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收集作者 2017 年 03 月期間的一些或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
字數約 3600 字;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這只是一場作者論而不證的自嗨。
1. 「后真相」≠真相,只是你選擇了一個立場
當我在校道上騎車時,我特別不喜歡有行人并排走在路中央。我會不耐煩地鳴鈴,并且以一個并不低的速度從他們身旁呼嘯而過,以示我的不滿。
而當我在校道上行走時,我又特別不喜歡那些騎車從我身旁呼嘯而過的人。我會認為行人路權至上,甚至有時會以一種示威的心態,和朋友并排走到路中央。
而令人慶幸的,騎車的我們和步行的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些在雙向二車道的校園小路上還把一臺轎車擠進來的司機們。
也很簡單,我們之所以如此「同仇敵愾」,只不過是因為我們都還沒開車,或者不會開車而已。
后真相時代,或許沒有真相,你不過只是選擇了一個立場而已。
2017年03月07日19:35:02
2. 快速思維,和一樁幼兒園軼事
「你肯定感覺到,人類的思維速度非常快吧?」我在沙發上坐下,一邊在茶幾上煮開水,一邊問 L 君。
我想起這個月上旬,我把我一段偶然的簡短的意識流思緒記了下來,在那篇文章的結尾,我感嘆道——
人腦的思緒就是快,以上意識流耗時兩分鐘或更少,追記成文半小時;所謂「意識流一時爽,后期排版……」
「人的思維和意識流轉真的是極快的,思維的速度之于寫字或說話,就好比光速之于音速一般,快得多得多。」
我跟 L 君講了我一段幼兒園時代的事跡,作為我這個觀點的補充材料——
我小時候,在 J 市的 Z 幼兒園上學。
盡管二十多年過去,Z 幼兒園一直還是全市數一數二的幼兒園。但現在看來,它的管理和教師團隊的教育理念還是有頗多不足的。大概還是中班的時候,某天下午有節手工課,我最喜歡的手工課。課前隔壁班老師貌似臨時有事,要請假出去處理,就托我們班的老師代管他們班的小朋友。老師于是把隔壁班的小朋友帶到我們的教室里,一起上手工課,方便看管,小朋友數量也不是很多。隔壁班的老師臨走時還建議我們班老師——可以讓小 X 小朋友幫忙管其他小朋友,他個高壯實,而且毫不手軟,不是要一起上手工課嗎?你吩咐他下去巡,看哪個桌子有誰說話他直接撕了手工作業不讓誰做就好了。
于是,老師在講解了基本原理、做法和安全事項之后就去休息了,吩咐小 X 巡桌子抓說話撕作業。
起先整個教室都是鬧哄哄的,漸漸地,靠前幾張桌子的哄亂突然變成一種細碎小語;這細碎小語積聚著,在一兩處終于爆發出幾個小女生的哭聲——仰頭的大口大哭,看得見喉嚨里懸雍垂那坨小肉在抖動的那種,左右手各拿著被撕成一半的手工紙——看來「冷面殺手」小 X 已經出手好幾次了;那股細碎小語很快也漸漸淹滅了,就像會傳染一樣,由前往后,整個教室終于安靜了下來。
然后,安靜的課堂里,偶有的細碎小語就變得格外扎耳,此時,小 X 小朋友會立即把頭向聲源方向轉去,在開口說話者來不及閉口時一個箭步沖過去,把他還來不及收起手工作業一把搶過并撕掉。
<u>當然,你們都猜到了,這故事肯定是——我也會被冷面殺手小 X 撕掉手工作業,不然還講啥故事,不然就沒有戲劇矛盾沖突了啊。</u>
不錯。在相當一段時間過后,大家的膽子漸漸肥了起來,時而會機靈地根據小 X 所在的位置審時度勢地說幾句小聲話語。畢竟,愛交頭接耳是兒童的天性,張學友在 1988 年的某部電影里就說過,不說話不哭鬧的小孩才心理變態呢。我也如特工一般饒有經驗地打起游擊來。然而百密一疏,又過去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終于放松了警惕,泰然自若地和鄰座聊了起來,殊不知「冷面殺手」小 X 就近在咫尺!他從我斜后方沖了過來,一把從我手中搶下我的手工作業,撕成一半,當我回過神來轉過頭去,他已經把我手工作業的「尸體殘骸」丟回我桌子上了!此時還用一種冷酷的無表情的眼神盯著我。
當時我的想法和思路,我現在都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這是我對人腦快速思維和邏輯的啟蒙。當時我想——
- 這份手工是我很期待很想做的一份,做到一半讓這貨給撕了(心愛之物毀于一旦,有復仇之心)。
- 他仗勢欺人,雖然他的確在同齡小朋友之中屬于特別壯實的,但我那時個子也高,自認有力有勁兒,他比我厚一圈,但我不怵(尊嚴受到強敵挑釁,但有自信能拼一發)。
- 這貨是隔壁班的,來到我們班的地盤管事,還特別囂張(一種奇特的「主權意識」)。
- 他站著,我坐著,我倆正對著;在這種情形下,我有一種方法能讓他吃苦頭(有可行性高的反制方案)。
↓
<u>結論:得給他點顏色瞧瞧。</u>
當時思路特別清晰,這幾條邏輯下來,無可辯駁。而幾乎就在他把那堆廢紙丟回我桌子上的毫秒之間,這幾條邏輯早就在我腦海里走完了,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個躍起騰空,右手緊握成拳揚到空中,中指關節突出朝下,同時腹部、下身微微蜷縮企圖抱成團而加快下墜速率,依托著偉大的重力加速度,我雙腳平穩落地之際,中指關節也重重地叩擊在他可憐無辜的平頭小腦袋上。
這聲悶響敲得……沉香力劈華山,莫不過如此罷。
而很快,我在落地那一瞬間又立即迅速調整戰備姿勢,雙腳前后開立,雙拳前后架起,以期一場惡戰(鳳凰衛視電影頻道的港片看多了)。
然而……然而很出乎我意料的,小 X 小朋友已經痛苦地雙手抱住頭,一屁股咚坐到地上去,嚎啕大哭起來——低頭的大口大哭,感受得到喉嚨里懸雍垂在抖動的那種。
我知道,一個重一點的指關節叩腦勺可以讓人頓飆眼淚(不是哭出來的眼淚,而是因為純生理上的苦痛產生的),但我當時真沒想到小 X 小朋友戰斗力也頓然喪失了。
「事后啊?事后我當然被老師罰站啦,站了剩下的整堂課呢。放學后有沒有請家長我就忘了。」我給我和 L 君各倒了一杯茶,「小 X 同學哭了好一會兒,后來也沒什么大礙了,就是腫了個包。后來,我那鄰座幾個小朋友都說,當時一切發生得太快了。幾秒之間的事情,一件接一件中間就沒停頓:小 X 出手撕手工也快,我轉過去幾乎一瞬間是看似『想都沒想』就撲了上去的,可是當時我腦海里感覺是過得很久,思索了很久了。」我把茶杯端到嘴旁,停頓了一下,「現在想起來,我是蠻愧疚的,雖然我認為交頭接耳是兒童天性,但校有校規,課堂上說話確實也不對,而且,小 X 當時再壯實,讓一個小朋友去吃一個挺重的指節叩腦勺,誰都吃不消哇。」
L 君卻哈哈大笑個不停,「依我看哪,倒是一開始就被撕作業的那幾個小女生,可能會對你產生一種獨特的好感哦。」
2017年03月09日20:45:40
3. 摘錄培根《談讀書》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
……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資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摘自培根《談讀書》,這個版本的翻譯也挺不錯。
2017年03月11日18:11:25
4. 無題
我是十分享受用 PC / Mac 碼字寫東西的,電子寫作儼然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了。然而,我還是無法接受用手機寫東西。躺在床上想到什么想寫下來,放下手機,乖乖起來打開 PC 寫,或者用紙筆記下來,或者……或者真的寧愿就算了,不寫了,依托于強大的記憶力看明早還能不能想起我想要表達什么吧。
2017年03月17日23:18:55
5. 再說雷蒙德 · 卡佛
讀卡佛,應該是大二,從那本《大教堂》開始。
沒記錯的話,那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裝,蟹殼青色的硬質封面,收錄了卡佛十來篇短篇小說。有相當一陣子的泡館復習的休息間隙就是陪著這本度過的。有趣的是,近幾周的周末總去市中心逛大書店,逛了好幾家,《大教堂》都是被擺在了入門顯眼的位置。
每每讀他的作品,他的美國,他的中部各州的鄉野,他的獵場、獵槍和鱸釣,總令我想起小學時的一篇課文。說的是正好是鱸釣開放日的前一天晚上,作者陪爸爸去釣魚,他釣到一條有史以來他見過的最大的魚,他「以哀求的目光」看著他爸爸,然而他爸爸堅持讓他將魚放回魚塘里。這件事影響了作者好幾十年,鞭策著他一直遵守道德規范。
現在想起來,這應該也是卡佛那個年代前后的美國人——也許并不是一位作家——寫的。只不過,同是那個時代,卡佛的鄉野和鱸釣,太過真實,太過細膩——粗言穢語、大麻、曠課的少年、性幻想和自慰、失業的鄰居、垮掉的一代……然后,一切又重新歸于那個沒有結局的結局中去。
我時常認為,有爭議的才是好的。很多東西就是——你剛一讀 / 看 / 聽,你心里立馬就想:「這都什么玩意兒?」而假以時日,你重新回頭讀 / 看 / 聽,你不由得想:「這 TM 簡直絕了!」
生活,經歷,有時也就是這樣的。
2017年03月21日22:00:46
6. Metaphor
獵人今天先放下獵槍,
也放下了他打過最肥碩的一頭鹿,
在重新成為農夫之前,
他得花上一段時光,找到一塊田。
2017年3月24日23:13:50
7. 關于算法及其偏見
算法也是人制定的,在制定規則的時候,程序員就已經把自己的偏見和態度包含在內了。
We need to recognize that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beings is written into the algorithms that humans write.
摘自:《紐約書評》2016 年 12 月 22 日刊
2017年03月28日22: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