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看了一圈的電視節(jié)目,真正打動我的恐怕只有紅白歌會中,星野源的《戀》。
前幾天休息,一次性看完了11集的《逃恥》。在這十多個小時了,這首主題歌伴隨著Gakki的可愛和星野源的萌蠢反復出現,以至于一聽起這首歌就想起這部劇許許多多的美好。我們喜歡的許多歌曲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喜歡的那些經典,喜歡的不僅僅是歌的本身,更是那時聽這首歌時的種種回憶。
愛,是我們所作的投入。
戀dance(這首歌的伴舞)隨著《逃恥》這部電視劇的熱播,也成為一個meme。各種版本的戀dance在互聯網上流行。圣誕節(jié)的時候,美國的駐日領事也錄制了一支戀dance的視頻呢。
我并算不上是一個日劇愛好者,看過的日劇幾乎屈指可數,都是諸如Legal high,半澤直樹,龍櫻,神探伽利略這樣的高分劇。紅白歌會認識的面孔,基本也就僅限于演員了??梢娢幕敵鰬?zhàn)略的確很重要。不過作為一個長在紅旗下的叔叔,盡管接受流行文化沒有障礙,可是聽日本傳統民歌和看太陽旗的時候,還是不可避免地有負面情緒。跨文化溝通實屬不易。
去看《逃恥》很大程度上是也是因為Gakki。但整部劇看下來,除了Gakki的“可愛全開”,也是有深意和野心。
2
這部劇的全名是《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根據海野綱彌的同名漫畫由野木亞紀子改編。臺灣的譯名是《月薪嬌妻》,翻譯得讓故事梗概一目了然。講的是女主角(Gakki 飾)心理學研究生畢業(yè)后,工作不順,通過父親的介紹,到了身為軟件工程師的男主角(星野源 飾)家做家務的故事。兩人在外裝做夫妻,在內依舊是雇主和職員,名為“契約結婚”。
對,這樣的設定是挺扯的。所以有評論戲稱本片為《程序員也有春天》。不過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其實也挺有趣的。得益于導演和編劇對細節(jié)處理得當,并沒有突兀的尷尬觀感。如果非有所有什么棄劇的點的話,那就是男主角在某些時候實在是太笨太弱了,你恨不得想一把推開他:“拿開那個Gakki,讓我來!”。但是換個角度講,如果男主角不是這樣的人畜無害的話,就沒有這樣的故事了。劇中的男二號風見就是作為主角的反面而存在的。
說到人設,本劇的設定是相當精巧而具有代表性,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有代入感的角色。單身36年的男主,左右逢源的風見,作為單親媽媽的女主小學同學,單身的職業(yè)女性百合,代表一般家庭的男主同事,還有代表同性戀的沼田和百合的部下 。
本劇整體來說很甜很派糖,于是就有人說這部劇是日本計生辦的陰謀了。其實不然,這個時代,誰的親戚朋友之中沒有一兩個離婚的例子呢。要展現真實,引發(fā)觀眾思考,而不是一味地鼓吹。把“真理”說得太滿,不留一點質疑或者思考的空間,讀者和觀眾就無法思考和內化,那些想要傳播的觀點只能淪為假大空。有太多的國產電視電影是反例了。
婚姻不易,女主的同學不就因為丈夫的出軌而離婚了么。還有因為種種原因錯過戀愛和結婚時機的百合,談個戀愛結婚可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事情啊。戀愛容易,生活不易,兩個人真的生活在一起,也必然會遇上種種的問題和矛盾,就像男女主的最后幾集的遭遇一樣。即使結婚了生孩子了,仍然會有生存的壓力,擔心生計,還有那要還幾十年的房貸,就像男主同事所展現的家庭那樣。不為傳統文化所接納的同性戀,連愛戀都難以表達就更不容易了。
并沒有看一部劇就能弄懂人生道理的神劇。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明知不易,卻仍要砥礪前行。
3
在最后一集,Gakki以旁白的方式,道出了全劇的中心思想: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從一切束縛我們的東西當中,以及肉眼看不見的細小傷痛中,真正解放出來。
日本社會文化對女性的束縛,這個話題非常大,可以寫好多篇博士論文。簡而言之,劇里呈現的大概是這樣。女主在研究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這并不是個案。在日本,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就業(yè)率大概就只有70%左右。即使成功就業(yè),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離職率也會非常高。所以劇里多次以小劇場的形式來討論主婦的價值。
和中國一樣,“到了什么年紀就應該怎樣怎樣”的問題,在日本同樣非常嚴重。百合是其中的女性代表,她也借助其就職化妝品公司的廣告語,道出了她的愿景和期盼:女性因自由而美麗。百合還在一段對話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不要制作自己的詛咒。年輕的女孩不要自恃青春而蔑視比自己年齡大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會老去。
在求職或工作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找不到被需要的感覺,找不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到不到自己存在價值??傆袆e人家的小孩,比自己各種出色的人在身邊,而自己相形見絀。因為不自信,害怕失去,甚至拒絕被愛,被迫聳起心的高墻來保護自己。這些感覺我們大概都多多少少都體驗過,甚至正在經歷著。描寫出了社會的現實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是所有優(yōu)秀作品的共同特征。這劇也算做到了。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從這些束縛和傷痛中真正地解放出來。
4
作為一部女主是心理學出身的電視劇,在沒看之前,我非常憂慮會出什么硬傷。結果喜出望外,而且給出了不少與人相處的良方。
1) 無條件的支持與愛
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的主題在片子里反復出現。簡單來說,就是愛人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你做好了,我就愛你;做不好,我就不愛你了。是無論自己曾遭遇什么,都能被接納,被承認;是“無論你的選擇是什么,我都選擇站在你的一邊 ”的感動。
2)良好的溝通和理解。
影片中兩人相互交流、提條件和要求的對話非常有趣和有參考價值。簡直就是促進人際和諧的心理教育片。有多少矛盾是源于猜猜我在想什么,而有沒有猜到呢?甚至如何解決冷戰(zhàn),片子都給出了可以參考的建議。定期而正式地去交流,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相互指責,共同去思考和解決遇到問題而不相互埋怨。這實在是促進家庭和諧的不二之路呀。
3)發(fā)現對方的美和優(yōu)點。
努力去發(fā)掘別人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而堅定的表達出來。不僅僅是戀人之間,做領導也是這樣的道理呀。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價值得到肯定,但價值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必須要通過外部反饋才能獲得。要善于做一個能給別人肯定和反饋的人。男主就是這樣感動Gakki的呀。
(留兩個觀影作業(yè)供大家參考:1.請問哪些電視劇的片段呈現了以上的知識點?2.你還能從本片中歸納與總結出哪些有利于人際和諧的知識要點?)
5
影片的最后并沒有給出主人公的結局,而是通過“腦洞”方式的展現了其中的幾種可能性,定格于兩人相擁的畫面。并沒有什么定局和注定,一個開放的未來究竟走向何方,取決于我們自己。
無論是沖著Gakki的顏值而去,還是想去思考一下婚姻與家庭,抑或想去學習一下溝通與交流,本片都值得一看。
不過還是要打個預防針。在現實之中,這樣的Gakki,是不可能沒有工作,也不可能向你求婚的。在追完11集的劇之后,看完好劇的悵然若失也在所難免。感受劇中的美好之后,然后將精力投入到追求自己現世幸福的工作之中,有什么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