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學習之道》這本書后,感覺收獲頗多。
從小到大,我們身邊都不缺乏這樣的人。上學期間,有的人學習非常刻苦,兩耳不聞窗外事,一有時間就泡在圖書館看書,看上去非常勤奮,可是學習成績卻一般。這種人工作后,單位領導評價她做事很認真負責,也很能吃苦,只是效率總是不太高。她們自己也總覺得很累,不管干什么付出跟收獲,總不能成正比。
? ? ? 我自己經常也是如此,讀了很多書,卻記不了多少。買了很多課程,上了很多大牛的課,看了很多公眾號的干貨,卻依然無法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造成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之道。今天說的這本書學習之道,就是希望你了解學習背后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幫你破除學習的難題。掌握學習之道教你擺脫低效率的努力,低效學習的誤區,成為高效學習者。
? ? ? ? ? ? 這本書的作者名角,芭芭拉奧克利。它是一個奇葩學霸,他小學到高中,只熱愛文學,數學成績卻一路墊底。后來因為職場生活才不得不學習大量新鮮知識,甚至包括讓他頭疼的數學知識。這個回爐重造的過程中。他卻突然找到一套好的學習方法。不斷成了工程學博士、教授。甚至還在知名的在線課程網站上開創了最受歡迎的學習課。奧克利利用自己學習的方法寫成的這本學習之道,自然也引起了非常熱烈的反響。這本書曾高居美國亞馬遜學習類圖書榜首。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三個重點內容。第一個重點是人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的原理是什么?第二個重點是為什么大多數人經常陷入低效學習。高效學習秘訣又是什么?第三個重點是高效的學習技巧,如何幫你擊破常見的學習誤區。
一、人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的原理是什么?
1、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在學習之道的開篇,作者就通過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習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能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如果我們把大腦看成一個精密機器。閱讀使用說明書,能夠讓我們更高效的使用機器。所以我們先來說一說本書的第一個重點。人腦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的原理是什么,我們現在看看人腦的思維模式。腦神經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我們大腦的思維模式有兩種,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 ? ? 專注模式,是精神高度集中時,我們的大腦思維會高速運轉。把所有能力都用在解決當前的問題上。專注模式可以幫我們學習掌握新的概念。而發散模式看起來跟任何一個特定的腦區的關系都不太密切。更像是彌散于整個大腦中。?這時大腦神經處于一種更加放松休息的狀態。更像是靈光一閃的開關。在專注模式下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發散模式,另辟蹊徑。用錢的方法達到目的。通常專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發散模式的靈感源源涌現。
? ? ? ? ?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在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下來回切換。學習的本質是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學習時,大腦首先啟動的是尊重模式,利用理性,連貫、分解,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如果我們在一個問題上掙扎了許久,還是沒有找到解決方法。大腦就會進入發散模式,冷不丁地提供一個解決方法。你可能會說,聽起來專著模式的效率更高,那可以讓大腦一直處于專注模式嗎?其實專注模式也有缺陷。范圍有限,我們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式中,無法從更大更多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人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我們無法同時處于兩種思維模式之中,但發射模式也常常悄悄在后臺處理信息。也就是說,學習任何一門領域的知識都離不開兩種思維模式的相互配合。
2、學習的原理是什么
學習的本質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腦通過專注模式獲得了信息碎片,信息碎片通過一一連結起來。這個過程叫做組塊,大腦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應用組塊。為了方便你理解我來打個比方。學習就好像玩兒拼圖,我們要拼出完整的畫面,先要辨別出每個拼圖之間的聯系。拼出局部的畫面,再把這些局部的畫面組合就可以拼出整幅畫面。信息碎片就是一塊拼圖。組塊就是拼成的局部畫面。
那么如何進行知識組塊呢。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集中注意力,也就是集中注意力,在需要組塊的碎片信息上。
第二步是理解基本概念。理解力可以像強力膠水一樣。把碎片信息黏合在一起。你只有知道了每一片拼圖,分別是什么,才能進行有效的拼接。
第三步是獲取背景信息,這一步,只要你在更宏觀的圖景中定位新組塊。我們就能對問題進行切一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為什么大多數人經常陷入低效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組塊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你訓練的越多,你學習的效率就越高。具體來說,可以嘗試刻意地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一個問題。這樣可以測試組塊的使用范圍。那么明白了學習的原理。就能高效學習了嗎?當然不是。為什么看了很多書,懂得了無道理,可是依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呢。
這就進入我們的第二個重點內容。為什么大多數人經常陷入低效學習的誤區。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你要知道知識、技術和能力是不同的。知識是懂得為什么?技能是知道如何做,能力是能夠做成功。學習的本質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效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大腦產生的能力錯覺。
也就是說,你在學習的時候先記住了一個概念。然后做題目的時候看了例題的解答過程,大腦就會誤以為你已經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他就會發出停止學習的指令。又怎樣避免能力錯覺呢?最佳的方式就是回想和測試。回想是否是書中的內容,而不是重復閱讀。
回想可以讓大腦主動思考,提取關鍵概念,而不是被動獲取知識。需要要注意的是,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在學習后的24小時內回想最為有效。間隔太久再回想,會讓你每次都得從頭開始鞏固概念。測試是指學習者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對所學知識點的回想練習。
可以改造現有的知識體系。
測試的內容包括?能否互相回憶其知識點。對解題能力的考查。同樣一個小時閱讀和測試,測試會比閱讀學得更多,記得更牢。通過測試,發生的只是構成上的改善,被稱為測試效應。當然要想高效學習,只有回想的測試還是不夠的,因為學習者面臨的問題。
除了技術問題,還有習慣問題。比如現在人都患有拖延癥。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老板給你布置的一項重要任務,你感到壓力山大。這時你的手機就在旁邊。于是,你拿起手機開始刷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根本停不下來。一抬頭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新任務還一點沒做。你的壓力更大了。
哪里更大大的壓力,你還是工作。沒過一會兒,遇到一個難題,又開始拿起手機準備開始刷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如果有這種情況,那么恭喜你成為拖延癥晚期患者。你可能會說我也知道本讀不好,但每次我還是會拖延。其實要解決拖延癥。
你首先要理解拖延癥是怎么形成的?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當你拖延的時候,實際上是因為那些拖延的事情讓你感到一定的壓力和痛苦。導致大腦整個思維系統的紊亂。這個時候大腦為了節省能量,就會讓我們注意力轉移到較為輕松的事情上。
學習之道的作者指出,要戰勝習慣性拖延。還要利用習慣的形成機制。我們人類之所以會形成習慣,是因為我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大腦會基于信號獎勵。讓我們感到輕松和愉悅。怎么運用,習慣形成機制,戰勝拖延呢?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步,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步可以培養新的良好的信號。這是唯一需要使用意志力的地方。第二步,改變行動,你可以用新的行動來替換原來的行動,并且每次都記錄下來。第三步,適當獎勵。如果沒有獎勵機制,大腦會認為新的行為是不值得做的。從而中斷新習慣的建立,我們還是拿剛剛那個例子來講。
當老板再次給你布置任務時,你還是會感到壓力,習慣告訴你。刷微博、微信吧,你就能緩解壓力了。這個時候你需要刻意提醒自己,老板給你布置重要任務是對你的信任,是給你的機會。在你開始做具體的任務前,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番茄鐘。
這是一個經典的時間管理工具。你可以先把任務分解成半小時左右可以完成的子任務。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后休息5分鐘。如此視作種一個番茄,哪怕工作沒有完成,也要定時休息。然后再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收獲4個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鐘。
然后把手機調整為靜音或者直接放在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讓自己在這個番茄工作時間內除了學習以外做不了其他事情,提高自己的專注力。然后要記得把這個成功的行動記錄下來。這樣做,幫助你提高自信心。你就能夠有更強的信念繼續堅持下去。
完成這個任務之后,記得獎勵自己。比如說微博微信半個小時或者喝一杯咖啡。這個獎勵要適當,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或者違背習慣的初衷。說到這里,我們講完了本書的第二個重點。大多數人經常陷入低效學習的誤區,是能力錯覺。高效學習的秘訣是利用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特點。進行知識的組塊,通過回想測試和戰勝拖延癥,讓學習更加高效。
三、高效的學習技巧及常見的學習誤區
最常見也最普遍的三個布局。第一個誤區,是滿眼盡是重點標記。在書上畫滿重點和記號這是我們學生時代非常常見的做法。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這會讓大腦誤以為已經記住了學習內容。但實際上你只是手上動動,適當標記可以幫你突出重點。
但如果你把它當成輔助記憶工具,就要確保自己標記下的內容也記在腦子里。
第二誤區,是等到火燒眉毛才開始學習。
第三誤區,長期睡眠不足。
通過這樣的練習,你會感覺到學習效率的明顯提升,高效學習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二,采用視覺化記憶法。為增強記憶,有一個超右腦記憶的理論是。通過激發感官,從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經聯結。這樣你會更加容易回想起學過的概念和意義。
而在所有的感官中又一視覺化,圖像記憶最為有效。著名的宮殿記憶法就是把要記憶的東西視覺盛在宮殿中的每一個具體位置上的。這樣的記憶給輕松就高興。尤其是記憶,那些完全沒有相互關聯的物品。比如你的購物清單上的一些物品,比如燈泡,面包鋼筆和鞭炮。
你可以想象,大門口一個燈泡在發光,一堆面包在通往宮殿的道路上。隨著太和殿最下面臺階上的鞭炮點燃炸響,上百只鋼筆,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在龍椅前面的書案上。第三是從難到易從小老師們都教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考試的時候做題目,要從易到難。
而在學習之道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相反觀點。那就是考試時要從難到易。作者認為拿到試卷后,先看最難的題目。能不能解答,如果可以就立刻作答,要是暫時不行也沒關系。先回到容易的題目開始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因為大腦先接觸了比較難的題目的信息后,雖然一下子沒有想到解決的方法。但在做容易的題識難題的信息一直都在大腦的潛意識中運行。也就是說,往往你會在做簡單的題目的過程中,腦海中突然出現解決難題的思路。這樣就不至于等到最后才對著難題一籌莫展了。
當然不單是學習,在工作中你也可以利用從難到易的思路來安排你的工作任務。
? ?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不但可以學習了解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有一些非常實用的學習技巧,要好好反思,把這本書真正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