其向家長告知的“DSS”(迎春杯大師賽縮寫)內部報名價為6200元/人。成本保守測算如下:共組織177人參加考試,4380元/人交給主辦方(組委會);共派出4名工作人員,每人3日行程費用由機構承擔(按4380/人計),同時,招募10名家長志愿者協助帶隊(費用自付);給每個孩子訂購一套隊服,按每人100元計。粗略測算可知,該機構在此項活動中利潤近30萬元。
而報名費差價只是機構的一部分利潤,還有一部分來自與比賽同步銷售的考前沖刺輔導班課程。每個環節都要賺取一波利潤,而這些負擔最終都會落在家長身上?
“參加比賽的大部分家長會選擇報課,考前沖刺一下。”一位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報了一個沖刺班費用為2700元,再加上六千多比賽報名費,“一下子近一萬塊錢就沒了。”
相較之下,華數之星組織的則是線上活動。截至目前,2022年華數之星舉行了三次活動,時間分別在2月、6月及8月。其中,第三次活動每人收費388元。
線上活動不需要場地、不需要住宿,成本很低。雖然報名費較低,但參賽規模巨大,面向全國范圍組織報名,且很多學員會多次參賽。
杯賽成“招生密碼”,催生“地下教培經濟”
“奧賽”的利益鏈條就這樣嗎?
當然不是。
今年8月迎春杯大師賽考試結束后,有家長注意到,每一道題后面,都會標注該題目的命題人。往年的大師賽試卷也同樣是每道題都標注了命題人姓名,搜索這些名字發現,其中不少人在培訓機構任職授課,或獨立授課。
“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是否違背考試命題工作倫理?考試的公平如何保證?如何保證不會出現泄題或者考后的不公正行為?很多家長提出這些疑問之后自然而然想到了關鍵信息。
按照規范的試卷命題工作要求,命題人與“答題人”之間需保持必要的距離,以保證考試的公正公平。但大師賽為何不對命題人身份進行保密?
有內部知情人士給出答案:“依靠命題人身份,授課招生就會招得好。”
同理,擔任命題組組長則擁有更大的影響力。據知情人士,迎春杯內部組織架構中,初賽、復賽、總決賽(即大師賽)分別設有不同年級命題組組長。“組長職位的影響力可以形成一個生態,一部分家長會特別追捧他。基于這一身份的影響力招生,將帶來每年大幾百萬元的收益。”
今年3月,某育兒類公眾號曾在一篇推文中介紹了一位奧數教師,簡介中公開指出其為北京數學花園探秘某年級命題組組長及總決賽某年級命題組組長。
據了解該教師課程報名情況:線上課程每次課3小時費用360元。目前,四年級一個班,五年級兩個班,每個班已有大幾十人。假設每班均以80人計,經粗略估算,每個班一次課收費可達28800元,三個班一次課費用達86400元。
除“命題人”外,奧數也成為部分違規培訓機構的招生開班的“密碼”。毫不夸張地說,奧數競賽催生了“地下教培經濟”。
根據北京卓越優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認證的微信公眾號指引,該機構線上課程每班40人左右,一周2.5小時直播課、1小時錄播精講、1小時知識鞏固錄播,價格250元。而在其展示的五年級“創A”難度課程大綱上,包括“組合問題之染色構造”“直線形計算之金字塔模型”“循環小數與數論問題”等內容。
該公號曾發文,自稱海淀區卓越優才培訓學校。據悉,北京市教委曾通報,“優才教育”(海淀區卓越優才培訓學校)面向小學生舉辦線上學科類選拔考試,違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暫行)》相關規定。同時在調查中發現,該機構存在超前超綱培訓問題,并涉嫌將培訓考試(測試)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
該機構一名工作人員向家長介紹稱:“剛接觸奧數可以報我們創新體系的課,速度永遠都比校內要快半年左右。學習這個課程,另外這些競賽也要參加一下。”
根據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來看,該機構2022年暑假、秋季均有課程開設。公號文章介紹,該機構除了“創新思維培養體系”,還有“目標班體系”,號稱“難度大且進度快的專題課體系,是海淀黃莊努力雞娃搶跑家庭的首選,同享納約集訓隊師資。4年半就差不多學完了小奧內容,進入綜合復習階段……打開通往名校的大門,讓牛娃一飛沖天!”
?孩子能靠奧數“上岸”嗎,家長能得償所愿嗎?
違規競賽為何屢禁不止?為何仍有家長趨之若鶩?
首先是少數學校還存在將招生與競賽掛鉤的現象,導致家長在追捧正規競賽的同時,認為違規競賽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升學競爭優勢。
其二,不少的家長希望通過競賽來“打造”孩子的特長,并展示育兒成就,受這種心理支配,他們容易成為被違規競賽、“山寨競賽”收割的“韭菜”。
“參賽的孩子中,五年級學生居多,主要是小升初群體,參賽是為了升學。”一位從事奧數教學的教師說道。在他看來,實際上真正對數學感興趣的孩子,不到十分之一。
有教育學者認為,盲目讓孩子參賽,肯定會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而且很可能會因此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償失。這些違規競賽擾亂了教育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嚴重傷害了群眾的利益。
雖然每次考試是家長自愿報名,但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這就類似軍備競賽:我有一個一等獎,但大家都有一個一等獎,那就相當于大家都沒有。所以,就算得了一等獎,下一次還要考。萬一我不考,別人考,那別人的簡歷就比我多一行。
你品,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