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色澤艷麗,富麗堂皇,被譽為“百花之王”。牡丹品種繁多,多達幾百種,以黃、綠、深紅等顏色為上品,尤其是綠色的、黑色的牡丹,可謂牡丹花中之極品。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濟南的各大公園里基本上都單獨建有牡丹園,可見人們對牡丹花的喜愛。不過,牡丹園里種植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見的品種,花的顏色有紅的、粉的、黃的、紫的等不下幾十種。每到春天,到牡丹園賞花的人便絡繹不絕。
真正讓我驚艷的,是在山東曹州牡丹園內,里面的牡丹花兒品種齊全,各種顏色的應有盡有,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綠牡丹和黑牡丹。綠牡丹的花兒當然是綠色的,聽著就很奇特了,不過,花的顏色與葉子并不完全一樣,花兒要比葉子的顏色更淺更淡一點兒,嬌嫩嫩的,就如春天的樹木剛剛冒出的嫩芽一般,泛著點嫩嫩的淺黃,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黑色的牡丹花兒并不是純正的黑顏色,它給人的感覺就是紅得發紫,紫得接近于黑色了。不過對于花兒來說,能夠開出黑色的花朵,這已經是非常之罕見了。由此也可見大自然之神奇。
古往今來,以牡丹喻人的詩作也非常之多,給我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當屬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平調》三首了: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的故事相傳是這樣來的: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皇宮里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宮伶們在旁邊表演歌舞助興。不知何因,唐玄宗忽然覺得自己最心怡的妃子陪伴著欣賞如此名貴的花兒,吟唱的卻是一些沉舊的詩歌,未免有些掃興,于是命人宣李白進宮寫新詩。李白奉詔進宮,一揮而就作了這三首詩。
李白在詩中把楊貴妃比作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兒,有著白玉般的肌膚,嬌美的面容,簡直就是天仙下凡,如此美麗的女子只有在王母娘娘的瑤臺方可見到啊。
李白的這三首詩想象力極其豐富,且清新飄逸,寫得真是美輪美奐,讀后令人嘆為觀止。唐玄宗看了自然龍顏大悅,據說楊貴妃也甚是喜歡,常常在宮中吟誦。
牡丹花不但端莊秀雅,儀態萬方,而且品格高貴,不畏強權,坊間曾流傳過一則關于牡丹仙子與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故事,讓人不由更加敬重牡丹之品性了。
據說有一年的寒冬臘月,武則天在后花園賞雪宴賓,雖然各種花草樹木枝葉凋零,但皚皚白雪覆蓋后,猶如銀枝瓊花,分外妖嬈。隨同賞雪的眾賓客爭相給武則天敬酒,其中一人慫恿說,萬歲開一下金口,讓百花盛開,豈不美上加美。武則天已經喝得有些醉了,借著酒勁便發布了詔書,“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面對武則天霸道的詔書,百花仙子領命而去。第二天,武則天游園時,只見園內眾花競相開放,獨有一畦花圃不見花開。細問原來是牡丹仙子違命不開。武則天盛怒之下命人點火焚燒花木,并將牡丹貶出長安城。不料第二年,這些已燒成焦木的花枝竟然開出更加艷麗的花朵,其他花仙子們佩服不已,從此便尊牡丹為“百花之首”。
艷冠群芳的牡丹是我國特有的觀賞花卉,也是國畫中最常見的表現題材之一,因為牡丹寓意著富貴吉祥,加之色彩豐富,雍容華貴,深受國人喜愛,一度被提議為“國花”,可能就是因為人們喜歡它是花開富貴的象征吧。
山東菏澤是著名的牡丹之鄉,有著“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譽,每年谷雨前后,牡丹連阡接陌,艷若蒸霞,蔚為壯觀。如果你喜歡,好客山東歡迎您!
于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