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意識,責任能力,以及因負責任收獲的精神愉悅和快感,形成一種正反饋的循環,構成了責任的“三位一體”。反之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習慣“茍且偷安”的人,不僅僅是一種缺德,更是一種無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
責任在德國教育體系中,是從幼兒園開始,貫穿一生的一門必修課。然而我們的中國教育,卻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門課。我們的教育從來都是在灌輸知識,頂多培養一點技能。中國的考試中也從來沒有責任考試,這的確是一種遺憾。
雇傭性格,培訓技能
由于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缺乏一種責任教育,所以我特別想提醒正在辦企業的朋友,在招聘的時候,最需要考察的是應聘者有沒有責任意識和負責任能力。我們在招聘的時候,過多地關注應聘者的技能和精力,卻很少關注應聘者的性格。這本身就犯了一個大忌,雇傭的原則是雇傭性格,培訓能力。而我們現在雇傭的標準常常是雇傭技能,培訓性格。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大忌?是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很難在他成年以后“培訓”的。
一個負責任的人,當不具備某項技能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補償意識,驅使自己去獲得這項技能。反之一個責任感不強的人,即使擁有高超純熟的技能,卻很難對工作切實的負起責任。所以雇傭性格、培訓技能,這是我們在雇傭員工的時候要切記的一個原則,而性格考察里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應聘者責任意識的考察。
但是我們不能籠而統之,僅僅在道德層面上理解責任,責任細分起來至少有三個層面:責任意識、責任能力以及因負責任而帶來的快感。
責任的基礎:責任意識
責任的第一個層面: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責任的基礎。就像龔琳娜的兒子,在他的外公給他倒便盆的時候,馬上意識到外公在剝奪他的責任,而我國的同齡兒童卻因為責任教育的缺失,完全沒有這種負責任的意識。
在漢語中,“責”這個詞是與債務相關,責的原意是討債,中國人講父債子還,要求許諾人償還許下的承諾。所謂沒有責任意識,就是一種欠債不還且心安理得的心態,就像錢鐘書先生所言:有些人最重要的理財方式就是欠債不還。
其實除了金錢的債務以外,生活中還有一系列債務關系和承諾關系,這些關系是生活的基礎,有了這些承諾關系,交易和協作才有可能產生。比如說一個人拿一份工資,就意味著許下了一種承諾。或者說借了一份債,必須要用努力工作來償還。不努力工作就是一個欠債不還的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那么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其實可以簡單歸類為兩種人:還債的人和賴賬的人。
一個正直且受人尊重的人一定有一種強烈的虧欠意識和償還意識。反之一個非常糟糕的人,一定毫無虧欠意識和償還意識。比如龔琳娜的兒子,如果從小就意識到倒便盆是他的責任,使吵架的人和好是他的責任,那么長大以后,做飯、維修家具也會“下意識地”成為他的責任。
責任的主體:責任能力
責任的第二個層面:責任能力。為什么說責任是一種能力?必須追根溯源,從責任的詞源說起。責任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拆開是respond ability,如果直譯過來就是反應能力。負責任是一種在通過長期學習和磨練養成的下意識的反應能力。比如說龔琳娜的兒子不僅有讓飛機上吵架的兩個人重歸于好的意識,而且他懂的牽著她們的手,微笑著用一種期待的目光看著他們,用自己的善意來化解他們彼此之間的怨氣。在這種突發的場景之下,下意識的做出負責任的行為,要求一個人要有一種優秀的反應能力。
這種反應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觀察所獲得的。所以在星巴克的員工培訓里,不僅要求員工要有善待顧客的意識,而且還要培訓員工具備一種具體的反應能力去用行動善待顧客。在星巴克的員工培訓中,培訓者會列出幾十種顧客的刁蠻行為,培訓員工在面對突發場景時,怎樣“下意識的”善待顧客。讓員工通過培訓,具備一種能夠馬上化解緊張尷尬局面的能力。
所以說,責任是一種通過不斷學習和培養而具備的反應能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電影《蜘蛛俠》中的名言。其實能力和責任之間,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責任越大,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會逐漸培養出一種優秀的反應能力。就像在一個多子女家庭之中,最有責任感的人他的反應能力也是最強的。一個總是在尋求幫助的人,最后生活一定是最落魄的;一個總是在幫助別人的人,反而生活往往是最富裕的。這是因為他在為別人著想和付出的時候會發展出一種優秀的責任能力,這種責任能力讓他可以更從容的應對生活。
所以責任意識或者說責任感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責任能力根本無從談起。責任能力是責任的主體,真正負責任的人,會變成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但是這樣推論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責任永遠是付出,永遠是外在強制的話,那么保持一個人持久的責任感的內在源泉是什么?一些哲學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責任的報償是什么?
責任的報償:負責任的快感
首先責任的報償是讓負責任者擁有承擔責任的習慣。有人說,美德是美德的最高報償,一種美德的行為,最終的報償就是讓一個人牢固地擁有了這種美德。責任的報償即責任能力的提高,通過負責任的行為可以贏得周圍人的尊敬,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肯擔當的人。但是責任還有一種內在的報償,哲學家給出了一種非常有洞察力的解釋:責任本身會帶來一種快感。責任意識催發責任能力,然后收獲一種責任快感。
樂于承擔責任,勇于出頭,并且有能力出頭的人,與習慣于縮頭,毫無出頭能力的人相比,除了能力上的差距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差距,就是前者在出頭之后會收獲一種后者完全體會不到的精神愉悅和快感。這就是因承擔責任而得到的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且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有一種致癮的魔力,久而久之會讓在生活中習慣于負責任的人“上癮“。就像跑馬拉松,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分泌一種多巴胺,時間久了就會對這種多巴胺產生依賴性,會持續不斷地跑馬拉松。這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仔細地“拆分”責任的時候,會發現責任的三個層面: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快感。先有責任意識,然后發展自己的責任能力,并且在履行責任的時候,得到一種不負責任的人不能體驗和理解的快感。這種快感又促使一個人進一步履行他的責任。這個人的責任感和能力都會進入一種正反饋的機制,負責任對他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癮頭。
在任何一個場合里(哪怕是一個臨時組成的旅行團),我們總能發現這種“負責任成癮者”:把其他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樂于出頭、樂于擔當、樂于承擔領導的責任。這種人就是“天生的領導者”。
負責之人:“天生的”領導者
我就認識這樣一位“天生的領導者”,這個人平時給我的印象是:他早已經習慣于扮演“大哥”或領導者的角色。他總是會讓我感覺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以至于打招呼這樣的瑣事,他也不會敷衍了事。他總是會過來親切地跟我握手,拍我肩膀并言辭懇切地說道:“兄弟什么時候到的。”這就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即使是打招呼這樣的瑣事,也能做到相當的“極致”。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由某國內著名企業家發來的短信。短信內容讓他感到非常奇怪,但仔細一看原來短信原來并不是發給他的,而是發給一個顯然不是發信人妻子的女性,因為短信內容非常的曖昧甚至肉麻。
這種事情處理起來非常的棘手。因為這個時候他知道了別人最不愿意暴露的隱私,而這個人平時給他的印象又非常正面,他必須妥善處理才能維護好他們之間的關系,讓彼此保留面子。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但是又必須要做到。
他的第一反應是:延遲判斷。因為做任何反應對方都會知道他已經看到了這個短信,所以在沒想清楚前不反應就是最好的反應。他知道幾個小時之后,這個人肯定會發現短信發錯了,會發來第二條解釋的短信,他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想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果然幾個小時之后,發信人又發來了一條短信,寫道:”很不好意思,我的短信發錯了。”這個時候他更不好回應了,但是又不能一直沒反應。因為這個時候,長時間的沉默就已經表明了一種態度,會更容易引來發信人的揣測和誤解。
又過了幾個小時,他終于找到一個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大約是在接到第二個短信九個小時之后,他終于回復了一條短信:
“某某兄,我現在因為公司的業務,在西非的乍得出差。這里的通訊條件很差,信號極其不穩定。
我剛剛醒來,發現自己的手機里有一大堆短信,但全都是亂碼。
我發現你昨天晚上給我發了兩個短信,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由于通訊條件不好,不方便聯系。請馬上與我的秘書聯系。他的電話是XXXXXXX,他的郵箱是XXXXXXX。如果聯系不到他請再與某某某聯系。”
當對方看到言辭如此懇切的短信,心情會變的相當釋然。即使對方能猜想到他已經看到這條短信,只是為了保全彼此的面子故意裝作沒看見。但是他已經用他的行為,用他非常認真的“謊言”表達了他的態度,讓對方感受到他愿意為對方負責任,愿意替對方保守秘密的暗示。
當他給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對他產生了一種由衷的佩服。也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能想出這么好,這么妥善的辦法?我覺得這跟他平時是一個特別有擔當、特別負責任的人有關。任何人在跟他相處的時候,他會想方設法讓對方感到輕松,感到安全。長期的這種為對方負責的行為方式會自然而然地造就一種非常優秀的反應能力。所以責任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能力。當然我相信,他在發出這個短信的時候,也會產生一種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享受到負責任給他帶來的高層次的快感和精神愉悅。
責任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能力,同時也會帶來一種快感和精神愉悅,是一種精神上的報償。這種報償,會促使一個負責任的人,強化他的責任意識和反應能力。反之一個沒有責任意識的人,以逃避和茍且偷安為樂趣的人,永遠不會發展出一種責任能力,當然也永遠無緣體會到因擔當責任而帶來的高境界的快感。
就像一個不愛運動的人完全無法理解一個愛運動的人運動后的快感。他認為運動是一種勞累,一種折騰,避之唯恐不及。一個逃避責任的人同樣不能理解一個樂于擔當的人在承擔責任后產生的強烈的精神愉悅。一個做假冒偽劣產品的人,同樣完全不能理解、也完全無緣體會到嚴謹負責的做出一個產品之后產生的快感。當我觀察老羅在為一頓豐盛的晚餐忙碌的時候,發現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成就感和喜悅感。做晚餐并沒有成為他的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快感已經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種正反饋的循環。
反之當一個人責任意識不夠強烈,或者說逃債意識過于強烈的時候,他會把所有負責任的行為都當作生活的負擔,而不是生活的樂趣。所以責任的第三個層面是因責任而起的精神愉悅和快感,這才能解釋為什么有的人會樂于負責任,因為他們在負責任的過程中,會尋找到一種高層次的生活樂趣,享受到一種高質量的精神快感。
不負責任:不是缺德,而是無能
愛爾蘭著名作家王爾德有一句名言:“當一件事情被認為是邪惡的時候,它就永遠有魅力。甚至有不少人會趨之若鶩。當一件事情被認為是庸俗和無能的時候,就不再有人會追逐這件事情。”當不負責任僅僅是缺德的時候,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會心安理得,會覺得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并沒有什么缺陷。但是當我們細細“分解”責任的時候,會發現不負責任不僅僅是缺德,更是一種庸俗和無能,是一種失敗者的品格,并無任何魅力可言。并且一個不負責任的人,他的生活會非常乏味和無聊,很少有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在逃避生活,對任何事情都不負責任,所以他的快樂是低級的,絕不會超出“茍且偷安”的層次。
責任不僅僅與道德品質相關,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快感,形成了責任的“三位一體”。責任是一種高層次競爭力,也是一個人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出處:微信公眾號伯凡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