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究竟干多久才會失業?吳濤的答案是:十年。吳濤是我的好兄弟,十年前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最大的國企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收入還可以,福利也齊全,偶爾還能撈些外快,之后順利地買了房子,娶了漂亮的妻子,有了可愛的孩子,然后買了一輛車子,過上了甜蜜的小日子。每天逍遙自在。似乎人生的所有目標都實現了,二口子恩愛有加,小孩子也調教的聰明可愛。他覺得神仙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吧。以為這種日子維持到退休肯定沒問題了。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趕上了企業精簡,光榮地出現在裁員的名單中。每天極不情愿地夾著簡歷,在人才市場里穿梭,可是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過硬人脈,他已經不是職場的不受歡迎人士。于是他心情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壞。之后在一次大吵后,他居然和妻子離婚了。他曾經擁有的美好生活,幾乎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多年以前,我認識了一個編輯。當時他在一家市級雜志社工作,收入低微,但是他業余一直堅持學習英語,不久就考取了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因為口才出眾,他就去了一家電視臺做出境主播,雖然是一檔不溫不火的節目,但是他卻干得熱火朝天,在這期間,他還出了兩本書。之后,他又選擇了創業,三年之后,居然買了兩套房子。
突然有一天,他覺得太累了,想再去找一份正經工作。在500多人的競爭中,他竟然被阿里巴巴錄取為高級總監,年薪過百萬。如今他一邊工作,一邊做著自己的培訓項目。他的微信簽名是:我永遠不會被淘汰。對于這樣的牛人,我非常樂意獻上自己的膝蓋。
事實真是這樣,穩定的工作從來都是相對的,只有讓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才能暢通無阻。在多數人看來,公務員應該是穩定又正經的工作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作家許雯做過一次調查,對象是那些主動離開體制的人,他們最后是發達了,還是落魄成了狗?答案令她吃驚,沒一個人后悔離開體制。
承認嗎?許多人所說的穩定工作,其實就是穩定的窮著,穩定的累著,穩定的看著他人成功。這其實是對穩定的誤解。所謂穩定的工作,至少有著兩重含義,一是不用擔心失業,二是能夠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羅振宇曾經提出一個形象化的概念:U盤化生存。大致意思是,不要你經常變換工作,但一旦工作情況有變,你就應該像U盤,隨時能插到下一臺計算機上,隨取隨插、不用緩沖,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狀態。
真正的穩定,就是20歲時,你可以無障礙地跳槽,擁有美好的愛情,收入低點也無所謂;就是40歲時,你不用擔心突然的失業,意外的家庭變故,晚上能夠睡個好覺;就是60歲時,你的身體依舊健康,子女孝順,銀行卡上的余額讓你充滿安全感;而這一切的前提,必然是你一直在努力和勤奮,把風險與動蕩提前擋在了門外。
在這個這世界上并不存在天生穩定的工作。我們更需要的是穩定的謀生能力,需要不斷的努力進取,需要一直增長的個人收入。
各位朋友大家對工作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寫在評論里,與小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