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評分】????
【微信公眾號:漫游在云海的鯨魚】支持復制粘貼讀書筆記
目錄
- 唯有青春多毒誓:《王風·大車》
- 人言可畏:《鄭風·將仲子》
- 情人所重在情,夫婦所重在恩:《鄭風·女曰雞鳴》
- 不重,則無敬:《鄭風·有女同車》
- 女人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男人呢:《鄭風·山有扶蘇》
- 最喜風雨夜歸人:《鄭風·風雨》
- 懂,比愛高貴:《鄭風·子衿》
- 只愛這一個:《鄭風·出其東門》
-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鄭風·野有蔓草》
- 人間最美三月三:《鄭風·溱洧》
- 平平淡淡才是真:《齊風·雞鳴》
- 美女嬌憨似蘿莉:《齊風·東方之日》
- 山東尚武美少年:《齊風·猗嗟》
- 千萬別得罪文藝女青年:《魏風·葛屨》
- 堅決不做“套中人”:《魏風·汾沮洳》
-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魏風·園有桃》
- 躲避暴政,尋找樂土:《魏風·碩鼠》
- 歲暮之時需自勉:《唐風·蟋蟀》
- 別給人生留遺憾:《唐風·山有樞》
- 一個未亡人的傷痛:《唐風·葛生》
- 求不得苦,最苦最美:《秦風·蒹葭》
- 被遺忘的憂傷:《秦風·晨風》
- 同仇敵愾戰(zhàn)士心:《秦風·無衣》
- 有一種愛,叫“只可遠觀”:《陳風·宛丘》
- 等不到你也挺美:《陳風·東門之楊》
- 月亮代表我的心:《陳風·月出》
- 永遠詩酒田園:《豳風·七月》
- 溫文爾雅,雅正第一篇:《小雅·鹿鳴》
- 禮樂之邦:《小雅·鼓鐘》
- 溫文爾雅,文明永昌:《小雅·都人士》
- 殷商,燕子的后裔:《商頌·玄鳥》
續(xù)文見上篇:詩文:《詩經·越古老越美好·上》
唯有青春多毒誓:《王風·大車》
原文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譯文
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衣像嫩菼。難道是我不想你?相愛就怕你不敢。
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衣色如璊。難道是我不想你?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個坑。我說的話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
詩評
深愛之后的猶疑——女子想要個結果,但男子在沉默。男子抱怨女子對其情感不夠熱烈,而女子卻自有一段苦楚在心頭。并非女子不夠熱烈,而是女子在與男子的交往中已然覺察到了男子的懦弱。
這首詩里一個毒誓接著一個毒誓:我愿跟你長相知,“長命無絕衰”,我們一直愛到死,但這個誓言還遠遠不夠,我們的愛情要比生命強大、比天地長久——大山都毀掉了,江水都干涸了,冬天都電閃雷鳴了,夏天也開始暴雪……如此非常態(tài)還不夠,等天地都合在一起的時候,天地都毀掉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分開!
年輕人真的不能過早地被物質荼毒,如果原本晶瑩剔透的靈魂過早地被污染。25歲前的女子氣血足,秉性單純,在戀愛中往往會“生死與共”。甚至有的女孩還會把犧牲、獻身、共患難等當作純真愛情里的驕傲……也正是因為羞怯與勇氣的雜糅、純真與豪情的并存,才使得人生的第一場戀愛如此珍貴。如果沒有飛翔的累累傷痕,我們年老時的回憶都會暗淡無光。
因為你要面對的是人性的復雜。荷爾蒙會讓我們沖動,但羞澀、猶疑、害怕受傷等卻是戀愛中的剎車片,一腳一腳地踩下去,原本美好的愛情,慢慢也有了陰影……
人言可畏:《鄭風·將仲子》
原文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譯文
仲子哥啊你聽我說,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聽我講,別翻越我家圍墻,別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舍不得桑樹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長。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聽我言,別越過我家菜園,別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樹啊,我是害怕鄰人毀讒。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毀讒也讓我害怕。
詩評
有些時候,父母、兄弟、眾人都想掌控我們,對我們施加冷暴力,比如沉默、言語或眼神,我們的心靈就被撕扯了。讓時間消磨掉二哥哥的急躁,讓時間消磨掉父母兄弟的怨怒,讓那姑娘自己也冷靜地想想:這是否是一場值得付出努力的堅守?
情人所重在情,夫婦所重在恩:《鄭風·女曰雞鳴》
原文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譯文
女說:公雞已鳴唱。男說:天還沒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啟明星已在閃光。宿巢鳥雀將翱翔,射鴨射雁去蘆蕩。
野鴨大雁射下來,為你烹調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飲酒,白頭偕老永相愛。女彈琴來男鼓瑟,和諧美滿在一塊。
知你對我真關懷呀,送你雜佩答你愛呀。知你對我體貼細呀,送你雜佩表謝意呀。知你愛我是真情呀,送你雜佩表同心呀。
詩評
生活,先得有柴米油鹽,能默契當然更好。能從瑣碎里釀出甜蜜,才能成為生活的好伴侶。讓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人締結為比有血緣關系的人還要親密和牢固的關系,這件事非同小可。成親”一詞就說清楚了婚姻的內涵,讓“陌生人”成為“親人”,這本身就是奇跡。
不重,則無敬:《鄭風·有女同車》
原文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譯文
有幸美女同車,顏如木槿之花。
心之且翱且翔,珠翠耀眼光華。
感嘆孟姜之美,靜美而又嫻雅。
有幸此女同行,貌是花中魁首。
欲與翱翔天際,又恐佩玉鏘鏘。
贊嘆孟姜之美,美好終生難忘。
女人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男人呢:《鄭風·山有扶蘇》
原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嬌美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輕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狡獪少年。
詩評
蠻喜歡這章的,對男女的分析令我有頓悟感,還有…可男子身上若孩子氣太重,就會顯出自私的那一面。據說,徐志摩追林徽因時,他的妻子張幼儀已有身孕,徐志摩要張幼儀打胎并離婚,可那時打胎是很危險的,所以張幼儀害怕地說:“我聽說有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說:“坐火車也會死人,難道就不坐火車了?”這話真的冷心冷齒啊,最終二人離婚。離異后,張幼儀回國任家族企業(yè)的副總,生意成功。但即使這樣,她仍伺候徐家雙老,撫養(yǎng)兒子,并給前夫遺孀陸小曼寄錢,還策劃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在這段故事里,張幼儀把女人的母性發(fā)揮到了極致,而徐志摩則把男人的自私發(fā)揮到了極致。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個起興蠻有意思:高山之上有大樹啊,低洼之下有荷花。在女子的想象中,情郎應該是子都那樣溫文爾雅、知情知意的君子,可在戀愛中,要是男朋友總溫溫吞吞的,也挺讓人郁悶的,還不如狂小子的膽大、癲狂,讓人又怕又喜。所以,后兩句更像女子半推半就時嬌憨的嗔怪:你怎么這樣不文雅啊,你這個傻小子!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高大的喬松讓人敬畏,哪有游龍的活潑靈動讓人喜悅。女孩子這時若說:你看人家子充哥多文靜,哪像你頑劣得像個孩子!恐怕更會激起男朋友的嫉妒心,也許他索性就一壞到底了。可心里又歡喜地叫對方“小冤家”,既害羞又嬌蠻,可見其性格爽朗,善于戲謔。
當然是男孩子身上的純真和父親般的成熟了。在戀愛期間,這兩種品性都可以用“狡童”和“狂且”來表現。“狡童”翻譯過來是“小壞蛋”,就是男子身上的孩子氣;“狂且”翻譯過來是威猛。男人身上如果沒有威猛氣,女子則無安全感;如果沒有孩子氣,也引發(fā)不出女子的萬般柔情。
可男子身上若孩子氣太重,就會顯出自私的那一面。據說,徐志摩追林徽因時,他的妻子張幼儀已有身孕,徐志摩要張幼儀打胎并離婚,可那時打胎是很危險的,所以張幼儀害怕地說:“我聽說有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說:“坐火車也會死人,難道就不坐火車了?”這話真的冷心冷齒啊,最終二人離婚。離異后,張幼儀回國任家族企業(yè)的副總,生意成功。但即使這樣,她仍伺候徐家雙老,撫養(yǎng)兒子,并給前夫遺孀陸小曼寄錢,還策劃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在這段故事里,張幼儀把女人的母性發(fā)揮到了極致,而徐志摩則把男人的自私發(fā)揮到了極致。
最喜風雨夜歸人:《鄭風·風雨》
原文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譯文
風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雞鳴聲聲急。風雨之時見到你,怎不心曠又神怡。
風瀟瀟呀雨瀟瀟,窗外雞鳴聲聲繞。風雨之時見到你,心病怎會不全消。
風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雞鳴聲不息。風雨之時見到你,心里怎能不歡喜。
詩評
表現夫婦關系的詩篇里,情感不再矯飾、不再遮掩,樸素而真摯。
我們便想尋找另一個孤獨的人,在一個屋檐下一起聽淅淅瀝瀝的雨聲。等我們強大了,能安享孤獨寂寞的時候,有一個懂事的、體貼的人在我們身邊也不賴啊。渴時,他端杯水給你喝;餓時,他做飯給你吃;下雨時,有人牽掛著你……這也是無常中難得的美好啊。
懂,比愛高貴:《鄭風·子衿》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難道就不給我寄傳音訊?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看你,難道你就不能到我這來嗎?
走來走去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觀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已經有三個月那樣長
詩評
因為害羞,做好事都是偷偷一個人做;而做惡作劇,就喜歡搭幫結伙,喜歡在朋友面前表現自己的“壞”。其實,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孤獨時的無聊和厭煩;另一方面,以為這樣便獲得了進入成人社會的勇氣。而女性同伴,更喜歡分享彼此的秘密和藝術的冒險。
當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大時,時間就不會那么局促了,時光也不再會顯得那么漫長和難熬了,因為每時每刻都美好。我們在青少年時如果欠缺一個銘心刻骨的朋友,那么我們就欠缺了成熟之前重要的一課。
聲,是本能的叫喊;音,比聲高級一些,有調調、有情緒了;而“樂”最為高級,已經有和諧之道了。可俞伯牙、鐘子期之間,是知“樂”的,這種深刻的懂,可以提升生命的格調。但異性之間的愛,很少有深入于此的,盡管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是從知音《琴挑》開始的,確實比常人高出不少,但還是如普通民間夫妻一樣,以民間當壚終其一生。
只愛這一個:《鄭風·出其東門》
原文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譯文
漫步城東門,美女多若天上云。雖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綠頭巾,令我愛在心。
漫步城門外,美女多若茅花白。雖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懷。唯此素衣紅佩巾,可娛可相愛。
詩評
《鄭風·出其東門》這首詩描述的是“三月三”城東門外美女如云,但寫詩的男子表示,只有那樸素的人兒才是我所鐘愛。古代“三月三”這天,女子大多會表現得熱烈、執(zhí)拗,而男子則要顯得溫和、簡單得多。
重要的是它安穩(wěn)平淡的情緒,能在繁華中發(fā)現和鐘情樸素,一定是源于樸實的天性和淳厚的心靈。而更多的人,是被繁華迷惑,忘卻了本性。
年輕的女子也多以為漂亮招搖就會讓男子動心。其實在男子眼里,過于招搖的女人只是大眾的寵物,與自己并無太大關聯。能暫時擁有的,只是為了滿足下虛榮心,但不會作長遠計。
氣,是靈動的,是眼角眉梢的瞬動與嫵媚,是一顰一笑帶給你內心的跌宕起伏。好男人依戀的是“氣”,好婚姻順從的是“場”。女子關鍵不在整容,而是養(yǎng)氣、養(yǎng)血、養(yǎng)情懷。情懷一有,自然嫻靜慈悲,線條柔和。否則,就算整容整出花兒來、化妝畫出仙兒來,別人也可能視而不見,因為無“氣”,只是面具罷了。
不在意世俗的名分,也不試圖打破彼此的孤獨感,只是兩情相悅,只是愛對方自然的肌膚、微笑、溫暖和清涼,同時共享天空、大海和土地,就像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那么舒適自在,這樣多么美好。就像這首詩里寫的:一襲樸素的縞衣,一條飄逸的頭巾,一顆嫻靜的心,一個寬容的笑,就可以讓我們像讀一本好書那樣反復回味,終身慕戀。而當生活出現困難時,這個好男人也能及時地安撫我們,說:有我呢,別怕……這種關系才是愛的極致吧。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鄭風·野有蔓草》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譯文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亮閃閃。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艷。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適合我心愿。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圓。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顏。不期而遇真正巧,與她幽會兩心歡。
詩評
有個美人兒含情不語,四目相對時面露驚喜。不堪忍受思念之苦的青年男女,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又不約而同地在原野、在街角、在晨光里,或在皎潔的月光下……相遇了,這一刻的不期而遇,使他們開始相信命運。他們認定這是老天的安排,他們會急不可待地擁抱。而這一刻,也最容易打破人生的禁忌……
本來,相思,是一種空靈之苦,而不期而遇卻能讓人直接墜入塵世的喜悅,就像人孤獨久了,在生命即將枯萎之時,遇到了一場春雨,綿綿的、潤潤的,生命便復蘇了、鮮活了。
這首詩的美,在于它描寫了戀愛的一種高級階段。它沒有打情罵俏的試探,也沒有互擲木瓜的凌亂,它寫出了雙方沉浸在四目相對時的沉靜,開始了靈魂的碰觸。
在這首詩里,心靈感知以邂逅的方式體現;另一種是通過眼神,在這首詩里,這種感知以“清揚婉兮”展現,四目相對,有時比對話、牽手、擁抱,更讓人心靈震顫。因為人之靈魂,就在眼睛里,看與被看,凝視與被凝視,都可以讓人感受到靈魂的觸摸。
中醫(yī)講,五藏之神聚于目。人心神不定時,眼神就會飄忽;肝神為魂,魂兒不定時,眼珠會亂轉。人處于思慮時,兩眉微蹙;兩眼先抬后垂,就是心有所思;眉毛高揚,眼睛含情,表示感到驚喜。最美是脈脈含情。男人曖昧的眼神常常會馬上被女人捕捉,而女人傳遞的曖昧信息由于內容豐富、復雜,常常會讓男人捉摸不定,甚至無動于衷。長久而溫和的注視會激發(fā)親密的情感,而長久的凝視卻令人畏懼,因為情感太過強烈了。
《鄭風·野有蔓草》寫到“邂逅相遇,與子偕臧”便戛然而止,讓我們記住了那個仲春的早晨、那份邂逅的驚喜、那種眼神的交集。在美好的一瞬間能戛然而止,多么高級啊!
人間最美三月三:《鄭風·溱洧》
原文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譯文
溱水洧水長又長,河水流淌向遠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說咱們去看看?男說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對岸好地方,地方熱鬧又寬敞。男女結伴一起逛,相互戲謔喜洋洋,贈朵芍藥毋相忘。
溱水洧水長又長,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織鬧嚷嚷。女說咱們去看看?男說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對岸好地方,地方熱鬧又寬敞。男女結伴一起逛,相互戲謔喜洋洋,贈朵芍藥表情長。
詩評
男男女女打情罵俏,相互贈以芍藥。感受到那時青年男女的率真、任性與風趣。
平平淡淡才是真:《齊風·雞鳴》
原文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譯文
女說:公雞已鳴唱。男說:天還沒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啟明星已在閃光。宿巢鳥雀將翱翔,射鴨射雁去蘆蕩。
野鴨大雁射下來,為你烹調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飲酒,白頭偕老永相愛。女彈琴來男鼓瑟,和諧美滿在一塊。
知你對我真關懷呀,送你雜佩答你愛呀。知你對我體貼細呀,送你雜佩表謝意呀。知你愛我是真情呀,送你雜佩表同心呀。
詩評
但女人虛榮,夫君不去“覓封侯”吧,她瞧不起夫君;夫君去“覓封侯”吧,她又悔恨沒了甜蜜的生活。相比這些充滿幽怨的少婦,你對愛的索取則會讓他厭煩。當他失去了男性團隊的尊敬時,他就會反省:是你的愛拖累了他,是你的溫柔鄉(xiāng)腐蝕了他。他有一千個理由怨憎你,他就有一千個理由拋棄你。
年輕時玩的是力量、唯美和花哨,中年時玩的是精熟、準確和情感的深沉。到了老年,玩的則是不夾雜情緒的體貼、互助和堅持。誰也不可能在年輕時就體貼、嫻熟。很多年輕姑娘抱怨男人不體貼,但這時候的男人像一團火焰,想要他體貼,恐怕得等他變老,如灰燼般星星點點的時候了。
在外面,我們看似堅強,回到家,門一關,我們就都成了被寵壞的脆弱的孩子,都認為身邊的人理所應當該懂自己、體貼自己。生活,哪有那么多理所應當。
美女嬌憨似蘿莉:《齊風·東方之日》
原文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fā)兮。
譯文
東方微微露晨曦,醒來榻邊有嬌妻,
美人與我同寢室,嬌妻雙足繞我膝。
東方青靄云遮月,嬉戲嬌憨是嬌妻,
光下的女人如門里門外靜悄悄,美足追尋我足跡。
日光下的女人如朝霞,月光下的女人如月籠紗
詩評
后來宋玉《神女賦》形容神女之美,就有“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此詩頗有納博科夫《洛麗塔》中小蘿莉的美,那任性嬌蠻的美人啊,和我在一室之內,要么用腳丫踩著我膝蓋,要么用腳趾搔撩我的雙足。
既率真喜悅,又能把情欲寫得活色生香;既發(fā)乎情,又止乎文字。把一切都寫到能讓人心里產生癢癢感覺的程度。
一個男子從早到晚、從晨曦初露到月光升起,愿意廝守著一個女人,并且始終喜悅、安靜,可見這女子的美好、動人與溫順。
女人的天性里有兩種東西最吸引男性:一個是女兒性,一個是母性。女兒性是撒嬌任性,母性是慈悲溫柔。女人撒嬌任性,讓男人憐惜;女人慈悲溫柔,讓男人依戀。一個女人,若能把女兒性和母性雜糅得恰到好處,則會讓男人終身為之顛倒。
有些女人天性不會撒嬌,而且因為在婚姻里過度擔當,漸漸地,家里的男人必定越來越懶,這種男人,只要在外面看到柔弱的女人,自己能幫一下,便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甚至有些索性就去“幫到底”了。
“妻性”有三個特點:委屈;憤怒、徒勞。因為付出太多,所以委屈;因為有可能浪費一生,所以憤怒;因為對方不領情,所以徒勞。歸根到底,對方只是個陌生人,你只是被命運強迫著,被糊涂的月老牽了紅線,和一個陌生人過了一生。
男人要常抱抱自己的女人,讓她覺得自己嬌小,讓她感受你的孔武有力和寬闊胸懷。你一抱,她所有的委屈就化掉了。假如女人遇到驚惶的事,你就跟她說:“別怕,有我呢。”這樣她心里會非常踏實和自豪。總之,沒事兒多夸夸自己的女人準不是壞事。
它的歸屬感帶給我們的靜謐慵懶的喜樂。若沒有家,人人便是孤魂野鬼,反而怕到處走;有家的人,因為總有歸處,不怕浪跡天涯。所以,要時刻感恩我們在無常中還有一個家,還要生出對家的敬重。踩著對方的膝蓋讀讀書,累了,就趴在對方的胸膛上睡一小會兒。
山東尚武美少年:《齊風·猗嗟》
原文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譯文
這人長得真漂亮,身材高大又頎長。前額方正容顏好,雙目有神多明亮。進退奔走動作巧,射技實在太精良。
這人長得真精神,眼睛美麗又清明。一切儀式已完成,終日射靶不曾停。箭無虛發(fā)中靶心,真是我的好外甥。
這人長得真英俊,眉清目秀閃柔光。舞姿端正節(jié)奏強,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箭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詩評
以夸耀他的眼睛和眼神為主——“美目揚兮”“美目清兮”“清揚婉兮”,這大概是對一個優(yōu)秀射手的要求吧,沒有專注的目光,很難有高超的射箭技藝。眼神可以展現心靈的沉著、堅定、專注,這些恰是男性之美的要點。而女性之美,在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依舊在于眼神和儀容。
千萬別得罪文藝女青年:《魏風·葛屨》
原文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譯文
腳上這一雙夏天的破涼鞋,怎么能走在滿地的寒霜上?可憐我這雙纖細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別人縫制衣裳?做完后還要提著衣帶衣領,恭候那女主人來試穿新裝。
女主人試穿后覺得很舒服,卻左轉身對我一點也不理。又自顧在頭上戴象牙簪子。正因為這女人心腸窄又壞,所以我要作詩把她狠狠刺。
詩評
武人可以得罪,因為他頂多打你一頓;文人可得罪不起,因為他會夸大你的惡行,把你寫進歷史,讓你都沒有辯解的機會。
堅決不做“套中人”:《魏風·汾沮洳》
原文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譯文
在那汾河灣里低濕的地方,有個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你看那個勤勞的小伙子啊,長得是那樣英俊無法衡量。他長得那樣英俊無法衡量,和王公家的官兒太不一樣!
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有個小伙子采擷桑葉正忙。你看那個勤勞的小伙子啊,長得那樣英俊如鮮花怒放。他是那樣英俊如鮮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兒太不一樣!
在那滔滔汾河拐彎的地方,有個小伙子采擷澤瀉正忙。你看那個勤勞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純潔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純潔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兒太不一樣!
詩評
養(yǎng)到氣勢浩然了,你自然出眾,出眾,就是“美如英”。美玉有五德:第一德是溫潤,這是仁德;第二德是內外紋理一致,表里如一,這是“義”;第三德是聲音悠揚、和悅,這是“智慧”;第四德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勇氣;第五德是白凈無瑕,這是高潔。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魏風·園有桃》
原文
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譯文
園子里的樹上結滿了鮮桃,那些甜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里充滿憂傷情懷,低唱著傷心曲淺呤著歌謠。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清高孤傲。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為好?我內心里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園子里的小棗樹枝繁葉茂,那些鮮美的果實可吃個飽。但我內心里充滿憂傷情懷,姑且到廣袤田里轉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說我書呆子是大傻冒。這些通達之人說的很對啊,但請你告訴我怎么辦才好?我內心里無盡的憂傷情懷,普天下之人你們誰能知道!你們誰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還是不要空自傷懷的好!
詩評
那這作者到底因何而憂,千百年來,愣是沒人猜出來。有人猜他是“憂國而嘆之”,有人猜他是“懷才不遇”,有人猜他是“傷家室之無快樂”,有人猜他是“嘆息知己的難得”,有人猜他是“自悼身世飄零”,甚至有人猜他怕自己落魄了吃不飽飯…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說的是:不了解我的人,總說我耍酷和孤傲。大男人,怎么能在乎身世飄零?怎么能在乎沒有知己?孤獨和高傲就是他的標志啊。亞里士多德說過: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我說過:凡大者,必孤獨。比如天空、大海、星空等。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想起了喬達摩·悉達多的夜奔,那該是怎樣的深憂啊?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躲避暴政,尋找樂土:《魏風·碩鼠》
原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譯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照顧。發(fā)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土有幸福。那樂土啊那樂土,才是我的好去處!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麥!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優(yōu)待。發(fā)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國有仁愛。那樂國啊那樂國,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慰勞!發(fā)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郊有歡笑。那樂郊啊那樂郊,誰還悲嘆長呼號!
詩評
美育教育要比德育教育重要。德育源于后天,是為了防止人的過度自私而設定的維系互利的社會契約。我們之所以有道德約束,實際上是在告訴大家,我們處于一個群居社會,人不可以濫用自己的自私。也就是說,在群居社會里,大家要想都過得好,就必須遵守規(guī)則。而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開就喜悅,這是天性中的愛與同情。美育教育可以讓我們學會分享,尤其是學會分享生命里的美。比如,我們看到鳥,就要“分享”它的飛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遼闊;看到大地,我們就要“分享”它的寬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們就要“分享”它那種變化的能力……總之,培養(yǎng)小朋友美好壯闊的心靈,才是教育的根本。
《毛詩》說: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也就是說,政治平和時,治世之音安樂吉祥;如果是亂世政治乖背時,民聲里表達出來的就是怨與怒;亡國之音呢,多哀怨及憂思,民生也艱難困苦。其實,每個時代的流行音樂都可以從其細微末節(jié)察乎民意。
如果一個地區(qū)的樂曲和歌詞以愛情詩為主,那么這個地區(qū)就物產豐富、民情歡樂,比如當時鄭國、衛(wèi)國的詩,兩國地處中原,不愁吃喝,自然飽暖思淫欲。而這首《魏風·碩鼠》,則讓統(tǒng)治階級察覺苛捐雜稅已經引發(fā)了百姓的怨怒,而且百姓已經有了遠離故鄉(xiāng)的愿望。
全詩通篇都是用“比”的文學手法,用“碩鼠”比喻暴政。對善良的百姓而言,對抗暴政的行為就是逃跑,他們的要求其實特別簡單,就是被政府照顧、感恩和慰勞,如果沒有起碼的回報,他們就要尋覓樂土、樂國和樂郊。
歲暮之時需自勉:《唐風·蟋蟀》
原文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譯文
天寒蟋蟀進堂屋,一年匆匆臨歲暮。今不及時去尋樂,日月如梭留不住。行樂不可太過度,本職事情莫耽誤。正業(yè)不廢又娛樂,賢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進堂屋,一年匆匆臨歲暮。今不及時去尋樂,日月如梭停不住。行樂不可太過度,分外之事也不誤。正業(yè)不廢又娛樂,賢良之士敏事務。
天寒蟋蟀進堂屋,行役車輛也息休。今不及時去尋樂,日月如梭不停留。行樂不可太過度,還有國事讓人憂。正業(yè)不廢又娛樂,賢良之士樂悠悠。
詩評
小時候覺得一年一年過得真慢啊,那時候,夏天的蟬鳴讓人瞌睡,冬天的北風讓人蜷縮。可長大后,日子就像被風刮亂的書頁似的,“嘩啦啦”地猛翻篇兒
別給人生留遺憾:《唐風·山有樞》
原文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譯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間白榆長。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裝。你有車子又有馬,不駕不騎放一旁。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享受心舒暢。
山上長有臭椿樹,菩提樹在低洼處。你有庭院和房屋,不灑水來不掃除。你家有鐘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無。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樹,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樂器。且用它來尋歡喜,且用它來度時日。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得意進你室。
詩評
反正詩的起興靠的是讀者的悟性和聯想,比如《周南·關雎》的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能讓人從初春的喜悅中悟出君子淑女相配的必要性;而《秦風·蒹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則可以由秋天恓惶的場景把人帶入一種深沉的、遙不可及的追尋之中
只有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才喜歡占有更多的物質;內心悠然的人,看一眼天空都高興,在河水里洗下腳都快樂,鳥鳴、蟲叫對他們來說就是天籟,所以不必非得有人鼓瑟吹笙。
只是使生命富足的一個小小階梯,是生命向更高階段前行的一個保障。但很多人都太沉溺于這一階段了,甚至把這一階段當成了終極目標,而忘記了追求更美好的東西。
任意揮霍了自己的一生。最終是心靈自由。這是在剔除了生命的困擾“貪嗔癡”后,由對生命的尊重發(fā)展為對生命的發(fā)揮和奉獻。
真性情地活過,你與這個世界善意地和解了,你美美地享受了肉身和精神的雙重盛宴。你來過了,因此你可以坦然地走了。
這種終結時的坦然、無悔和明澈,就是自在。如果還深感幸福,并擁有來去自由的從容,那么就是大自在。
一個未亡人的傷痛:《唐風·葛生》
原文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譯文
葛藤覆蓋了荊條,荒野長滿野葡萄。
物有依托我愛亡,何人伴他在荒郊?
漫漫冬夜總難眠,長長夏晝總思念。
愿君等我百年后,與你永做連理枝!
求不得苦,最苦最美:《秦風·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詩評
《詩經》中最唯美、最得詩之風致的,就是這首《秦風·蒹葭》,恐怕人人都愛這首詩吧。只消吟誦,便風林秀木,蕭瑟滿懷。任何詮釋的語言,都有添足之嫌。可不知求什么,還隱隱地感覺有什么撩撥著自己,那種莫名其妙的痛,就難解了。一個好戰(zhàn)的人出口突然極文雅,又意境深遠,自然讓人詫異。
只要有蘆葦,我們仿佛就看到了茫茫的湖水。因為蘆葦很輕,所以一點風就能讓它飄動,于是,我們的心,也隨之迷離了……我常說,中國應該有最唯美的電影,因為中國有《詩經》,《詩經》里有《秦風·蒹葭》。可惜,中國絕大多數導演都不看《詩經》。
全詩每章的第一句都在寫秋天的凄苦。這里邊有兩個意象:一是蒹葭,從“蒼蒼”到“凄凄”,再到“采采”,心境漸漸蒼涼;另一個是白露,“白露為霜”讓我們的思緒凝結在秋天的肅殺中,而“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把我們帶入秋天的晶瑩中。秋天,得了金氣的肅殺和燥氣的明朗,一切都開始變得遼闊晶瑩而沉降,再循著白露霜降漸寒和蟋蟀的秋鳴,人心也開始重啟星空寂寥和未竟的夢想……
看到的絕不是身形,而是兩眼對視的一瞬間迸發(fā)出的神明……在人群中驀然的一次遙遠的注視,多么震撼心靈。
一切最好是“仿佛”的存在,過于真實的話,往往會抹殺我們內心的迷離與美感。因為,我們人性深處始終脆弱而敏感,凡得到的,凡抓在手里的,都必將失去,因為我們的雙手,我們無常的心,還沒有學會堅守。
唯有求不得,我們才會焦渴并為之心碎;唯有“宛在水中央”,我們才能再次從焦渴走向平靜和心醉。
《秦風·蒹葭》可以說把《詩經》的思無邪和《詩經》的美,帶到了一種極致。在命運的河水中,無論是逆行還是順行,我們都在湍急中追尋過“美”,即使最終沒有得到,但至少我們來過并瞥見過那耀眼的光輝。
被遺忘的憂傷:《秦風·晨風》
原文
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譯文
傍晚光景小鷹隼疾飛掠過,棲落在郁郁蒼蒼的北樹林。至今我還沒見過他的蹤影,內心里憂心忡忡滿懷擔心。真想不到你怎么會這樣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櫟樹,洼地里梓樹榆樹繁茂成蔭。至今我還沒見過他的蹤影,內心里滿懷悒郁憂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會這樣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長著如云的山梨。至今我還沒見過他的蹤跡,內心里憂心忡忡如醉如癡。真想不到你怎么會這樣呢?早忘了我啊沒有絲毫記憶!
詩評
也許缺憾恰恰是圓滿的一部分,就好比陰陽魚,若沒有陰影的存在,不過是個蒼白的圓,缺乏動感,缺乏靈動,缺乏神與魔相搏時產生的新能量。不只會停留在文字上,它們還會刻在我們的骨骼上,流淌在我們的氣血中。
同仇敵愾戰(zhàn)士心:《秦風·無衣》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zhàn)袍。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共同對敵。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內衣。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fā)。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zhàn)裙。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甲胄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
詩評
每次看兵馬俑,都驚嘆秦人的氣勢:高大、蒼勁、古樸,有著天神般的氣概!猶如從里到外統(tǒng)一是為了表現軍人身與心巨大的整合性。軍隊在對外時,要猶如一個人,要一條心,一切自我都要服從這種最高的精神。這正是軍隊的強大和可怕之處,因此它通常是堅不可摧的。
這首詩把男人的氣概寫足了,讓我們領略了“男兒當門戶,墮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的氣魄。
有一種愛,叫“只可遠觀”:《陳風·宛丘》
原文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譯文
你舞姿回旋蕩漾,舞動在宛丘之上。我傾心戀慕你啊,卻不敢存有奢望。
敲得鼓兒咚咚響,舞動宛丘平地上。無論寒冬與炎夏,潔白鷺羽手中揚。
敲得瓦缶當當響,舞動宛丘大道上。無論寒冬與炎夏,鷺羽飾物戴頭上。
詩評
高尚的心靈絕不屈服于庸常。但這種逆風而飛、驚濤拍浪、與世隔絕的生活,又令人恐懼。所以,我們雖然羨慕、渴望過那種生活,但我們還是會固守在安全的庸常中。甚至,連巫女眼里那種高貴的自由,在我們世俗的眼里也可能是悲慘的;而她們孤傲的游蕩,在我們世俗的眼里也可能充滿無盡的悲傷…
青春遇到最美的你:《陳風·東門之枌》
原文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譯文
祭祀活動就要結束了,
趕緊過去堵住那女孩。
夸她美麗就像錦葵花,
她亦回贈一捧香花椒。
月亮代表我的心:《陳風·月出》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譯文
月兒清亮啊,那人亦幽遠。
舒緩又婀娜,令我心憂然。
月兒空廓啊,美人神飛揚。
詩評
最美的女人應該像月亮吧,柔美、安靜、婀娜、純凈、高遠,令所有的仰望者既怦然心動,又覺得高不可攀。千百年來,月亮勾魂奪魄,皎潔、溫柔,聽盡了人間上萬年的話。在這個無常的世界里,唯有她,看盡了滄桑和悲歡;也唯有她,月月溫柔地守候著所有孤獨者的心。她,嬌柔地展現光華,然后,又嬌柔地隱沒在暗夜。
永遠詩酒田園:《豳風·七月》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譯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么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人來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傷悲,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xiāng)。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詩評
讀《大雅》如登廊廟之上,貂禪滿座,進退秩然,煊煊乎大觀也。讀《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樸古,天真爛漫,熙熙乎太古也。”
今人對時間的概念源于鐘表和日歷,而古人瞥一眼星空,就可以知時辰。古人是從日月星辰、二十四節(jié)氣、花開花落等來感知世界。身體感知滯鈍,很難詩意盎然。即便是寫詩,也是具象的,缺乏時空般的動感。
欲借春風嫁情郎。一旦若有所思,雙眉顰顰時,就會牽動男子的心。男子為陽,容易與秋天的陰氣相感應,萬物已然結果,唯獨自己壯志未酬,自然悲憤。
一年四季,人們都沒有歇息的時候。從歲寒到春耕,從采桑養(yǎng)蠶到制作布帛衣料,再到獵取野獸;從儲藏果蔬到割麥釀酒燕飲一番,最后還要修理公家房和自家屋。
酒,真是好東西啊!痛苦者得之,可以澆愁;歡樂者得之,可以助興;孤獨者得之,可以微醺;病痛者得之,可以通經;詩者得之,可以宣志;無賴得之,可以癲狂;孤男寡女得之,可以亂性。我得之,“以敖以游”!人們在微醺中翩然起舞,因此便又有了音樂、舞蹈和繪畫,也就是藝術。當田園有了詩酒的助興
這真是一首農業(yè)文明的贊歌。雖然從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再到現在的信息網絡文明,人類歷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千百年來,人類的情感也沒有更多的超越,照樣有傷春的女兒和悲秋的男郎,照樣有新春的美酒和親朋的聚會,照樣有豐收的百谷和秋天的蟬鳴……鮮活的生活始終延續(xù),萬壽無疆的,永遠是人類對五谷豐登、瓜瓞綿綿的美好憧憬。
青春還鄉(xiāng),縱苦也香:《豳風·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室,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燿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譯文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才說要從東山歸,我心憂傷早西飛。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軍事銜枚。野蠶蜷蜷樹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將身縮一團,睡在哪兒車底下。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栝樓藤上結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內潮濕生地虱,蜘蛛結網當門掛。鹿跡斑斑場上留,磷火閃閃夜間流。家園荒涼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白鸛丘上輕叫喚,我妻屋里把氣嘆。灑掃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轉。團團葫蘆剖兩半,撂上柴堆沒人管。舊物置閑我不見,算來到今已多年。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蒙蒙。當年黃鶯正飛翔,黃鶯毛羽有輝光。那人過門做新娘,迎親駿馬白透黃。娘為女兒結佩巾,婚儀繁縟多過場。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該美成什么樣!
詩評
《詩經》里大部分征夫詩都帶有怨氣,但這首《豳風·東山》卻寫了一個年輕征夫歸家路上的歡樂心情。終于可以回家了,他可不是“行道遲遲,載饑載渴”(《小雅·采薇》),他頭腦里關于“家”的想象,就像一個個電影鏡頭,哪怕曬谷場上都是野鹿的足跡,哪怕門上都結滿了蜘蛛網……他都覺得美好得不行,因為,那是自己的家啊,更何況那里還有嬌妻,還有娘親!
溫文爾雅,雅正第一篇:《小雅·鹿鳴》
原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譯文
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嘉賓嬉娛任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歡欣樂盡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嘉賓心中樂陶陶。
詩評
《周南·關雎》是《周南》的第一篇,溫柔敦厚;《邶風·柏舟》是《國風》的第一篇,正氣凜然;《大雅·生民》為《大雅》的第一篇,宏偉壯闊;而此篇《小雅·鹿鳴》,是《小雅》的第一篇,其風雅靜沉穩(wěn)。這些“第一篇”,都為以后的詩篇定了基調。
《齊風》曠達,《唐風》敦厚,《秦風》肅殺,《鄭風》《衛(wèi)風》淫逸多情。而《小雅》是貴族燕饗之樂,或歡欣和悅,以盡群下之情;或恭敬端莊,以發(fā)先王之德。此篇《小雅·鹿鳴》,讀之有溫柔敦厚之風。
古希臘的“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極度發(fā)泄,是拋棄傳統(tǒng)束縛、回歸原始狀態(tài)的生存體驗,在那一瞬間,個體消失了,從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中接受生命的反復無常,隨后又猛然生出對這反復無常的生命的極大贊美。但中國人很難允許自己如此狂熱和放縱,哪怕是面對美酒醽醁,也難以真正地全然釋放,特別是當旁邊還有鼓瑟吹笙時,音聲相和,更會讓人忘卻生命的反復無常,而把生命帶進穩(wěn)定的這首詩,沒有出世的狂野,只有沉靜與克制。他熱愛著塵世,不懈怠、不造作,把塵世當作最好的修習場所,認真體會人之為人的責任與尊榮。
曹操的《短歌行》,簡直把《詩經》化到了極致,其中不僅包含了《鄭風·子衿》《小雅·鹿鳴》,更有他的胸懷和才情。
自古戰(zhàn)士有情懷:《小雅·采薇》
美人遲暮”總讓人傷感,而“時光重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折磨。詩頭三章每一章的第一句都在寫時光的快速流逝,但后三句都在寫“時光重復”對我們生命的消磨以及這種消磨帶給我們人生的焦渴。如此機械單調的生活,恐怕生命在老去之前,就已然枯萎。這,真讓人細思極恐。它不會沉溺在這種怨恨焦渴中,所以在第四章,這首詩猛然有了一個超越,而這種超越讓灰暗的生活,瞬間復活。
一個內心焦灼的戰(zhàn)士,只有在心靜下來的時候,才可能閑下來看看生命的花朵。只是因為戰(zhàn)士原先陷入生命的焦渴中,對花兒沒有覺知而已。因此,這一瞬間的轉機,便是生命的轉機。他的內心從焦灼變成了如花兒綻放般的舒緩,而他的視野也在進一步放開。詩風從第四章開始出現了一種非常高昂的氣勢。這種氣勢的轉變,首先是源于心念的一轉。因為生命從先前的灰暗中開始有了顏色,也開始有了新的格局。而后面的段落更精彩。
就是因為它把我們生命的起承轉合寫得非常好。一個男人若只是貪戀個人的家庭生活,那他便只是個丈夫;但如果能保家衛(wèi)國,你便是個戰(zhàn)士,如果能從這保家衛(wèi)國的情懷里再生出驕傲,感知到生命的意義與美麗,那他便是個詩人。作為戰(zhàn)士的驕傲打敗了一切,打敗了生命原先的那種灰暗、重復,也打敗了我們對生活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你能不能像《小雅·采薇》里那位戰(zhàn)士那樣,跳出個人和普通生活的局限,重新找回這種生命的驕傲。
從看到棠棣之花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仿佛一下子充滿了元氣,從此他便再也不是那個永遠吵吵著要回家的男孩子了。如果說頭三章在寫內心的焦渴與抱怨,第四、第五章在寫作為一個士兵保家衛(wèi)國的驕傲,那么最后一章便是在寫生命的寂寞與痛苦,寫一個士兵歸來時的老無所依。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兩句是借景寫情的極致。“楊柳依依”表面上是在寫春天的綿軟與輕盈,實際上卻是在寫青春的無知無識,寫士兵上戰(zhàn)場前的單純與快樂。
戰(zhàn)場上的一切讓一個年輕人從此深諳生死、傷痛之道。這里的“雨雪霏霏”不單寫大自然帶給人的迷惘,而且更多的是在寫這個老兵蒼老的內心——寒冷、悲傷、迷惘。
于是他“行道遲遲”,內心對“家”無限焦渴,卻因為害怕看到結果而不敢回家。“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的內心如此悲傷可又無人知道我為何傷痛。因為人生總有種痛說不出口、如果對方跟你經歷不同,就無法產生深刻的同情。所以我常說,歡樂可以分享,而痛苦,只能自我吞咽。
實際上,正是因為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可言說,我們才會如此孤獨。這首詩里的這位老兵,經歷過“楊柳依依”的青春,經歷過邊疆戰(zhàn)場上的血腥,有過作為士兵的驕傲,也體會過蒼老而無助的老年和孤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鶴鳴》
原文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云天。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禮樂之邦:《小雅·鼓鐘》
原文
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鐘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譯文
敲起樂鐘聲鏗鏘,淮水奔流浩蕩蕩,我心憂愁又悲傷。遙想善良的君子,深切懷念永難忘。
敲起樂鐘聲和諧,淮水滔滔不停歇,我心憂愁又悲切。遙想善良的君子,德行正直且無邪。
敲起樂鐘擂起鼓,樂聲回蕩在三洲,我心悲哀又難受。遙想善良的君子,美德傳揚垂千秋。
敲起樂鐘聲欽欽,又鼓瑟來又彈琴,笙磬諧調又同音。配以雅樂和南樂,籥管合奏音更真。
詩評
滔滔的河水岸邊,整齊排列著厚重典雅的各色樂器,還有穿寬袍大袖的樂工,以及那些聽音樂演奏的身著華服的宮廷貴族們,周邊還矗立著浩浩蕩蕩的寶馬香車。
溫文爾雅,文明永昌:《小雅·都人士》
原文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fā)。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fā)如蠆。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余。匪伊卷之,發(fā)則有旟。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譯文
周朝王都之男,垂帶飄飄倜儻。
周朝王都之女,兩鬢卷發(fā)如妝。
不是故意垂之,而是飄帶有余。
不是故意卷發(fā),而是天生麗質。
如此自然閑美,叫我怎不仰望!
詩評
《詩經》中既有講述辛勤與歡樂并存的平民生活的《豳風·七月》,也有寫從容與尊重同享的貴族生活的《小雅·鹿鳴》。既有小小的蟋蟀,也有美麗端莊的牡鹿;既有“雨雪霏霏”的迷茫,也有“蒹葭蒼蒼”的感傷;既有“與子偕老”的契闊,也有“悠悠蒼天”的悲憤。
情欲不是張揚的,而是溫和的;思想不是極端的,而是端正無邪的;人性不是拘束的,而是自覺的。孔子的目的不是強迫我們徹底覺悟,而是要我們承載人性的弱點,不斷地修正自我,不斷地控制自我以接近圣人。
殷商,燕子的后裔:《商頌·玄鳥》
原文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譯文
天命玄鳥降人間,簡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廣又寬。當時天帝命成湯,征伐天下安四邊。
昭告部落各首領,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繼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孫武丁最稱賢。武丁確是好裔孫,成湯遺業(yè)能承擔。
龍旗大車有十乘,貢獻糧食常載滿。國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處得平安。
開拓疆域達四海,四夷小國來朝拜,車水馬龍各爭先。景山外圍黃河繞,殷受天命人稱善,百樣福祿都占全。
詩評
《春秋》作為最早的歷史書,內容極為簡潔,孔子在《春秋》一書中簡練而含蓄的點評手法,號稱春秋筆法,但因其過于含蓄,不大好懂,所以這種方法又被稱為“微言大義”。
點評:★★☆☆☆
《詩經》,把這種情感價值生活延宕了三千年,只消一聲吟誦,便風林秀木,伊人重現,蕭瑟滿懷。
翻譯很到位,但是太細了,帶著考究味兒,說話也很矯揉造作跟大學語文課一樣,廢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