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的各位小伙伴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本書,叫《曾國藩傳》。
這本書的作者張宏杰,是一個有著史學修養的人,他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的博士和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后。他寫這本書呢,經過了嚴密的歷史考證,而且他真愛曾國藩,他筆下的曾國藩,是一個非常的生動,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一個圣人,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政治家,非常具有可讀性。
為什么要選曾國藩給大家講呢?因為他是一個我們普通人可參考的對象,就是我們在學王陽明的時候會覺得王陽明他遙不可及,差距太大。
而曾國藩的資質確實不怎么樣,先說一點啊,身體就特別糟糕,曾國藩32歲的時候就開始害眼病,36歲的時候,曾國藩就幾乎是看不清人影了。到了晚年,有一只眼睛就是完全的失明。在大概48歲的時候日記中寫道,我的身體就像70多歲的老人家一樣,走路需要人攙扶。所以你想一個人的身體都是這么的弱,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事呢?但是曾國藩的精力旺盛到讓我們所有人都望塵莫及。
同時曾國藩愚笨的程度真的是很少見,他考秀才考了一次,不中考了一次不中,連續考了7次,直到23歲的時候,才以倒數第2名的成績考上了秀才。
你說跟他同時代的人的考試成績怎么樣呢?比如說,曾國藩的好朋友左宗棠大概14歲就考上了秀才,然后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17歲,最夸張的是梁啟超,11歲就考上了秀才。曾國藩資質不高的這件事呢,是大家的共識,
李鴻章就說他的老師,我的老師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儒緩”,反應慢,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短”,就是沒什么才氣。曾國藩說自己呢:吾生平短于才。就是他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很聰明。就這樣一個身體又不好又不怎么聰明,出身又不是很高的這么一個湖南笨孩子,最后立下了千古大業,救國家于危難之時,挽狂瀾之即倒伏,大廈之將傾,這是利國的重臣。不愧他的名字叫國藩,曾國藩的本名叫曾寬一,后來進京城當官更名為國藩,意思是國之藩籬。他果然是為國家撐起了一番天。
曾國藩一生的業績綜合起來,我認為就兩個字,一個是勤,一個是恒。今天呢就跟大家重點說一下關于“勤”,曾國藩日記中也說到一句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本質。
人若聚焦于一件事,每天下苦功夫磨練,不斷迭代自新,何愁不能變換氣質,脫離凡俗走進圣賢的序列呢?
曾國藩是這樣說,同事也是這么做的。他28歲進入翰林院,30歲以下圣人之志,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如饑似渴的讀書,為自己訂立十二條軍規,每天勤勉自律的執行,并一日四省吾身,把日記給師長親友看,用外力和內力共同加持,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宏偉目標,成為國之重臣,世人崇拜的圣人。
曾國藩的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過是為自己的懶惰編造的借口而已。
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以忙為借口,任由房間、裝扮日漸邋遢,與朋友疏于聯系,業務學習放在腦后,于是我把生活過成了我曾無比鄙視的樣子。
看過曾國藩的故事,我感受到忙是真的忙,但忙也是借口。我開始反思自己,真的有那么忙嗎?真的除了工作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嗎?
不是的,群里有很多和我同樣境況的職場寶媽,線上線下照樣做的風生水起,兩個都要,一樣也沒拉下。
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只要聚焦熱愛,持久不懈的努力,平凡的人一樣可以成為行家。
所以收起你的借口,你比你想象中強大。相信自己是顆會發光的金子,持之以恒聚焦于目標定位,提高行動密度和反思密度,積累夠了量,質的飛躍自然發生。
看完這本書我寫下自己的踐行清單,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001.設置打卡完成倒計時
002.時刻不忘定位在哪兒
003.結合定位細化每日功課表,做好具體時間安排
004.寫反思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