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你與他人的關系,就是你與世界的關系”。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順不順,看他如何與人交往,就能看得出來。與人交往是一門學問,那么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與世界相處、如何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好呢?
《素書》中有很多關于“如何與人交往”的忠告,在此和大家分享其中幾句:
一、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親仁友直,所以扶顛”,就是說,主動親近那些仁義、忠誠的人,可以避免自己陷于困境。“扶顛”,就是說在你沒走穩、要摔倒的時候,扶你一把,避免摔倒。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母親,在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就對他說:“孩子,你要和品德好的人交朋友。”母親的這句話成為了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和品德好的人交朋友,親近那些正直友愛的人,結交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不僅讓孩子每天都充滿正能量,而且當他危難的時候,總有好心人給予幫助,擺脫困境,遠離衰敗。
有句話說,“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在滿是花香的屋子里待久了,你也會自然而然地芳香繞身。人和人是互相影響的,當你親近那些心懷仁德、正直善良的朋友時,也許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的好處,但是他們的認知與品德會在不知不覺中長養你身上的浩然之氣,會在危難之中幫你突破困境。
二、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就是說,寬恕容人,忠厚誠懇,才能吸引人、團結人,才能成事。
我們常能感覺到,一些朋友有如和煦的春風一般,讓人不自覺想去靠近,因此常有一群人匯聚在他的身邊。為什么大家總是愿意親近他、凝聚在他的身邊呢?這是因為,他有一份寬容的品質。我們每個人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不好的情緒發泄出來,小我像個刺猬一樣到處扎人。每當這時,那人不嘲笑、不煩惱,也不看低,就像一雙母親的手,輕柔地包容著你。而在你打開心門,開始渴望成長的時候,他又默默為你送來一個機會,搭起一個平臺,永遠愿意給人以機會和希望。我們想想,這樣一個人,誰會不愿意靠近他呢?誰會不在內心對他有一份感激呢?
將心比心,假如身邊有人像“小刺猬”一樣,我們又是否愿意送上包容與尊重呢?
其實,恕,就是一顆父母之心。
三、慢其所敬者兇。
“慢其所敬者兇”,意思是說,怠慢自己應當敬重的人,就會兇險。
其實,一時的尊敬不難,難的是始終保持尊敬。一時的尊敬可以偽裝,時時刻刻地敬重,是深沉厚重品質的展現。
我們翻開歷史,總會看到這樣的故事,一位君王,聽說有一位賢者,大喜過望,幾次三番誠心誠意前去拜見,終于將賢者請到了自己身旁,替自己出謀劃策。但沒過幾年,君王的那份敬意,就漸漸失去了。君王心里想著,這個人再厲害,不也是我的手下嗎?拿著我發的俸祿,住著我給的宅邸,為我出謀劃策,那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君王的逐漸怠慢賢者,甚至逐漸輕蔑。最后,賢者離他而去。而失去了賢者的君主,很難吸引其他的人才。別的國家崛起,這個君主的國家漸漸走向衰落。
一份怠慢別人的心,就是在給我們的事業減分。我們的生命中,如果原本有一百份善緣,但是,這份心一出來,就破壞了原本應有的良善鏈接,使我們與生命中的貴人,擦肩而過。
四、薄施厚望者不報。
人生就是一個橐龠場,我們一生的有形財富和無形財富都儲存在里面。我們不斷地往這個場里面注入無形的財富、有形的財富,這個橐龠場就會越發充滿生機。相反地,如果我們總是從這個場里往外取,這樣下去,橐龠場里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少。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是一樣。關系很好的朋友,彼此本是相互信任。但是,如果一方總想著有事情就去麻煩另一方,貪另一方的便宜,一次又一次,就是在消耗這份信任。今天讓對方為自己跑腿兒,改天借對方的錢去投資。但是對方有事需要幫忙,自己卻不伸出援手。時間一長,兩個人之間的信任還會有多少呢?
心中不想付出、只想索取的時候,就像面對一棵果樹,只摘果子,不去培植,果樹凋敝的結局就在那兒等著了。等我們橐龠場里的能量、財富、信任等等有形的財富和無形的財富用完之后,那個不好的結果——人生的坎坷就顯現出來了。
五、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
我們常說命運藏在念頭里,起心動念好,我們與人的鏈接就良善,起先動念不好,我們與人的鏈接就單薄。人與人的鏈接,本質是心與心的鏈接,是起心動念的觸碰與呼應。我們和他人的心在多寬廣深厚的基礎上建立了良善的鏈接,就能建立多大的橐龠場,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