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最大的樂趣莫過于找到“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感覺。這次精讀這本 《兒童曼陀羅繪畫分析理論與實踐》,可謂越讀越精彩,我看到了前方是一條黃金大道。
讀完第七章兒童曼陀羅繪畫測評系統,忽然想起今年7月參加本書作者陳博士舉辦的曼陀羅繪畫中級工作坊,當時課堂上陳博士要求我們在曼陀羅中心畫自性意象,四周畫自我人格類型,畫完后,陳博士引導我們進入意象,之后提問這個過程中那個片段印象最深?我舉手發言,說第一和第四意象整合過程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陳博士聽完后說:“你將是很厲害的人?!蔽耶敃r聽完還自嘲,陳博士真會開玩笑,然后就當耳邊風過去了。
現在回想陳博士當時的那一句真的不是玩笑話,請看課堂上我的那幅曼陀羅,最上方,畫了一個五角星,角星上畫了一只藍色的眼睛特別醒目,其他四個角分別畫了太陽、月亮、山川、河流之類,還有一些不知代表什么意義的符號,我當時說:“曼陀羅中心代表宇宙最原始的聲音,我的第一功能直覺(N)畫的五角星代表構成萬事萬物的五元素(炁、風、水、火、土),那只高高在上的藍眼睛代表站得高、看得遠,靜觀其變。我的第四功能是感覺(S),經常不注意細節,所以畫個算盤,代表精打細算,如果一、四功能整合起來,那就是洞察力了”
想到這里,方知自己是如此后知后覺,陳博士就是有很深的洞見,透過曼陀羅能看見內在的我,而我自己卻感覺不到它。其實每個人的內在都可以很厲害,只要有勇氣向內探索和挖掘。
培養洞察力是本章的內容的精髓,對我來說也是實現自我突破的重要章節,是成為曼陀羅治療師的必備技能,就像醫生給人看病診斷出藥方的關鍵時刻。
回到書本,曼陀羅測評系統有個專業的英文名,其簡稱為SCMD,通過繪畫四幅限定主題的曼陀羅,即自發曼陀羅、全家福曼陀羅、雙極情感曼陀羅、曼陀羅六階彩繪,分別對應自我力量、自我認同及發展、情緒平衡(情結)和自性階段等四部分進行分析,理解自我—情結—自性軸特點,進而評估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書中依次對四個部分進行闡述,有詳細的功能介紹、指導語、分析指標、案例分析、以及分析原則與步驟等,滿滿都是干貨,從中看出作者的敬業和專業,同時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一、自發曼陀羅
自發曼陀羅背后隱藏著未表達的愿望,面對無意識的愿望,繪畫過程中要調動自我的力量去表達,從中體現注意指向、維持、廣度和分配等構成。分析指標有如下量化指標:
A豐富程度:畫面的色彩是否豐富多彩,據調查發現,幼兒園小班所使用的數量為4.2種,中班6.9種,大班為7.1種,小學一、二年級為4.6種,三、四年級為4.8種,五、六年級為4.4種;
B控制力:排除各種外界干擾的能力,分四種程度,依次為隨便亂涂、筆觸粗糙、筆觸有規律、細膩生動;
C象征水平:表達作品時的抽象程度,是注意靈活性的重要指標,是創造力的體現。分五種程度,依次為單純顏色、單個意象、多個意象組成場景、初步抽象、高級抽象。
D現實性:作品是否積極適應社會作為主要內容。表現對外界的態度,是自我功能的指標。分五種程度,依次為沒有意義的色塊、有意義的色塊、幻想的內容、現實內容、積極現實;
E一致性:繪畫核心意象的顏色與彩繪曼陀羅中央顏色的一致性程度。體現自我對自性的認同程度。分四種程度,依次為顏色與中心相反、顏色與中心同系、顏色與中心相同、結構相同;
F感應性:繪畫中是否自發出現象征自性的意象。反映自性原動力能否順暢地為自我所用。分四種程度,依次為畫面出現障礙因素、動力順暢、出現自性意象、自發曼陀羅結構;
G名稱:名稱來自幻想,背后與原型意象相關。在曼陀羅分析中,常常與主題相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H心情: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對自己所表達出來的真實狀態的接納程度,是自我接納的指標。分五種程度,依次為不開心、一般、開心、矛盾心情、幽默。
除了量化指標,還需要結合曼陀羅的內容進行象征性分析,自發曼陀羅的內容可分太空、游戲、玩具、裝飾紋、自然、寵物、小動物等幾大類。
二、全家福曼陀羅
通過全家福曼陀羅分析自我意象、養育者形象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可理解兒童的自我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從認同關系、自我發展水平和對外周環境的認識三個部分來分析:
(一)認同關系
A顏色差異:繪畫家庭成員時使用顏色的數量,代表對人物分化程度;
B自我認同顏色:使用何種顏色來繪畫自己,代表自我認同,是曼陀羅繪畫分析非常重要的指標;
C父母認同:自我認同顏色與父母顏色之間是否一致,分四種狀況:與父母完全一致、與同性父母不同卻與異性父母相同、與同性父母相同而與異性父母不同、與父母顏色不一致;
D家人比例:自我意象與家人形象的比例體現兒童對自我在家庭重要性的認識,與自尊密切相關,分四種程度,依次為無法判斷、一樣大、我小、我大;
E自我位置:與自我安全感相關,包括左邊、右邊、中間或圍繞;
(二)自我發展水平
F人的發展特點:繪畫人物的水平體現出思維發展水平,分五種程度,依次為圓圈、蝌蚪人、火柴人、棒形人、寫實人;
G身體比例:身體比例體現自我整體規劃和協調能力,包括四種程度,依次為結構不完整、比例失衡、比例較平衡、比例平衡;
H手的發展:繪畫人物手的階段,體現對細節的觀察能力。分五種程度,依次為無手、垂直、傾斜、彎曲、夸大、寫實;
I性別分化:繪畫男人和女人時,是否意識到兩者的差別,是兒童性別角色認同的重要指標。分四種程度,依次為未分化、性別錯亂、初步分化、較好分化;
(三)對外周環境的認識
J全家福位置:是否在房子里面,是兒童與外界關系的指標之一;
K情境性:是否出現故事情景,分三種水平,依次為無情景、簡單裝飾、明確情景;
L基底線的使用:出現一條代表大地與天空或地面與海面之間的分割線,是把事物之間的關系轉換至二維平面世界的秩序建立基礎。
三、雙極情感曼陀羅
情緒是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的重點,積極情緒可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甚至可進一步理解他們的自性動力;消極情緒可理解其創傷的形成、情結的特點及相應的人際模式,平衡積極和消極情緒的能力是自我功能重要表現。分析指標如下:
A情緒分化:是否用不同的顏色表達兩種不同的情緒狀況,分化的水平意味著自我內心需要覺察程度;
B情緒表達:表達情緒時的細致程度,是情緒表達能力的指標。表達能力強,意味著自我擁有越多的資源來管理情緒;
C情緒沾染:表達情緒的顏色與自我的顏色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自我與積極情緒認同,如認同消極顏色,則可能未滿足的需要依然困擾自我;最理想的情況是自我不受任何情緒影響;
D情緒平衡:能否在曼陀羅里同時表現出開心與不開心的情況。如僅表達不開心,說明情結能量過強,僅表達開心,意味著自我回避情結;
E情緒轉化:能夠把開心和不開心的情況畫在曼陀羅中,構成一幅具有創意的畫面,是處理情緒能力的重要指標;
F兩極顏色:對顏色象征意義分析;
G兩極事件:引發開心和不開心的現實事情。開心事件常與愿望的滿足相關,不開心常與需要受阻相關。
四、六階彩繪曼陀羅
根據自性發展階段保護、分化、凝聚、整合、指引、超越或感悟的不同功能,選擇曼陀羅模板填色,暗示著兒童近段時間自性主要發揮哪種功能;而兒童繪畫形式或習慣相對穩定,能投射出自性階段;而繪畫質量及心理水平的高低則與自性水平相關。分析指標如下:
A自性功能:表現為選擇對應的模板;
B自性發展階段:從保護、分化、凝聚、整合、指引、超越六階段總結出發展規律;
C自性水平:參照同齡人的特點,分較低、正常和超常三種水平;
D自我顏色在中心:體現自性凝聚動力與自我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E自我顏色環繞:體現自性保護功能和自我安全感之間的關系;
F自我顏色在頂部:自性指引動力與自我追求有關;
G繪畫順序:由外向中心,意味著自我正在探索和成長階段;中心向外,暗示著自性發揮功能;內外平衡意味著自我-自性之間存在良好溝通,即良性循環;
H黑色面積及位置:黑色往往象征情結或陰影,特別是與消極意象聯系在一起時。黑色所占比列和位置是理解兒童自我-情結-自性軸的重要指標;
I作品名稱:投射出自性意象,是分析自性階段的重要指標;
J體驗情緒:繪畫時的心理感受,如安心與保護動力順利發揮相關,擔心、不安則與保護動力受阻相關;輕松和諧與整合動力順利相關,緊張焦慮與整合動力受阻相關;
K其他重要顏色的面積及位置:根據經驗,繪畫者經常在無意識中一再重復使用同種顏色,所以需要通過幾幅曼陀羅進行連續分析。
根據以上四幅曼陀羅綜合分析步驟如下:
一是總覽四幅曼陀羅,找最容易理解的曼陀羅切入分析。如果選擇情緒曼陀羅,意味著從情結或癥狀入手;選擇彩繪曼陀羅,是從自性動力階段出發;從全家福曼陀羅開始,是從家庭關系模式切入;選擇自發曼陀羅,這是從愿望和自我功能開始。作者建議采用全家福、情感、彩繪、自發曼陀羅的順序;
二是填寫指標后再綜合分析,注意病癥不同,指標的側重點也不同;
三是以自性為原動力而自我為立足點,系統分析自我-情結-自性軸特點。
介紹完書中的專業內容,忽然醒悟,人生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不就是擁有自利利他、自助助人的能力嗎?在這章書案例分析中,我看到了作者身上擁有的這份寶貴的價值和能力,這,正是我一直尋尋覓覓、追求的能力。宗薩仁波切說過:“你看到的,只是業力允許你看到的”。
最深的看見,往往在無意識里。洞察力是什么?洞察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而用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洞察力就是變無意識為有意識。如何變?弗洛伊德通過釋夢,榮格通過曼陀羅繪畫、煉金術,現代也有人推崇冥想、瑜伽、坐禪、靜觀等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