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亮晶晶的陽光伴著一抹朦朧的霧氣,正洋洋灑灑地從窗臺透射進來。時令已經到立夏,冷是不會再感覺到了,往往是撲面而來的熱,讓人感覺到夏日的空氣都要渾濁。在深圳這個冬天看不到雪的城市,春天已經結束了,而那無比漫長而火熱的夏季才剛剛開始……
就在這樣一個夏季的清晨,我放下以往沉重的筆竿,開始了輕松而漫無目的的閱讀。不曾想,一上午的時光就是那樣恬靜、從容而又匆匆。放下手機,我不想讓這些閃耀著迷人光芒的思想火花轉瞬即逝,于是,我又拿起筆記錄下了這些寶貴的點點滴滴……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今天最大的時政新聞莫過于“馬克龍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馬克龍也因此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今年才39歲。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馬克龍的當選,似乎在預示著: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世界需要新鮮血液,傳統觀念需要改變。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馬克龍證明了:當總統也要趁早。年輕真好,年輕又真容易消逝,年輕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想想92年出生的年輕人都在感嘆“中年危機”時,我們這些30多歲的“大叔”又該情何以堪呢?就像朋友圈流傳的那篇文章說的那樣《你同學身價都上億了,你還在糾結早晨幾點起床?》,人家39歲都當一國總統了,你還在工地里給人搬磚?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歷史讓年輕的馬克龍走上光芒萬丈的舞臺,這是一個擁有高學歷、高顏值、高收入、高氣場并且特立獨行的年輕人,締造起來的“神話”,不管他未來能走多遠,但至少眼下他告訴我們:沒有什么“不可能”,年輕就是來奮斗和挑戰的。
二、這個時代,越來越多人不會做父母
看完馬克龍的新聞,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為之一振,但接下來看的這條社會新聞《龍崗2歲女童10樓墜亡,事發時父母在看房》,卻讓我的心情瞬間跌入到了谷底。
這些年來,感覺因父母失職而造成孩子悲劇的事件越來越多。前段時間,不是還有一條類似的新聞嗎?說的就是一位母親在游泳池沉迷玩手機,卻不想4歲的孩子就在她身后溺水身亡,可她當時竟一無所知。要不是監控錄像記錄整個過程,誰會想到還有這么不上心的媽呢?
可殘酷的真相是,不僅這樣的父母存在,而且越來越多。我覺得很大程度上跟80后90后的成長經歷有關,這一代人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們大多數人沒吃過太多苦、物質條件比較豐富;不幸的是他們大多數精神空虛缺乏信仰,更缺少傳統的美德修養以及被過份的利己主義所洗腦。
古人說的好?。吼B兒方知父母恩。當我們為人父母之后,才發覺親情的可貴與偉大。將一個哇哇啼哭的嬰兒、辛辛苦苦拉扯長大成人,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與照顧,真是太不容易了。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呢?誰希望自己的孩子夭折呢?可是,為什么這樣多的悲劇在反復的上演?對于這一代為人父母者,我們究竟缺失了什么?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很多人去深刻反省。
三、好的關系是從麻煩開始的
看完新聞后,我開始閱讀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很慶幸的是,自己在富書部讀了一篇很有見解的文章《所有的感情,都是富蘭克林效應》。
文章當中一個很獨特的觀點迅速吸引了我: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這讓我不由地想起了《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一種美德?那么,結合這篇文章的觀點來看,我覺得給別人添麻煩,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智慧。試想想,我們身邊很多人的關系,是不是就是從麻煩開始產生的呢?
為什么現代社會大城市里都沒有“鄰居”這個概念?那就是因為我們都怕打擾,都怕給人添麻煩,所以,有時候我們一些人在同一棟樓里住了五六年,卻連鄰居的名字都叫不出來。可在以前呢,在鄉下的時候呢,不就是鄰里之間經常麻煩嘛,今天我向你借一包鹽,明天你向我要一把掃帚,這樣大家你來我往的彼此麻煩,而關系卻變得越來越融洽的嗎?
當然了,“富蘭克林效應”用在男女關系上更為精妙。有一女兒問父親:如何讓喜歡的男孩子喜歡她呢?父親回答說:讓他給你買一個冰激凌。女兒又問:然后呢?父親回答:再讓他買一個。
這讓我恍然大悟。這才明白自己以前追女孩失敗的原因所在了。原來,我那些一股腦的付出,只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但即使付出再多,這樣也并不能讓女孩真正喜歡上你。相反,那些很少付出的“壞男孩”,他們卻懂得讓女孩為他們付出更多,反而將女孩的心牢牢拴住了。
四、學會時間管理,不要再讓青春虛度
上周六下午有幸參加了Angie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今天上午又重讀了她公眾號的文章《我是如何一步步,副業收入10倍超過主業》,感觸良多。
對比Angie老師現在月入百萬的開掛人生,再看看自己一地雞毛的現狀,羞愧交加,鉆地的心都有了。這兩年自媒體十分火爆,締造了一大批網紅。可人家都是名利雙收的大IP了,我卻連個P都不是。
同樣的起點,為什么人家已遙遙領先了,你卻還停滯不前呢?痛定思痛,我才發覺自己真的是一個浪費時間的罪人。對于時間的管理,我幾乎就是一個白癡。時間的管理,在我看來是一件比理財還更重要的事情。因為錢沒有了可以再賺,時間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Angie老師說:真正的努力會讓你看起來與眾不同。當你找到對的那件事,真正的興趣隱藏在你持續努力之后。努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但至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看完Angie老師的故事,聽完她的演講,就在今天上午,我果斷加入了她新開辦的“21天技能特訓營”。我真心希望,能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學會正確的投資時間,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更值錢,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五、好看的面孔太多,美麗的靈魂卻極少
上午的最后時光,看了一則短視頻,內容是余秀華在《朗讀者》節目里朗誦詩歌《給你》。第一次聽到余秀華這個名字,因為網上流傳著的那一首火得一塌糊涂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情詩。
絕大多數人,很難以將這樣一首詩的作者,跟眼前看到的這個因腦癱癥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的“殘疾人”聯系在一起。但正如那句話說的那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朗讀者》節目里董卿問道:你出名之后有沒有給你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余秀華坦言,雖然自己已經出版了詩集,但這些僅僅只是證明她的才華而已,但并不能改變生活里許多瑣碎的事情,它還是要靠你一點一滴的去做,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絕望還是存在的。
董卿又問道:如果拿你的才華去交換一個正常的身體,你愿意嗎?余秀華笑了笑,她說:我還是會選擇才華,放眼望去,滿大街到處都是好看的面孔,但是卻很少有美麗的靈魂。
多么富有哲理的話語,從她口齒不清的嘴里吐出來,更顯得穿透人心。我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浮躁的年代,人們的精神世間早已是一片荒蕪。而余秀華的出現,便如同來自山谷的一股清泉洗滌著我們的靈魂。那些涌動在她詩中的明晃晃的野生的美,足以觸碰到世人內心的水火。
余秀華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在殘酷的現實里,我們必須承受貧窮與苦難,但在用筆構筑的精神世界里,永遠可以是自由的、驕傲的、高尚的靈魂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