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桌,戴口罩,測體溫,嚴格安全措施。在鞏固五一游學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閱讀層次。強調生活就是閱讀,作文就是讀后感,以《冬天的橡樹》為測試樣本,當堂練筆,表現不俗,有的著眼全篇以思想取勝,有的發掘細節觸動靈魂,都站在“有感”的高度,引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有別于傳統的事例一大堆,感悟幾句話的狀況,六七年級弟子自擬題目,各有所思,令人欣慰。
從哀傷憤怒到敬佩
——讀《冬天的橡樹》有感
劉舒睿 鎮江六年級
讀完這篇文章,腦海中浮現出橡樹的高大,森林的幽靜神秘和莎烏斯基的樸實,有創造力。但反復讀這文章,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安娜老師身上,她有許多特色,譜寫了所有教師平常卻又不平凡的生活。
一個靴子上沾滿土的男孩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她情緒的劇烈波動。她因為同學遲到而哀傷,因為同學答對答案而肯定,因為同學堅持錯誤答案而生氣,因為知道原因后而震驚,又因為知道自己的死板而痛苦。
她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又恨自己把一節生動多彩的課講得蒼白枯燥。其實她是一個善良有責任心,又不缺反思的好老師。在知道原因后,她主動向學生表示感謝,并告訴他可以走這條路,她沒有強行挽回自己的顏面,而是下意識的挽回自己的心靈,她改變了莎烏斯基,使他努力不再遲到,莎烏斯基的行為在他的反思之下也改變了她,今后安娜老師一定會在她的課堂上開創一片夢幻天地,努力使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將一件事想出整個宇宙,散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把每一個詞句當成一個堅固的城堡。
在生活中,許多學生都在老師批評他時說老師壞話,而這恰恰反映了老師的偉大。說到老師的偉大,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在生病時照顧他,在傷心時安慰他,而真正的負責任,是在老師的一言一行,一個動作,一個表情。老師批評你是為了讓你更好地改正,老師也在努力改正自己,為我們努力地做每一件事,為我們點燃每一束光,為我們吐盡了每一口絲,為了把每一個知識傳授給我們,他們費盡了每一點心血。
從哀傷憤怒到敬佩,我能感受到一個偉大的老師,為了教學,對一個普通的學生的敬佩,一種感激之情在我心中蕩漾。
成長的權利
——《冬天的橡樹》讀后感
張靜雯 鎮江六年級
生活中最令人感受到美好從而學到知識的并非課堂,而是有色有味有物有景的大自然?!}記
當一縷陽光照亮書本,當一縷春風劃過書頁,那五個字映入眼簾——《冬天的橡樹》,故事中那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男孩莎烏斯基,為我們所有讀者上了一堂充滿深刻意義的課。
一個特殊的家庭里的一位特殊的男孩,為我們指明了一條特殊的小路——大自然?;叵肫鹉菬o趣的課堂,回想起那書本上的螢火蟲,回想起課外本上那陡峭的山坡,回想起那一點一滴的現代教育化,她本應該是豐富、鮮活、美妙的,可你發現了嗎?從自然的高度去看,它變得越發無趣,就像文章中的名詞:一種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類。書上,現時教育中已經有了太多的書上,可我們從未想過書下的世界,書下的世界就如同大自然,如同童話世界,它是實體的,它才是真實的存在,飛舞的螢火蟲,真正的懸崖,幽默的石頭小路……一個個最純潔,最美麗的存在,走近它們,走進它們,這才是我們成長中最真實的世界。
文中小莎烏斯基的特殊名詞——冬天的橡樹,看似不是常有的名詞,但它的含義卻比那些名詞更加深刻,可文中的老師與同學們卻不認可小莎烏斯基,并不是因為他們看的書太少,而是他們的無知,對大自然的無知,對書下世界的無知,有的時候老師的否定和冷血對那些熱愛的孩子就是一場“謀殺”,小莎烏斯基是這樣,那些熱愛自然的孩子也是這樣。文中的安娜老師與莎烏斯基一起回家的路上,小莎烏斯基帶著安娜老師在他的小天地漫游,也讓安娜老師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個很美好的結局。
自然的世界有色有味,有物有景,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現時的教育中唯獨缺少自然,往往老師會否定自然,只會書上的內容,但我覺得,走近自然,走進自然,是我們成長的權利。
自然與人類
姚昊辰 鎮江六年級
?大自然像一本書,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有著深刻哲理而又有趣的書,它的力量又是無窮的。
很久很久以前,大自然中有許多動物,人類也是這個大自然中的一個成員。人類用石矛、弓箭捕殺獵物,那時人類還敬畏大自然。
又是幾個世紀后,一個黃昏之下,一位農民肩上扛著一個沾滿著泥土的鋤頭,哼著小曲,走在長滿小花的綠地上……那個時候,人類熱愛自然。
又過了一些時光后,人類發明出了許多蒸汽機,人類大量開采礦石,大量亂殺,亂捕許多動物。機器運轉的聲音如同人類瘋狂的尖叫,人類開始破壞自然。
許多年以后,大自然開始報復人類,洪水,泥石流,龍卷風等通通出現。
人類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開始保護大自然。
現在的人們,都在城市中,為了權力、事業、金錢,貪圖物質上的享受,腳不碰泥,難道他們已經忘了大自然了嗎?
沾滿泥土的靴子
周子豪 鎮江六年級
那雙靴子走過森林,來到學校小路,走進班中,那雙靴子沾滿了泥土,沾滿了自然芬芳,這雙靴子出自《冬天的橡樹》。
那靴上的泥土散發著自然的氣息,散發著森林的氣息。你是否有過自然的氣息,森林的氣息?那是它們自己獨特的味道。莎烏斯基他感受過自然的味道。現在的兒童有幾個知道泥土的味道,他們已不在自然中玩耍,會厭惡泥土,會認為很臟很臟。泥土孕育出生命,沒有泥土,就不一定會有人類,就不會有一雙雙散發著生命氣息的舊靴子。
森林在自然中越來越少,變得無影無蹤。森林中有各種樹木,各種動物,清新的空氣……在森林中會發現和繁忙的城市不一樣的景色,會發現孩子的天性,更能讓他們融入自然,融入生活。森林中的泥土是發黑,是肥沃的,是充滿生機的,那是一雙自然的靴子。它成功得和自然融為一體,莎烏斯基成功地融入自然當中。
森林有它自己的價值,它存在于自然,沒有一點點違和感?,F在兒童只存在于虛擬的世界中,只活在電子世界中,已完完全全地忘記自然的味道,忘記泥土的味道,忘記野生的動物,忘記自然中的一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已經和自然隔離,越來越遠,如果一直如此下去,將真正和自然,和生活說再見。那時,哪怕你想清楚了,可能孩子也不會去,會厭煩,也可能更糟糕。所以,從現在開始,立即讓孩子認識這個熟悉而陌生的自然、生活。
那是一雙沾滿泥土的靴子,是散發著自然的味道的一雙靴子,是一雙永遠屬于大自然的靴子。
不一樣的課堂
唐磊 鎮江七年級
課堂,可以是精神上的課堂,也可以是自然中的課堂,我們不能只停頓在一個課堂之中,可以在物質和本質的精神世界上來回穿梭,它不會限制你的自由。
當文中的莎烏斯基冒出“冬天的橡樹”這幾個字的時候,其他的同學都在哄堂大笑,有些人覺得他們可恥,但我覺得他們甚至有些可憐,他們總停留在一種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上,而沒有上升到一種崇高的境界,他們甚至不可能突破精神世界的大門,他們只理解最表層的含義,而沒有在物質和本質的課堂中來回穿梭,也沒有一種創新的理念在腦海之中。
現在也是一樣的,很少的老師會帶有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他人的回答的,他們沒有去理智地理解他人的回答,而是脫口一句:你錯了。他們沒有站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人生追求著滿足、豐富、美妙的生活,但他們卻在限制我們的自由,而自由又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兩者可以完全打通,在自由和理智的課堂來回穿梭。
文中的莎烏斯基也給老師上了深深的一課,讓老師明白了,不能在同一個思維里來回打轉,要走出這一個境界,去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在同一個課堂,但不一樣的思維里去來回自由的穿梭,愛,就從中浮現了出來。
不一樣的課堂能產生不一樣的境界,換個角度思考,在一個大的空間,一個小小的空間里來回穿梭,境界就被你溶解在了手中。
想起自然
戴旖晨 鎮江七年級
《冬天的橡樹》這篇文章很有趣,又有一點殘酷。
有趣在于,一個小男孩,能成為別人心中很高大的形象,但他并不強壯,反而很瘦弱。他的同學看似優秀,回答問題很正確,但他堅持著錯誤的答案。殘酷在于,人們都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漸漸忘卻了那個原來的生活環境,忘記了世界原來的樣子,忘記了自然。這是現實,殘酷的現實。我們要想起,保護那個孕育我們的大自然。
為什么會忘記它呢?為什么我們想不到呢?莎烏斯基,一個小男孩為什么想得到?是我們不如他嗎?不是,當然不是。造成這個現狀的,是接觸不到大自然,因為自然環境遭到了破壞,小動物沒了家,小動物也見不到了,一個個“大樹”拔地而起,隔絕了自然。我們要保護自然,回憶自然,不能做珍稀動物——白眼狼,讓自然環境永遠的離開我們。莎烏斯基很注重這些,在他眼里馴鹿等于朋友,考慮問題很全面,在老師角度可以打馴鹿的背,在他角度,對馴鹿晃一晃就足夠。
現在我們連以前最常見的螢火蟲都見不到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證明了我們對環境保護的不足,漸漸忘卻了自然,但現在更多的人在做研究,呼吁大家保護環境,我們要記住自然,留住它。
想起自然,保護自然,保護我們的母親。
將思想解放
——讀《冬天的橡樹》有感
?黃文駿 鎮江七年級
假如您眼前的這篇作文是一張試卷,題目是請例舉幾個名詞。我想大部分的人回答的都是很單一的,例如牛肉、橡皮等可以一眼望到底的干干巴巴的詞匯。當然,在看到我的下個問題后,您也許不會這樣想:名詞,可不可以用于稱呼一大群看上去毫不相關的詞匯?這時我再次猜您的回答一定是:可以。
在作答過我的兩個題目后,我們不妨想想,為什么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我們不可以一下便想到文中主人公回答的,例如“冬天的橡樹”這類的詞匯呢?
依我看,是因為那些可惡的枷鎖在暗中搗鬼。
這里的枷鎖并不是指什么鐵打的真枷鎖,而是人們在所謂的進步,所謂的教育,所謂的追求,所謂的未來中,給自己設下的一道道如“這個不可以,這樣不好”之類的精神枷鎖。
我曾在一次飯局上問低齡的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清一色的科學家、醫生、老師這種“家長老師認同的工作”沒有人會去講,自己以后會去當一個DJ,一個主播,一個水果店老板,一個掃地的工人……為什么?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曾了解,換個角度講,如果這些想法在家長和老師面前流露,只會有三種可能:一,被家長、老師不經意的談笑抹殺;二、被家長和老師正面抹殺了;三是得到支持,一代神童。相信大部分人是沒怎么看過第三種可能的,如果有,也是極為少數。
經歷過這層層枷鎖控制的人,可否伸開雙臂,活動雙腿,打出一片新天地?這些人肯定是有,在哪里可以看到他們的名字?您可以去各行各業的相關網站書本上找找那些行業中的領軍人物,他們哪一個不是突破層層枷鎖,找對時機與方向,或是不懼他人所施加的私人枷鎖,堅持成功的。
有句話說的好,越過表象看本質。冬天的橡樹不僅是一棵樹,一群生命,更是一道光,一把火,一根針,點醒的是在這舉步維艱的世界生活的可憐的人們。
無論是尋找智慧的鑰匙或是舉起思想的錘子,一定要解開這無形且影響深遠的精神枷鎖。
一個穿著補丁衣的孩子
程梓洋 鎮江七年級
“我可以進來嗎?”一個瘦小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腳穿一雙舊氈薛,穿著補丁衣。這一細節深深的觸動了我。
現在已經有很少的孩子穿著補丁衣了,大多數家庭都會給他們的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教育和生活?,F在的孩子只會和自己的父母提要求,吃肯德基,穿品牌的衣服,他們只會享受這樣的生活,并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墒?,現在還有很少一部分孩子家庭貧困,和父母一起生活在鄉下,我認為這樣的孩子懂得要比城里的孩子多。
愛,是非常重要的。鄉下里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父母的不容易,他們會和父母共同承擔,避免為他們造成麻煩。可是城里的孩子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從來都不為父母著想過。
悟,也是非常重要的。悟就是從一件事情所明白的,所知道的。鄉下的孩子,他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有很多,從中感受到的就有很多,就像文中的莎烏斯基,他上學遲到是因為走了森林中的小路,也就是親近了大自然,“冬天的橡樹”是一類名詞的結合,那些孩子們不僅僅局限在課本里學習,他們還在讀一本叫大自然的書。而城里的孩子只會讀課本,就像文中的同學們,說的答案都是零散的,自己沒有感情的,我覺得他們非常的可憐,他們沒有機會去接觸自然,更別說是了解自然了。鄉下的孩子就與城里的孩子形成了對比。
學習就是生活,你只生活在兩點一線的日子里,那么學習也就沒有什么進步。再看文章中的安娜老師,從一開始對莎烏斯基的不理解,到后來,他認為莎烏斯基比橡樹更加的高大,觸動她的是什么?是自然。現在我們已經很少可以看到螢火蟲了,因為我們只待在城市里,不出去走走是永遠也看不到的。
世間萬物充滿愛,無論什么人,他都有愛。對一個事物的喜愛,對一個人的眷戀,對大自然的熱愛……這些都是愛,我們現在缺少什么就是愛,你愛人人,人人愛你,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幾個人是這么做的呢?你有多了解他,你就有多愛他,莎烏斯基對這片森林,對一只馴鹿,對一棵橡樹都是用心去感受的,他是真正了解它們,愛它們的。
其實,大家現在就是少了這種愛,那個腳穿舊氈靴,身著補丁衣的孩子,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對生活的熱愛。
“家”訪
方向 鎮江七年級
莎烏斯基因為在課上堅持自己的答案,被老師安娜怒斥,并要對他家訪,莎烏斯基卻把老師帶到了樹林“家”里,讓老師見識了大自然的魅力。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以前的家,但人類卻正在離開這個家,拋棄這個家。如今,人類遠離了大自然,城里那些“美”的東西,謂之曰“時尚”,而本該伴隨我們的,稱其為“老土”,人類正變得冷漠,生機勃勃的,鮮活的“冬天的橡樹”遭到人們的排斥,而“窗戶、桌子、牛肉”卻成了人們所認可的名詞。
人類在如此的環境下成長,已經忘記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忘記了如何感恩,忘記了我們真正的家,那些嘲笑莎烏斯基的人,那些回答名詞就是貓、桌子、窗戶、牛肉的人,我只能為他們感到悲哀,他們正面臨著危險,刀已架到脖子上卻沒有意識到,反去嘲笑那些清醒之人。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情感將會在這醉生夢死的地方被慢慢泯殺。
人類應該清醒過來,找到我們應該尊崇的真正的美好,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感受真正的、豐富的、鮮活美好的生活,不要沉迷于享受那些能愉悅你心靈的低級的快樂。試著回歸,回歸以前我們的生活,回歸我們的家。
我們要做的,只是時不時訪一訪已經被我們遺忘的家。
特殊的回答
陳泓興 鎮江六年級
這個回答是特殊的,是令人疑惑的,但安娜老師卻認為這是最好的回答。
語言是鮮活美妙的,大自然也是鮮活美妙的,而主人公莎烏斯基靴子上的泥土,也是大自然的。面對同學們說的“窗戶”、“牛肉”、“桌子”等等的話,都不是鮮活美妙的,而同學們說的都是“二”,你是你,我是我,只有沙烏斯基的回答是“一”——冬天的橡樹,與他的情感合一。
安娜老師看到了這棵高大的橡樹,以及它孕育出的小生命時,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大自然。而最后,安娜老師才明白了最令人驚訝的是那身著補丁衣服的沙烏斯基。
這篇文章的線索是冬天的橡樹,我們會問為什么要寫冬天的橡樹,就是為了襯托莎烏斯基這位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男孩。在全班中,只有他與橡樹成了“一”,所以他才會那么堅定地回答出這五個字。
大自然美麗而漂亮,就如同動物的樂園,文中寫到了許多大自然的動物——刺猬、甲殼蟲、蜥蜴、還有馴鹿。這些大自然的生物是多么美妙可愛,但許多同學卻忽視了它們。
而現在的我們呢?都踩在冰冷的地面上,看不到綠葉、小草、動物和花朵,這是多么枯燥。其實,大自然才是我們的天堂,它孕育出的生命如此鮮活,十分美妙。大自然這么美,為什么我們不去玩耍呢?為什么我們不去探索與發現呢?為什么我們不去欣賞和觀察呢?別沉迷游戲了,別看手機了,與沙烏斯基一起去大自然探索吧!
大自然,只有我們跟莎烏斯基一樣與它合一的話,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冬天的橡樹甚至大自然的美,也能真正地回答出特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