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沖拳是傳統武術中的基本功之一,很多門派的基本功及套路當中都會有馬步沖拳的動作,我還記得小時候沒有正式學習武術的時候,和一些大人在體育場里練習馬步架打的動作,當時只知道一味的模仿動作,并不知道這樣練習的意義和實戰用法,拳譜中有:“練拳時要做到無人似有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練習武術要帶著攻防含義去練習武術動作”,否則就是無效的練習方式,武術動作并不是練習的次數越多,就能在實戰中運用的上,而是要在日常的練習中去體會武術動作的攻防含義,而武術的動作也是因為敵人的距離和角度等變化,才出現的各種武術招式。
等到我去武術館里面正規學習傳統武術的時候,入門之初也是從練習“馬步沖拳”開始的,只不過是要在木樁上練習,初時100拳,到200拳,在到500拳,練習的次數會逐步的增加,從開始的100拳一直增加到后來的500拳,盡管感覺很累,但出于對武術的熱誠,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大概三個月的基本功練習,老師就不在要求練馬步沖拳了,基本功也算告一段落,盡管十年過去了,我依舊不會忘了第一次在木樁上練習沖拳的感覺,就好像我永遠不會忘了,帶上拳套被別人打中鼻子的感覺,那酸爽這輩子都忘不了。
現在有人說小孩練習馬步會影響身高發育,我們武術館的小孩從6、7歲和老師練習武術,孩子的身高都和同齡孩子差不多,有的還比一些同齡孩子高一些,孩子的身高是和父母的遺傳和后天的營養及科學鍛煉等相關聯的,單純的說孩子練習馬步影響身高發育,沒有科學的依據。
傳統的少林拳,有“拳打臥牛地”的說法,就是說傳統的少林拳和現在比賽中所出現的滿場飛和各種跟頭連續翻騰跳躍的競技套路所不同,因為和人實戰當中也就一進一退的距離就夠用了。
直到歲數大了才發現,其實武術練習的好壞和基本功有很大關系,畢竟要想蓋高樓,地基就要打的牢固,看一個人有沒有功夫,有些時候和武者見面看他說話和動作就可分析出來他的武功高下,當然江湖險惡,扮豬吃老虎的也大有人在。
馬步沖拳的練習可分早晚兩次,一次沖200拳,練習馬步沖拳也不需要太大的場地,冬季在家里的室內就可練習,當然在室外體會一下寒冷的感覺,對于培養武者的意志力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要預防感冒,而且因為馬步沖拳動作簡單,所以容易受到武者的輕視和忽略,但我相信好多人都沒有深刻意識到這個“勢法簡單,而功效宏大”的簡單招式,也包括我自己。
因為是冬季,所以練習者要把身體關節活動開以后在練習武術動作,就如同把身體關節零件涂上潤滑油一樣的道理,這樣練習武術動作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避免身體關節受到不必要的損傷,為了加大拳面的硬度和手腕的穩定性,可以在練習“馬步沖拳”的間隙練習一下“拳面俯臥撐”。
這個冬天,“馬步沖拳”和“拳臥撐”就如同咖啡和牛奶一樣顯得非常般配,祝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武友們,在冬日里“身體健康,武藝精進”。
楊會寫于2016年11月5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