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兩年,我無需說自己是 985、211 出來的

抓星星的小超  IP屬地: 廣東
11字數 5,613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在校友圈子里刷屏的文章:《畢業兩年,我不敢說自己是 985、211 出來的》

作者是東大的校友,甚至和我同屆,但她畢業后的生活,所想所見所遇,都和我極其不同,是對生活的看法,所做的選擇,人生的判斷,造成了如此區別。

那篇文字中夾著焦慮,或許會讓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誤以為前路無光,所以我想寫下這篇文章,作為同一人群另一角度的補充

以上,是為序。

1

我畢業于東南大學。

但我從未覺得,985 給了我多大的光環。

身處湖南的我,高考后,別人問我考去了哪,我說東南大學(江蘇南京的一所 985 大學),他們說,中南大學啊(湖南本地一所 985 ),不錯哦。

成績出來后,我和家人報喜,我爸卻跟我說,他同事的兒子,我小時候一起的玩伴,在師大附中的那位,考了全校第一,上了清華。

在一個小縣城,人們的腦海里,大學似乎唯有清北,才稱得上金榜題名,值得慶祝。

于是,我和爸媽一起去參加那個玩伴的慶功宴,而自己寒窗苦讀 18 載,只是寂靜地奔往遠方,并無光榮

不知你是否理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早習慣了。

我在一個小地方上初中,班上十來名的樣子,沒有經過專業的奧數培訓,去考省城的重點中學,湖南的四大名校幾乎沒一個重點班要我。

又考了幾次,好不容易才被明德中學(長沙不屬于四大名校的一所重點中學)黃興班錄取。免學費還每月發幾百塊錢生活補助,甚至報銷交通費。學校的經濟支持或許是我讀書那么久來,在父母面前最揚眉吐氣的一次。

結果高二在分班考試被刷落了黃興班,雖然待遇照舊(有三年協議),但這種恥辱感很少能有人感同身受:

那種并非天之驕子,卻又見到了前方的光亮,明明觸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那么一丁點自尊,卻又被踢落泥潭的感覺,不知如何形容,當時只覺得鉆心的疼,甚至羞愧到難以和人說起。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破而后立的故事感。

我把自己當成了故事里逆境的英雄,周末在省圖書館,看各種各樣的書,在日記里寫下倔強和鼓勵,黑夜在操場奔跑,清晨第一個點亮教學樓的光。

再后來,連續兩次班上第一,順利成為老師關注的優生,中間雖有成績起伏,但高考還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后來大學時去過不少中學做公益演講,這段經歷反而成了讓學弟學妹眼中閃光的勵志故事。

但如果可以選,誰不愿一直順風順水?

2

進入大學后,談不上輕松,但也沒有那么吃力。

985和任何學校一樣,即便學術氛圍再濃,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拼了命的往前跑。

雖然困難的課程、作業、實驗、項目層出不窮,常常讓人感覺自己要gg ,但實際上只要愿意花點時間學習,回頭就會發現,也沒那么慘,頂多就熬那么幾次夜,多宅幾次圖書館,多和優秀的同學請教,該有的年輕的快樂一點都不少。

很多時候,焦慮不過只是幻覺,錯將眼前的小土丘看成了險峻的高山,將小小的水洼當作了難以跨越的汪洋

大一時,我還沒忘記 985 這種頭銜,覺得自己既然來到這,就有點輕描淡寫的驕傲。

上課下課,我走在人群中,還會想,這些擦肩而過的人,都是各個省幾十萬考生中,排名一兩千的佼佼者。放到大多數普通中學的某個班,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算是應試教育的寵兒。

可那些風光無限的天之驕子,如今淹沒在這所 985 中,來去匆匆,大部分也只不過泯然眾人

當我們開始習慣環境,所有光環都會褪色,生活其實很平凡

幾乎所有高校的學生都大同小異: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四點一線的來回,該學習時好好學,該玩耍時痛快玩,我并不覺得 985 有何特殊。

所謂 985 的資源、教授、平臺的好處,這些若不主動去發現和爭取,本科階段很多人根本察覺不出來。

會有人懷戀中學時的風光,因為與之對比,現在自己好像變得渺小平庸,便感到委屈和不甘。

于是他們向下比較,在網上和別人爭辯誰的學校更牛逼,明明已經上了大學,卻還沉迷于各種高校排名之中,樂此不彼,將自己十八歲那年的一次考試,當做值得夸贊的資本。

可這種狐假虎威,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一點用都沒有,既然身邊全是同一層次的同齡人,那么你在這樣一群人中,以自己中學時成績好為榮,誰聽了在心中都只會呵呵而過。

可這便是冷漠嗎?不,反而這是 985 大學的環境優勢。

你若想得到同齡人的認可,但凡稍微有一點少年志氣,就會逼著自己成長,而不至于淪為花名冊上一個可有可無的數字。

所以當我看到那篇文章字里行間的沮喪時,雖然哀其不幸,卻也怒其不爭。

我也曾弱小,曾在學業上感到吃力,也曾在臺下看到那些大神的履歷感到贊嘆,但我從不仰望。

985 大學是有很多厲害的人,可我從未覺得他們輕而易舉,我不會天真到以為他們是因為聰明而學習好、拿項目多,社團玩得溜,競賽論文隨手捻來……

開什么玩笑?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困難的項目拿獎背后要多少日日夜夜的研究,一門功課想拿到院系頂尖要比一般人額外付出多少,想把一個社團弄好要花多少心思去奔波忙碌。

好吧,或許有人是真不知道,他們自己不去認真嘗試,只看到了別人的浮光掠影,便認定這是世界的真相

我一個朋友經常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打 dota,但他在數學系的績點數一數二,大三保送北大數院,很多人以為他是學神。

但你知道他的幾乎所有業余時間都在圖書館嗎?

你知道他在游戲之外,每門功課都刷了超過 3 本的額外的習題集,每本借來的書都寫到破破爛爛嗎?

你知道他對玩游戲的控制力有多強嗎?

大學很少會有人為了平時的一門課,像高中一樣找盡所能找的資料,用題海錘煉思維和熟練。但凡有人愿意平時用高中努力程度的一半認真對待大學(不只考試周),都不至于在學習上吃虧。

好笑的是,一些天之驕子錯將高中時被動環境下的付出所得來的成績當成了自己的天賦,此時被大神們嚇得丟盔卸甲,還以為遇到了基因碾壓。

這種情況下,天才論的自我陶醉和跌落泥潭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3

剛才說得沉重了些,但今天寫這篇文并不是想鼓吹奮斗,我只是不太喜歡那種什么都不做,卻又抱怨自己一無所有的焦慮。

想要績點就去掙,沒有特長就去學,再不濟,在圖書館多看些書拓展視野,也不至于陷入那么狹隘的思維誤區。

高中走向大學,最大的變化應是被動走向主動,對自己負起責任來。

大一時,我期中考試考出了不及格的高數成績,于是我主動在 qq 空間寫了長長的自我悔過書,下半學期宅圖書館狂刷題,終于在期末逆襲,還爭取到大二去臺灣交流半年的名額。

大一下期,我一個機械學院的新生,主動報名參加了計算機的比賽,課余學著做交互媒體,最后一個人從校賽殺到省賽,再到成為當時東大十三支入選國賽隊伍之一,連續兩年拿到國獎,拿到了一些高年級學長都沒夠不著的 SRTP 學分。

在社團里,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主持多次沙龍和交流,操心各種事,大三后我當選為校文學社社長。

做社會實踐時,不少人把它當做獲得學分的無聊任務,我卻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自己選題帶隊去了浙江,采訪民間手工藝人,之后又用心自學 ID 去設計實踐報告,讓我們幾個隊員拿到了院系前 5%的社會實踐優秀榮譽。

寒暑假我幾乎都不在家,不是去參加比賽,就是主動在公益組織連續做4年公益,去多所中學演講,連續三年在鄉間支教,還在幾屆夏令營中做輔導員和講師,以此拓展自己的視野和邊界。

課余主動錘煉創作能力,用心寫上幾百篇 qq 空間的原創日志,在云筆記軟件記下 8000 多份摘抄和生活,李文正圖書館的借書記錄好幾百本,甚至把借書證刷爆(不知有沒有其他人試過,當時圖書館的書一次最多借 30 本。)

我拿到不少證書和獎項,寫的文字變成了鉛字,也賺到了稿費,大三就收到求學雜志社通過 EMS 寄來的聘書。后來也被邀請給新入學的學弟學妹們做過分享,被他們當做大神。

但其實我做的只是平凡的事,不期待結果,只享受過程,讓驚喜悄然到來。

4

我并不是這所大學的主流,我沒有付出大把時間刷出讓人驚艷的績點,還因為回家鄉公益錯過一次考試,無緣保研,自然也沒資格站在最有影響力畢業生的舞臺中間。

但我享受在這的每一天。

我深夜獨自在空無一人的教二頂樓練琴,大雪紛飛之際一個人到圖書館前偌大的草地放歌。我數下圖書館到梅園路旁的每一棵樹,喜歡在月牙灣的水邊看天邊最美的斜陽,放開手在梅園最外圍的林間小路騎自行車。

說起母校,總有人喜歡強調 “985、211、雙一流”這些頭銜。

但在我心中,它不應是一個高考分數,不是校長,不是教授,不是身份標簽,不是工科地位,它只是我喜歡的東大。

我喜歡東大,是因為它給我了回憶和成長的空間。

圖書館里幾乎每一個閱覽室我都很熟悉,某些領域的書甚至可以聽到書名就能確定在哪個位置,每次觸碰那些書脊都慶幸自己能在這里,甚至也曾幻想能一直在這里。

我喜歡校園外圍悠長的路,一眼望不到頭,整齊白楊,昏黃路燈,淡淡暖光,落葉飄雨,無人打擾,可以自言自語,唱歌吹琴,而不被當成傻瓜。

我喜歡東大的大草坪,深夜一人在那漫步,頭頂星空,四面空曠,風很大,再無他人,就像獨行在歷史,站在舞臺中央。

我在這里還曾數過很多沒用的數,我知道圖書館前有42個階梯,回梅園路邊共有148棵樹,其中圖書館到十字路口23棵,十字路口到教學樓丁字路口20棵,教學樓到體育館28棵,體育館轉角梅園方向3棵,轉角到梅園食堂分叉口39棵,分叉口到宿舍區31棵,轉角到宿舍4棵……

我甚至還曾天真的想給它們取名字,想著以后功成名就回母校時,還可以告訴他們那一棵樹叫什么,又有怎樣的故事。

我不在乎一些別人可以爭得面紅耳赤的事,雙一流評選和我無關,教學評估與我無關,高校排名與我無關。即便是那些讓母校上熱搜的新聞熱點,也與我無關。

我會為這些高興,但這種高興,就像我對中國崛起的高興一般,我沒資格拿來炫耀,也不想和人爭吵。

所謂985的標簽也是如此。

5

最后聊聊自己的畢業吧。

很多人都說畢業后走入社會是怎樣殘酷,但我并沒覺得。

在他們考慮前程、實習、各種艱難競爭、在校招中擠破頭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圖書館讀感興趣的書,大言不慚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要跨考北大心理學。

北大好考嗎,我不在乎,其實我更想趁這個機會,避開旁人的啰嗦,有理由將圖書館關于心理學的書一網打盡,因為當時喜歡。

最后雖然未能如愿,但我那時寫的對心理學體系和認識的文章,在知乎上卻獲得了大量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和老師的認可,上千點贊,時至今日還有人陸陸續續因心理學而認識我。

考研雖然沒考上,卻因為過去我深入參與的四年公益,能力得到那個公益組織理事長的認可,他邀我來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為我安置好住處,強烈建議我報考北大國際法學院,還有幾個曾一起做公益的北大師兄手把手傳授經驗。

當時我想,法律領域自己并未涉獵,倒是有興趣試試,于是畢業后便在北大深研院優越的環境中準備二戰。

這件事現在說來幸運,像被計劃好了似的,但如今細想,做公益時,我不過只是一年一年樂在其中,用心感受和體驗,又哪有心機想這樣一些后續。

比起那些在職業道路上拼命爭奪、計劃周密的同齡人,我或許算是懶人有懶福,無心插柳柳成蔭。

按劇本說來,天時地利人和到齊,這次應該要考上北大,日后成為別人口中的精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自學2個月法律后,做二輪復習時,我便覺得不喜歡了,一想到要費那么大力和別人搶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結局,然后成為忙碌又嚴肅的法律工作者,就覺得沒勁,又苦于不好辜負他人期待,便硬著頭皮繼續。

最后得知成績差北大復試線15分時,無論當時前輩們是否恨鐵不成鋼覺得可惜,但我心里其實悄悄松了一口氣。

前輩依舊安排我在律所實習,想勸我再考一次。但追求經歷和體驗的我,在實習的時候,卻將興趣放到了網站設計上,自學wordpress,想做一個很酷的個人站點。

他們勸我說這是浪費時間的無用之事,但也不阻攔,于是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的不亦樂乎。

后來我覺得在律所這樣下去不行,再怎么待,自己也沒有想從事法律行業的意思,更別提重考北大法學院了。

于是我開始第一次找工作,是的,社招。

沒有選擇自己大學時機械專業的方向,而是借助自己在內容創作和計算機設計上積累的技能,切入了互聯網。

那些以前別人覺得沒用的事,到這時候,卻全都連了起來,成為我無可替代的優勢。

社會上企業里那些人,沒有因為我的985標簽而高看我,但他們卻會因為看到我那么多原創作品,還有那精心設計的網站而眼前一亮。

找工作兩個星期,幾乎天天有公司約面試,拿到的offer不少,最終我選擇在一家創業公司做網站設計和內容編輯,入職第一個月末提前轉正,月薪上萬。

去年10月,我選擇離職,幾家公司看到我以前的文字后想和我穩定合作約稿,于是我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今年疫情好轉后,之前律所的前輩找到我,說開啟了一個新的公益項目,覺得很適合我,希望我能參加,于是我便又回到律所工作,只不過這次做的是自己感興趣的事,與法律專業無關,前路開闊、自得其樂。

現在回頭去看,我似乎總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橋到船頭自然直,應該不僅僅只是幸運。

這些很現實的經歷背后,其實有著理想化的內核:

享受自己的熱愛,讓用心的過程推出驚喜的結果,而不是朝著確切的結果紅著眼去與他人爭搶。

我不能保證這樣能怎樣出人頭地,但至少我能保證你會過得篤定和安心,不至于因為境遇而浮躁和焦慮。

而當你篤定用心的做一件事,現實的回報又會差到哪去呢?

寫在最后

這些年,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才意識到自己的普通和特殊。

一個人是先為獨特的個體,之后才是外界給他貼上的頭銜和標簽,一個人是先有能力和態度,之后才會有外界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支持。

畢業兩年后,我無需說自己是985、211出來的,過往的積淀是比學校更能證明自己的簡歷。

我看到很多人在網上說自己很難,社會殘酷,他人勢利,現實艱難。在這樣的氛圍中,我一度以為自己是不是活在了另一個世界。

但我一個無權無勢,來自小縣城的孩子,卻能通過教育,通過好奇的自學和探索,一步一步在不同領域連點成線,沒有目的性,卻能走出一條相對明朗的路,社會給我了無數的機遇和包容,我已經很感激。

今天寫下這些,謹以此文,送給那些在現實中掙扎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從中看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少些焦慮,做好自己便是,所謂前路,思路開闊一點,過往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你的勛章。

到時候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便會意識到這個世界真有太多美好。

那時候,你肯定會笑當初的自己,在最美好的年紀,為什么要陷在焦慮里,而不去好好享受過程,用心珍惜。

2020-6-5

小超

若喜歡本文,想認識作者

歡迎來公號獨木鳥?《獨木鳥指南》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56人點贊
抓星星的小超  做志在蒼天的樹,當獨木成林的鳥<br>
總資產367共写了77.8W字获得5,224个赞共1,785个粉丝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6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7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05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62評論 1 311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2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1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5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9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6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7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0評論 2 373